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对喀斯特山区生态风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对喀斯特山区生态风险分析

杨旭东

德江县自然资源局 贵州省铜仁市 565200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可针对喀斯特山区的生态风险研究指明方向,借此进一步维护生态环境的均衡性,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分布。在此之上,本文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为研究对象,从汇总喀斯特山区自然资源数据、建立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标、核算生态系统供需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生态风险等等步骤,实现贵州生态风险问题的妥善处理,满足当地供需条件。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喀斯特山区;生态风险


前言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实则指的是自然系统中的资源供需情况。根据相关调查:贵州作为喀斯特山区主要地区,其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供需水平较高,受益于生态防治工程。但生态需求较高,其增长速度较快,致使在贵州生态资源的控制上,需结合地域特征,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考虑到人类活动行为易对原本的供需结构带来冲击。所以,需参照人类生态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协调相处。

一、喀斯特山区研究概况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内涵

喀斯特山区多以贵州云南等地为主。本文以贵州地区为研究主体。根据实际调研,可发现:近些年当地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专门开发了多个生态治理工程,仅在五年时间里,已先后完70.7261h㎡遗留矿山修复任务,并实现了大多数露天矿的治理目标,进一步优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还专门针对该地区的地灾隐患风险落实了相应的排查举措,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

至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具体指的是人类经由生态系统获取的综合效益,其中供需包括泄洪服务、河道自愈功能、自然水资源等多个资源的供应服务等。同时,由于生态系统本身具备完善的运行体系,可在实际运行中,为人类打造舒适的生态环境,借此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在研究供需情况时,可结合研究结果,判定当前贵州地区是否存在生态风险,并以此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包括净化水源、监测地灾、修复矿山等,最终可促进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变化。

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对喀斯特山区生态风险的研究步骤

(一)汇总喀斯特山区自然资源数据

生态系统服务可表现在气候调节、空气净化、地灾防治、氛围烘托等多个功能上。而在研究贵州喀斯特山区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时,还需针对当地多则生态数据实施汇总记录,以此在整合数据过程中,准确知晓生态风险程度。

首先,相关人员需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往年记录档案中,找出与本次研究主题相契合的相关数据。为了增加本次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应尽量选用近十年内的有用数据;其次,相关人员需明确数据来源,以地级市统计年鉴表为依托,以2010年作为起始点,联合环境监测报告、水土流失报告等多则文本资料,对其进行分类计取;最后,在分类中还需选择适合的数据获取工具,依靠贵州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从数据中心中查找数据。其中数据内容涵盖了贵州人口数量以及农作物产量、单价以及遗留矿山数量等。作为贵州省主要的经济产业,还需记录旅游项目上的年收益指标,便于整理数据后,能够对人类行为存在的生态风险做出科学预判[1]

(二)建立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标

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共同生产者便是生态系统的服务,系统生产不仅会被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构成所影响,还会受到人类系统的社会经济所影响。对于贵州省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标而言,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状态属于自然系统影响因素,而政府的政策、人口动态以及经济文化因素则属于人类系统对于生态系统所提出的服务需求。所以在构建当地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评判标准时,需要综合当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供给情况,并结合人类系统对其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即当地的粮食消耗情况对应的是系统的食物供给服务;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需求对应的是系统的原材料供给服务;人类活动用水费用对应的是系统的水资源供给服务;工业废气排放治理费用对应的是系统的净化调节服务;工业污水的排放治理费用对应的是系统的水文调节服务;当地旅游收入则对应的是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等。

(三)核算生态系统供需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原则为根据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和功能分类情况,可以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划分成包括食物生产以及原料生产等十一项类别。在结合不同土地类型单位面积的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核算过程分析可知,没有人力干预下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大概和人力干预下的单位面积作物产生的生产服务经济价值1/7左右。针对贵州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可知,在进行地区计算时,需要对计算的当量系数进行相应的修正,而生态系统的食物产品和原材料生产形成的服务功能价值的表现主要为当地的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生产。在当地的生态系统中起到调节和支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基础便是森林生态系统,而当地开展的旅游项目则是展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价值,对于生态系统这几方面的服务功能价值在分析计算时,均需要进行当量系数的修正,而对于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产生的服务功能价值在分析计算时,由于其价值较低,因此可以不进行当量系数的修正。对贵州省2010年和2015年的生态资源服务功能价值分析可知,2010年贵州省的林地和耕地供给服务能力低于全国均值,而2015年则高于全国均值,但林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能力低于全国均值。由于贵州省内的林地面积较大,其生态系统产生的调节能力、支持能力以及文化服务价值均高于全国均值,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1 贵州省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情况(2010年与2015年)元/hm2/

组别

土地类型

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

支持服务

文化服务

食物生产

原料生产

气候调节

水文调节

土壤保持

生物多样性

2010年

农田

2401.8

532.5

4023.9

6764.3

2352.8

769.2

612.2

森林

492.8

1132.1

25824.4

16899.5

10508.5

9569.1

7570.3

草地

486.5

715.8

14433.6

10572.6

6651.2

6047.9

4815.6

水域

283.9

81.6

10361.4

462599.0

4207.9

11537.8

15426.4

2015年

农田

2637.4

584.8

2538.4

8160.9

2838.6

928.0

992.5

森林

722.0

1658.4

31156.1

20388.6

12678.1

11545.4

12275.1

草地

441.1

649.1

17413.6

42755.4

8024.5

7296.6

7807.8

水域

415.9

119.6

12500.7

558108.5

5076.7

13920.0

25011.3

(四)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生态风险

经过上述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了解到:贵州省随着旅游项目的兴起,其生态服务需求多体现在废气排放、水资源供应、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在评估当地的生态风险时,常需要参照下述公式进行评估:

62ac32b13d36e_html_34007e41f67531b1.gif

其中R、S、r、D分别代表的是生态系统服务总供需比例、供应服务价值、供需差率、供需服务需求价值。

62ac32b13d36e_html_88452a6822b51915.gif

其中E指代的是生态风险数值。代入上述相关数值后,将顺利得到E值。若高于0,此时表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规模较高,处于供应<需求,其中产生的生态风险偏高,故而需要加强风险防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供应水平。

前者在计算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总额比例时,若总供需比例高于1(差率>0),此时生态系统服务供应>需求。若刚好与1相等,表明刚好保持供需平衡状态。反之,表明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供应能力较为薄弱,显然无法提供充足的供给服务。为了避免当地人遭受生态风险,需始终结合计算结果,分析生态风险程度。在其处于高风险情况时,需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避免遭受生态威胁,影响喀斯特山区生态稳定性[2]

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对喀斯特山区生态风险的研究结果

(一)地质灾害防治计划

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可了解到:贵州省现下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潜力,整体供给水平远高于需求量。但随着需求量递增速度迅猛变化。若不及时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做出相应调整,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引发供应<需求的后果。所以,为了切实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生态系统资源分布的合理性,可从当前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上编制对应的地质灾害防治计划,防止受地质灾害干扰,削弱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

贵州省当前已建立了地灾监测中心,仅在五年时间里,对存在地灾发育情况的112处隐患部位实施了有效排查,共计为3.2901万人解决了地灾威胁。同时,还联合自动化地灾监测技术,于建设用地区域以及河道处分别设置了自动化监测点,甚至启用了42个预报喇叭,用于提醒周边群众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针对群众居住区存在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安置转移,避免继续居住在风险区,危及群众安全。由于贵州地区的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分布面积均有所扩增,故而还应当在当地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计划,新建河道幕墙等防护装置,借此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水平[3]

(二)生态环境修复迫切性

正因为贵州喀斯特山区近期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日益提高,才导致当地开展的生态修复工程具备一定的迫切性。在贵州产业发展中,常常为了提高经济利润,而忽视了生态保护。此时,既要针对既有经济项目的遗留生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又要从长远角度提前增强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水平。前者常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实现生态环境的改良。如对于贵州遗留矿山,在其矿产开采后,常面临水土流失、植被缺失挑战,此时可大力推行一体化管理项目,确保矿山区域能够重新拥有生态活力。后者是借助“五年计划”,对今后此地区生态环境进行防控。

四、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生态风险展开研究,可结合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情况,判定当前供需整体水平以及潜在的生态安全隐患,借此寻求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的具体路径。经过数据整合、建立指标、价值核算、风险评估步骤,得出贵州生态风险,需大肆推广生态空间修复项目,切实防治地质灾害,加强地灾监测,便于贵州地区生态系统能够具备安全运行条件。

参考文献:

[1]贺祥,姚尧.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对喀斯特山区生态风险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05):202-212+220.

[2]申嘉澍,李双成,梁泽,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8):1909-1922.

[3]陈立恒,龚健,王雄,等.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平衡与城镇化的空间关系[J].生态学报,2021,41(14):554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