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器械干燥时间及灭菌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方法与常规干燥方法,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进行干燥,对比低温真空干燥组与常规干燥组所用的干燥时间和灭菌合格率。结果对于管腔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909.67秒;对于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847.10秒,对于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比高温干燥组节约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真空干燥组的器械灭菌器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干燥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器械,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比常规干燥更省时,且灭菌合格率更高。

  • 标签: 干燥方式 干燥时间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组4名工作人员和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而对比实施前后两组医疗器械合格率和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医疗器械合格率为99.52%,工作质量评分为(98.65±5.64)分,参照组依次为:95.48%、(95.82±3.68)分,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经对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整改,使工作人员掌握器械清洗流程及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使器械使用者做好预处理,从而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

  • 标签: 医疗器械 消毒供应中心 清洗不合格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毒供应中心(CSSD)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并分析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本院CSSD回收的10900件医疗器械,经清洗后,评估所有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并根据清洗效果分为合格组与不合格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分析CSSD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10900 件医疗器械清洗合格10640件(97.61%),不合格260件(2.39%);两组清洗器械结构、清洗操作流程、预处理规范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疗器械回收至清洗时间、器械使用时间、污染程度、清洗剂选择、操作台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洗器械结构复杂、未遵守清洗操作流程、预处理不规范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CSSD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率较高,可能与器械的日均使用频率高、精细类器械、重度污染、污染器械放置时间长、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缺乏、预处理不佳等有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清洗 影响因素
  • 作者: 刘小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61008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与患者安全的现状,明确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对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展示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与患者安全的现状,提出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不当对患者安全的影响,总结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效果的因素及改进建议。结果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的不当对患者安全的首要影响就是引起患者感染,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等后果。国内外对于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对患者安全的影响高度重视。分析得到7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不当的因素,并提出4项针对性建议。结论有效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对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医疗机构应重视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流程,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患者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清洗不合格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腔镜器械的价值及合格率。方法:将本院的腔镜设备均放置在消毒供应室中,以集中处理的形式进行清洗等系列流程。结果:在腔镜器械集中处理后清洗质量合格度较比清洗前有改善,组间形成差异性(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集中管理 腔镜器械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效果为首要目的,针对其对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影响做调查对比,分析处理措施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20.1-9月间我院消毒供应室器械42件为此次调查目标,将其以盲选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其器械予以不同管理方式。结果 实验组管理措施效果较理想且具有较高可行性,器械清洗合格率、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较参照组器械感染率也有所降低,数据引用统计学检验,差异较明显且意义成立P<0.05,足以说明此组管理方案的应用价值。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方案的有效实施,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的安全应用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提升器械管理、保障清洗合格率的同时,降低器械感染发生率,以致减少临床感染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进而降低院感发生率,提倡推广并予以采纳此方案,将其大规模应用并实施。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清洗合格率 管理效果 价值体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护理人员中应用品管圈来提高器械预处理的合格率。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找到影响器械预处理合格率的因素,然后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并积极执行,最后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的器械预处理的合格率。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器械预处理的合格率从86%提高到了95.5%(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器械预处理的合格率,同时也减少了医院器械感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品管圈 器械预处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种植器械预处理中采用保湿泡沫喷雾剂的清洗合格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6年月12月回收的口腔种植器械共1490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5件,对照组采用多酶清洗剂浸泡后清洗,观察组采用保湿泡沫清喷雾剂喷洒后清洗,对比两组口腔种植器械的目测、带光源放大镜的清洗合格率及细菌检测和隐血检测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目测观察合格率为89.93%,观察组目测合格率为99.87%;对照组带光源放大镜观察合格率为89.13%,观察组带光源放大镜观察合格率为99.33%。观察组目测观测合格率及带光源放大镜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细菌检测血合格为38件,合格率为95.00%,观察组细菌检测血合格为39件,合格率为97.50%;对照组隐血检测合格为31件,合格率为77.50%,观察组隐血检测合格为40件,合格率为100.00%。观察组隐血检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细菌学检测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的清洗时间和干燥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保湿泡沫喷雾剂进行口腔种植器械的预处理,能有效的提高清洗合格率和检测的合格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口腔种植器械 保湿泡沫喷雾剂 清洗 细菌检测 隐血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的监控管理,减少和控制不合格器械,有效保障临床科室手术器械的供应。方法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文件要求,随机选择医院的三个科室作为例子,将2013年器械常规处理流程后不合格器械设为对照组;2014年加强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械的质量管理,合理控制不合格器械设为观察组,将两组进行比对探讨有效质量控制对不合格器械的管理作用。结果观察组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控制后不合格器械明显减少,清洗、包装、性能检测、灭菌等各环节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对照组不合格器械情况降低(P﹤0.05)。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不合格器械,提高临床科室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控制 不合格器械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FMEA小组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10例作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FMEA小组管理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进行随机选取200例,对所选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工作内热源管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200例手术器械中,清洗合格率为198(99.00%),消毒合格率为194(97.00%),包装合格率为199(99.50%),器械损耗为2(1.00%),器械生锈为2(1.00%),清洗流程错误为4(2.00%),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4.00%),总满意度为50(100.00%)。实验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FMEA小组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实现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的有效提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FMEA小组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应用分层管理对管理质量和器械清洗灭菌合格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31名消毒供应室管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器械600件。遵循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名,器械300件。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分层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应用分层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管理质量,提高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分层管理 消毒供应室 管理质量 器械清洗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并提出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供应室300套腹腔镜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套,由同一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清洗管理方式,比较清洗效果。结果:两组清洗合格率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两组总损坏率、感染率,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供应室腹腔镜器械清洗过程中,应用系统化清洗管理方式,可有效提升合格率,降低器械感染率、损坏率。

  • 标签: 供应室 腹腔镜器械 清洗
  • 作者: 祝烨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消毒供应科) 614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质量监管及持续改进对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器械相关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消毒供应室的手术器械1000件为对照组,另抽取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消毒供应室的手术器械1000件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强化质量监管及持续改进,对两组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器械相关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清洗流程合格率、清洗质量合格率、灭菌质量合格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室器械相关感染率为0.70%,较对照组1.80%低(P<0.05)。结论:强化质量监管及持续改进可提高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也能降低手术器械相关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质量监管 持续改进 手术器械 清洗灭菌合格率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提高眼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未使用PDCA循环法(2014年9月~2015年4月)清洗的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应用PDCA循环法(2015年5)12月)清洗的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从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每月清洗的手术器械中随机抽取240件,抽取8个月共1920件,对比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器械清洗质量及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质量评分及功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隐血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提高眼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合格率.

  • 标签: PDCA循环法 眼科手术 器械 清洗质量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器械包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考核,运用品管圈的活动方法,比较实行品管圈前后的手术器械包装合格率〔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器械包装合格率显著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手术医生对供应室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品管圈 手术器械 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信息化追溯系统对影响外来器械清洗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电子化监控,以实施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利用品管圈方法对外来器械清洗制度流程进行修订,以保障清洗的质量和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器械使用质量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 手术室与供应室于2021年3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2021年3月至7月手术器械使用质量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现状的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并采用PDCA循环实施对策。结果 手术室器械使用质量合格率由85%升至94%。结论 本次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器械使用质量应用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器械 使用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医疗器械740件,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器械损坏率等指标。结果:关于器械消毒不合格率,试验组的数据是0.54%,和对照组的4.86%相比更低(P<0.05)。关于器械损害率,试验组的数据是0,和对照组的1.89%相比更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人员管理(98.35±1.62)分、器械管理(98.97±1.04)分,和对照组(92.47±1.59)分、(92.18±1.92)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用预见性护理,效果好,器械损坏率低,器械消毒不合格率也更低。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损坏率 预见性护理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