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nnerMongoliaSemi-AridGraslandSoil-Vegetation-AtmosphereSurfaceStudy,IMGRASS)”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九五”期间支持的跨学部重大项目。该项目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着眼于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带半干旱草原区域中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参数化方案研究,理解在人类活动逐步增强背景下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的作用与反馈,定量了解中纬半干旱草原在温室气体排放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发展利用卫星定量遥感陆气相互作用的反演方法与集成。这一项目将由一项中尺度综合观测和几项研究课题构成,希望成为我国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的独特贡献,亦为温带半干旱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对策依据。本文简要介绍IMGRASS项目的科学问题与实验计划。

  • 标签: 内蒙古 全球变化 温带半干旱草原 陆面过程参数化 地-气系统遥感
  • 简介: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ⅥM)模拟了全球陆地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AⅥM由相互耦合的两部分组成:物理过程,包括陆地表面水分和能量在土壤植被大气之间的传输;以及生理生态过程,如:光合、呼吸、干物质分配、凋落和物候等。全球的植被分为13类,土壤按质地分为6类。用EMDI提供的全球1637个包括不同植被类型的NPP观测点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NPP模拟的结果表明: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NPP为405.13gCm-2yr-1,不同植被类型的平均NPP变化范围在99.58gCm-2yr-l(苔原)到996.2gCm-2yr-l(热带雨林)之间。全球年总NPP为60.72GtCyr-l,其中最大的部分为热带雨林,15.84GtCyr-1,占全球的26.09%。最大的碳汇是在北半球的温带。模式模拟的NPP在全球的空间和季节分布是合理的。

  • 标签: 碳通量 净初级生产力(NPP) 陆地生态系统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
  • 简介:以在河北省丰宁县坝上地区的野外数据为依据,着重调查分析了当地土壤随水热梯度的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的时空结构和生态梯度变化,并从中发现相应规律,以指导坝上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

  • 标签: 坝上 植物群落 土壤 梯度变化 土地利用
  • 简介:土壤温度在草地生态系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导致草地植被低矮稀疏化,从而引起土壤温度的变化。利用枯落物和立枯物模拟植被的低矮稀疏化过程,并测定不同土层中温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植物生长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枯落物和立枯物处理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小;随着枯落物量减少和立枯物高度、密度的降低,各土层温度都显著增加;枯落物量每减少100g·m-2,0-25cm土层的温度升高0.28℃;当立枯物密度最大时,立枯物高度每降低10cm,0-25cm土层的温度升高0.81℃;不同立枯物处理下,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动态呈双峰型,5cm土层温度比15cm土层温度对植被低矮稀疏响应更敏感。

  • 标签: 土壤温度 低矮稀疏 气候变化 立枯物
  • 简介:在对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和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沙柳、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沙蒿+杂类草、芨芨草等四种主要类型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标杆法测定不同植被下地表的土壤侵蚀或堆积状况,从而探讨不同类型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为毛乌素沙地利用植被防风固沙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30%盖度以下时,各种类型植被下均有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在植被盖度达到45%以上后,水土流失现象基本消失。各类植被的水土流失盖度临界值分别为:沙柳38%、小叶锦鸡儿+杂类草37%、沙蒿+杂类草34%、芨芨草32%。在相同的植被盖度下,不同类型的植被显示了不同的滞留土壤能力。综合地理条件和水分情况考虑,沙蒿+杂类草植被和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植被更适合于在毛乌素沙地作为防风固沙植被推广。利用植被防风固沙,不仅要达到临界盖度,而且要灌草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标签: 毛乌素沙地 植被类型 植被盖度 土壤侵蚀
  • 简介:流动沙丘迎风坡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植被过程制约着沙丘区植被的自然恢复.利用7块迎风坡过渡带的出土幼苗分别与土壤种子库和土壤水分进行二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月份出土幼苗与不同深度土壤种子库(0~5cm,5~15cm,15~30cm)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是各月份出土幼苗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0~5cm,5~15cm,15~30cm)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土壤水分是制约植被侵入迎风坡过渡带裸沙的主要因素,而土壤种子库的制约作用并不明显.

  • 标签: 流动沙丘 过渡带 土壤种子库 土壤水分
  • 简介:摘要通过对咸阳市庞西村不同人工植被0~6m深度范围土壤含水量的实验测定,研究了该地区2008年0-6m深度范围内农田和苹果林土壤含水量的垂向变化和苹果林土壤水分的消耗过程等问题。利用轻型人力钻采取6m深度范围的土层样品,利用可靠的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层含水量。所选咸阳人工植被包括10龄和15龄苹果林,麦地和玉米地。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庞西村麦地和玉米地0-6m平均含水量为16.95%,10龄苹果林地平均含水量为14.61%,比农田低2.34%。6m深度范围内不同树龄苹果林地土壤水分随深度变化特点相似,呈波动减小趋势。由于受丰水年降水的影响,农田秋季土壤含水量最低,春夏冬三季基本持平。庞西村15龄苹果林土壤含水量较低,4m以下土壤含水量普遍小于12%,表明咸阳15龄苹果林地普遍存在土壤干层。本区农田土壤含水量都很高,无土壤干层发育,正常降水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咸阳地区年降水量为700mm的丰水年之后经过1年的水分消耗就会再次出现土壤干层。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研究地区不同人工植被0~6m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发现5次多项式对土壤含水量模拟结果最好。

  • 标签: 农田 苹果林 土壤分动垂向变化 土壤水分季节变化 土壤水消耗 咸阳庞西村
  • 简介:为了解干热河谷不同植被修复方法的土壤种子库的变化模式,采用对不同处理地段(包括水平阶间坡面、自然坡面、沟底)和对照(放牧地)的土壤种子库组成、大小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元谋干热河谷山地植被修复区的土壤种子库。结果表明:1)植被修复区土壤种子库密度、丰富度均大于对照区;2)修复区内第2年土壤种子库密度、丰富度均大于第1年;3)水平阶间坡面和各类型间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差异显著;4)种子库中草本植物占很大比例;5)孔颖草和扭黄茅是种子库2大优势种。研究项目所采取植被修复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结构和物种组成。

  • 标签: 千热河谷 植被修复 土壤种子库 时空变化
  • 简介:以三峡库区内的重庆市四面山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亮蓝染色示踪法和图像分析法,同时结合SPSS软件对比研究紫色砂岩区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优先流的主要发生区域不同,竹林和草地的土壤优先流主要发生在0~20cm土壤表层,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优先流主要发生在10~40cm土层;2)针阔混交林的土壤优先路径数量较竹林和草地多,优先路径发育程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地;3)根系直径d影响土壤中优先流的发生,

  • 标签: 针阔混交林 竹林 草地 优先路径 根系径级 土壤质地
  • 简介:摘 要:传统土壤水分测量手段在对大范围地表监测时会耗费较大成本,而遥感技术为大范围地、实时地进行土壤水分测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其中,SAR技术因具有穿透性强、对土壤水分敏感等特性在土壤水分领域备受关注。使用SAR反演土壤水分时,主要受到植被覆盖和地表粗糙度两个因素的影响,当前主要方法是选择适用的植被微波散射模型以去除植被的影响,再选择适用的裸土微波散射模型,通过模型中后向散射系数、地表粗糙度和土壤水分之间的数学关系来反演土壤水分,以消除地表粗糙度的影响。

  • 标签: 植被含水量,植被覆盖度,水云模型
  • 简介:【摘要】采样区废弃地共划分为7类土地类型,本次选取4种(乔木混交阔叶林钙镁质粘土、刺柏型灌木铁铝质粘土、黑麦草有机质粘土和裸地砂砾石土)典型植被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恢复前与植被恢复后对4种土壤类型采样作物理化学实验分析,通过土壤物性指标和土壤化学指标的监测,得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其科研成果对于未来针对各类废弃地如何选择植被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减少工程影响,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环境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植被恢复 土壤类型 理化性质 土壤物性指标 土壤化学指标
  • 简介:摘要:围绕园林工程中的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展开研究,系统性地探讨了土壤类型与特征、存在问题、优化对策以及工程实施中的挑战等关键方面。在土壤改良方面,文中阐述了多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土壤改良技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肥力和植物生长环境。植被恢复策略的部分深入剖析了植被选择、布局与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综合管理与监测机制实现植被的持续生长。

  • 标签: 园林工程 土壤改良 植被恢复 技术研究
  • 简介:摘 要:这些重金属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和植物中典型金属的高光谱反射率上,无论是在原位还是在实验室进行测量。最常用的波段位于光谱的可见-近红外部分,尤其是红边。在足够高的含量水平下,某些金属的光谱响应只存在细微的差异。并非所有金属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响应。它们的检测必须依赖于它们与土壤中具有光谱响应的金属或有机物的共变异。各种分析方法,包括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神经网络。导致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或因素尚未得到系统的分析,包括所需的最低光谱分辨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首云铁矿尾矿库人工恢复植被群落的实地调查,进行了不同恢复年限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养分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与地上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分析,并就人工恢复植被群落的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和周围自然群落进行了对比。

  • 标签: 北京首云铁矿 尾矿库 植被群落 土壤养分
  • 简介:为给黄羊滩及类似地区流动沙地人工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在黄羊滩流动沙地营造不同树种的人工林,探讨不同人工林地天然植被恢复效果和防止风蚀的差异。造林7年后调查资料表明:从物种丰富度衡量,小叶锦鸡儿和侧柏人工林加快了天然植被的恢复进程,新疆杨和欧美杨107人工林延缓了天然植被的恢复进程,沙枣和榆树人工林对天然植被恢复的影响不大;欧美杨107和新疆杨人工林1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随林地环境条件的改善,1年生草本逐渐减少,多年生草本、灌木逐渐增加,侧柏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地天然植物种生活型结构已趋于多样化。新疆杨和欧美杨107人工林地处于流动沙地阶段,沙枣和榆树人工林地处于半固定沙地阶段,侧柏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地处于固定沙地阶段。相同沙漠化阶段林地间天然植被的相似性系数较大,不同沙漠化阶段林地间相似性系数较小。该地区人工造林树种以小叶锦鸡儿和侧柏最佳,沙枣和榆树次之,不宜选择新疆杨和欧美杨107等杨树品种。

  • 标签: 沙地 植被恢复 土壤风蚀
  • 简介:摘要  在飞行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草本植物的种类影响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添加化学改良剂工业盐和生石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减少吸引鸟类的植被种类和盖度,在减少鸟类植物食物源方面和预防鸟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主要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分类。依据中国湿地植被、甘肃植被等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结合甘肃省湿地植被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特点,甘肃省湿地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74个群系和138个群丛;依据湿地的定义和湿地植被的特征种、指示种等特点,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西北地区一些受争议的河岸林缘植被、胡杨(Populuseuphratica)群系等是否属湿地植被,并依据此类群落的群落和生境特征,将胡杨等群系列入湿地植被

  • 标签: 湿地植被 分类系统 河岸植被 林缘植被 胡杨群系 甘肃
  • 简介:采用萨维诺夫干筛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烟台市黄务镇峰山破坏山体周边7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所有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密度均显著低于灌草丛,其中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小;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孔隙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混交林〉纯林〉灌草丛,0~10cm土层优于10~20cm土层;所有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储水能力和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均高于灌草丛,其中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好。对土壤结构健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结构以灌草丛最差,麻栎黑松混交林最好,其他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介于二者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同类破坏山体周边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 标签: 植被恢复 土壤结构特征 健康评价 破坏山体 烟台市黄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