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43.12±4.11)岁,合并颅骨骨折5例、脑震荡7例、脑挫伤11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8例,伤后入院时间(30.25±4.11)h,对该组人员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第1、7、14、30天的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进行测量。另选择同时期来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3.20±4.34)岁,测量上述相同指标,对两组的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分为轻型组(13~14分)、中型组(9~12分)与重型组(3~8分);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残疾组及良好组;对不同GCS分组、不同预后分组下下丘脑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7 d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均较高,T3水平均较低,观察组于颅脑损伤后7 d开始PRL、FSH、LH、TSH、T4水平逐渐降低,T3水平升高,在颅脑损伤后14 d的PRL、FSH、LH、TSH、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组分别与中型组、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中型组与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分别与残疾组、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残疾组与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之后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帮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垂体前叶激素 甲状腺激素 严重程度 预后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54例我院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结果垂体组织被破坏50%以上的才出现症状,破坏75%时症状明显,若破坏95%时症状就十分严重了,采用靶腺激素替代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表现特点,结合垂体激素、靶腺激素检测及血清生化检测等结果来进行诊断,来制定激素替代方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激素替代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于我院确诊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均行机械下通气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组42例则采用咪达唑仑。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第1、第3及第7天时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生长激素(GH)、血清皮质醇(COR)、泌乳素(PRL)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预后差异。结果治疗后第1、第3天观察组GH、COR更高,TSH水平则更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各监测点PRL水平及第7天时2组患者各项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结局相当,无显著差异。结论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均具有较强镇静作用,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影响小,且预后情况相当,均可应用于颅脑损伤镇静治疗。

  • 标签: 咪达唑仑 丙泊酚 颅脑损伤 垂体前叶激素水平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垂体激素水平的总体变化规律。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经蝶入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218例,根据筛选条件选出81例,其中男43例,女38例,根据免疫组化及临床内分泌学特点进行分组。将术前1周内、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4个月的激素水平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总体激素”水平在所有病例的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4个月呈上升趋势。在各组垂体腺瘤中,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7天的各单项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后,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的单项激素值大致相仿,腺垂体的总体内分泌能力在术后4个月内逐步恢复。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手术 腺垂体 激素水平 总体激素
  • 简介:摘要患者女,57岁,因发热查因入院。未查及明确感染依据,抗感染治疗后仍有发热。病程中突然出现低体温、低血压,磁共振成像显示垂体前叶膨隆、左部多发小结节状轻度强化灶。予抗感染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有发热。查体左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淋巴结代谢活跃,肝、脾浸润。最终诊断: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伴肝、脾侵犯(Ⅳ期);垂体淋巴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化疗后无发热,垂体前叶功能恢复。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垂体 发热 垂体功能减退症
  • 简介:摘要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是垂体瘤的一种,主要因分泌过多TSH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肿大,瘤体较大时可侵犯周围组织导致视野缺损、视力下降、头痛及垂体前叶其他激素分泌不足。阐明TSH腺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对于其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就当前TSH腺瘤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相对少见,部分医生在对其进行诊断时,易出现误判情况,进而引起误诊,这对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基于此,本文就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展开分析,探究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提出了干预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 甲亢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罕见,其救治必需兼顾处理垂体危象及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难度较大,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垂体前叶功能失常性疾病,可以表现为单一的(部分性)或所有的(完全性)靶器官机能减退,以老年人多见,病因复杂多样,临床上女性以希恩综合征为主,男性以垂体瘤术后放疗为主。本病起病缓慢,症状隐匿,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本文对我院2004-05—2008—05收治的10例以低钠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一分析。

  • 标签: 低钠血症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1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介绍了该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特点及护理经验,对指导和帮助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护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 糖尿病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蛋白激酶C调节剂对原代培养人垂体腺瘤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作用的影响。方法经原代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与佛波醇酯共同培养,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评价佛波醇酯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腺瘤激素分泌作用的影响: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确定gsp癌基因突变率。结果gsp癌基因鉴定显示.18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6例gsp癌基因表达阳性.5例突变位于201密码子,1例位于207密码子。佛波醇酯强烈刺激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并增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刺激分泌作用.最大效应浓度为100nmol/L,使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增加2~30倍;Staurosporine作用则相反,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为明显的抑制效应,而且与gsp癌基因不相关;联合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佛波醇酯后使刺激分泌的作用增强,但与gsp癌基因亦无关。结论蛋白激酶C可能参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的调控。

  • 标签: 垂体肿瘤 蛋白激酶C 佛波醇酯类 信号传递 腺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HP)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中文版HP患者生活满意度问卷(QLS-H)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研究者和专业英语、汉语双语翻译人员对QLS-H进行翻译及返译后,制作中文版QLS-H。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对90例HP患者进行了QLS-H调查,评估中文版QLS-H的信度和效度。同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对HP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中文版QLS-H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以及校标效度。结构效度方面各题项标准载荷系数均大于0.5,提示其结构效度良好。SF-36量表和QLS-H评估结果显示,HP患者的精力和生理职能得分最低,生理机能分数较高。结论中文版QLS-H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以及良好的内容效度和校标效度。

  • 标签: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生活满意度问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儿童联合性垂体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1991年4月-1993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联合性垂体激素缺乏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30例缺乏生长激素,11例缺乏促甲状腺激素,27例缺乏肾上腺皮质激素,18例缺乏促性腺激素;全部患者均身材矮小且具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外生殖器发育不良等现象;30例患者中大部分为出生史异常,其中12例患者出生窒息,14例患者出生难产,3例患者上述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另有1例为过期产儿且母体具有妊娠高血压病症;除1例患者出现垂体危象之外,其余患者经激素代替治疗后病情均有较大改善。结论联合性垂体激素缺乏症患者往往具有身材矮小、发育迟缓、智商低下等临床特征,故对于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要进行系统检查以明确病因。另外具有异常出生史的矮小患者是联合性垂体激素缺乏症的高发人群,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联合性垂体激素缺乏症 儿童 临床特点 激素代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