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江完成他与中国文学的对话回日本去了,他的到来所激起的一阵浪花,也在北京归于平静,这似乎是正常的.大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真正的享有世界声誉,不过这并不表示对他难以望其项背.实际上中国作家潜藏着巨大的创造才能,这是连大江也再提到的,而且再激赏.但大江却毕竟是成功的作家,其对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中国作家都有足够的启示作用.

  • 标签: 中国作家 中国文学 大江健三郎 诺贝尔文学奖 平静 对话
  • 简介:我很钦佩大江三郎的胆识、胸襟。尖利而不狭窄,与一些日本作家不一样。一些日本作家的感觉也很尖利。但很狭窄。有很狭窄的民族感情。他们用显微镜生活。或生活在显微镜下。而大江三郎用的却是望远镜。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作家 胆识 民族感情 感觉 生活
  • 简介:大江三郎和他的主要作品吉林大学于长敏日本当代作家「大江三郎」获1994年度文学」成为继「川端康成」之后该奖的第二位日本人得主,也是亚州的第位该奖得主。当记者问大江获奖后的感想时大江说,。现代世界作家大自分,日本现代文学作家日本文学受赏思。(很吃...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长篇小说 日本文学 作品 主人公 存在主义
  • 简介:摘要:《空翻》是日本现代著名社会派作家大江三郎历时四年创作的鸿篇巨制。这部作品围绕主人公“师傅”和“向导”重建宗教团体的经历而展开,教会中的主要成员则身患各类疾病,例如画家木津的直肠癌、向导的脑动脉瘤、向导儿子的自闭症与前教会领袖“师傅”自身的神秘冥想能力。借助热拉尔·热奈特叙事理论,《空翻》中的疾病书写采用了话语与事件叙事兼第二叙事的叙事手法,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宿命感。疾病书写凸显了“旧人”这一意象中暗含的依赖性与起点这一特质,并包含着基于个人意志与理性的自我拯救方式。这种灵魂救赎方式既是《空翻》中新人教会的发展方向,也是大江三郎针对无神时代中的信仰问题所探讨的核心所在。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空翻》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理论 疾病书写 灵魂救赎
  • 简介:《水死》是大江三郎在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水死》既充满虚构的想象力,又饱含着对真实性的追求。在表达方法上,大江借助神话传说、“附体”的概念来展现想象力;通过重读、增设女性视角等方法来追求真实性。步入晚年的大江在此作品中将虚构和真实融合,在想象与事实之间,探索历史的真相,思考自我的身份。通过《水死》,大江在寻找作为一个小说家一生的轨迹。

  • 标签: 日本文学 大江健三郎 水死 想象力 真实性
  • 简介:大江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大江文学是当代日本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日本战后文学的发展过程之后,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江从50年代至80年代各个阶段创作的基本特点,以及题材、主题的转换情况,并对各个阶段的部分重要作品作了评介。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诺贝尔文学奖 存在主义 残疾儿 核威胁 “墙壁”
  • 简介:报告文学作品《冲绳札记》是日本作家大江三郎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表现了日本的殖民主义行为带给冲绳民众难以抹去的心灵创伤。大江作为日本民族的一员,对此有着深深的愧疚与不安。为此大江提出了“日本属于冲绳”的历史观。尽管这一历史观的局限性非常明显,但还是为充满不幸的冲绳历史带去一线光明与希望,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冲绳札记》 历史观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大江三郎晚期作品,进行了中日相关研究的调查总结。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中日两国的大奖晚期作品进行了基本总结对比。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日本文学
  • 简介:战后初期,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大江三郎对流传到日本的存在主义进行取舍,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民族化特色的存在主义作品,体现了他对存在主义的文学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出大江三郎在吸收存在主义时的某些偏向,对当代日本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存在主义 大江健三郎 文学自觉
  • 简介:我们希望你们努力去做“新人”,并且努力地进行自我教育,做一个能够消除敌意,达成和解的“新人”。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三郎在他的《致新人》中,向渎者传达的最根本的信息。(见该书最后一章《唯有做“新人”》)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新教育” “新人” 诺贝尔文学奖 自我教育 获得者
  • 简介:摘要鲁迅与大江三郎同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两人在文学创作上跨越时间,跨越民族,有不少共通之处。本文主要从国民性批判角度探讨了两人创作上的共通之处。

  • 标签: 故乡情结 死亡意识
  • 简介:小说《人羊》是大江三郎以美国占领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作为一部存在主义文学,"羊"的隐喻意义是解读这部作品的关键。结合人物话语视角的变化可以发现,"羊"在不同人物视角之下具有"他者"、"臣服者"、"牺牲者"等多重隐喻,并且,这些隐喻意象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由哲学思想。大江三郎通过"人变成羊"的故事不仅批判了占领社会对国民自由的戕害,同时提出了保持革命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观点。

  • 标签: 隐喻 美国占领 自由哲学
  • 简介:大江三郎在他后期作品的创作中,系统地表述了一种新的文化救赎的思想,即要在一个无神时代里,寻求灵魂的自我拯救.其具体表现为,他后期创作的中心已经从原先的"残疾儿"主题转变为"灵魂"主题;他形象地描绘出"无神时代"的基本特征,即一个"上帝缺席"的时代、一个"众神喧哗"的时代、一个可能诞生"新人"的时代;他详尽地阐明了实现灵魂的"自我拯救"的方法,即观念上具备自觉的"危机"意识、并积极地采取"回归"的行动,以促使"新人"的到来.

  • 标签: 自我拯救 大江健三郎 文化救赎思想 日本 文学评论
  • 简介:残疾儿主题是大江三郎的标志性题材,由此扩展为后期的新人主题。新人主题的产生是与他和残疾儿的共生、存在主义、战后民主主义理念密不可分的。它体现出了大江强烈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新人思想 残疾儿 共生
  • 简介:在沈从文与大江三郎的文学世界中,河流与森林分别是其主要意象和故事得以展开的中心场所,都是建立在对原乡经验的提炼与再创造上,寄寓着对未来的一种乌托邦式想像。具有地域色彩,浸透着作家个人的成长体验和人生认知;又是与民族历史、文化精神勾连的主体意象,蕴含着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想像,是作家基于人类当下生存处境而对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回溯及对未来的建构,表现出对原乡的追寻与基于其上的自觉的美学建构。

  • 标签: 沈从文 大江建三郎 原乡 河流 森林
  • 简介: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系的大江三郎,在写作过程中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研究界目前对大江三郎的"法国师承"脉络梳理主要集中在萨特、罗曼·加里等作家,对塞利纳的探讨则尚未多见。但是,大江三郎本人却多次公开地提出塞利纳对自身文学创作甚至个人生活的影响。塞利纳战争部曲之一《轻快舞》被作为小说元素引入大江三郎的《静静的生活》,大江三郎通过人物设定、引用与评论等方式使两个文本呈现出显性的互文关系;大江三郎对于塞利纳"卑贱书写"方式的模仿,则使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具有了更为深层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静静的生活》 《轻快舞》 互文性 卑贱书写
  • 简介:一九三七年四月,为了表彰作家幸田露伴(1867—1947)在文学上的成就,日本政府特授予他以本国杰出的文化人士为对象的第一届文化勋章。幸田虽然接受了,却在祝贺会上大唱反调说:“艺术并不由于受社会的优遇,为许多人所欣赏而才出色。它也不会由于遭到社会的冷遇,受不到青睐而不能存在。记住这一点,大可不必纯粹因艺术的关系而获得了一枚勋章。就劳各位费唇舌,更用不着祝贺什么,……”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诺贝尔文学奖 日本文化 拒绝接受 日本政府 天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