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中我院收治120例难产产妇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与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徒手旋转胎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胎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徒手旋转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难产产妇护理中应用旋转的效果。方法以86例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方法,对照组护理常规开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难产产妇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后,可提高妊娠结局。

  • 标签: 头位难产 护理 徒手旋转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对头难产产妇助产护理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难产产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徒手旋转助产方法,产后,比较两组患者产程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而评价徒手旋转的护理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难产产妇的助产中应用徒手旋转可有效缩短产程活跃期及产程的长短,加快胎儿娩出体外以防止发生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状,因此徒手旋转在助产护理中的意义显著。

  • 标签: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徒手旋转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难产产妇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予以徒手旋转抬头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两组的阴道助产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结论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促进产妇的产程加快,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囊加力助产术在经阴道分娩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难产产妇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气囊加力助产,对照组采用徒手旋转胎,比较两组产程、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Apg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加力助产术可以显著提高头难产中产妇的临床效果,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气囊 头位难产 助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新旧产程图在初产妇难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5月所收难产型初产妇为例,依照乱数表法从中择取94例进行对比实验。其中,47例对照组患者依照旧产程图模式,另47例实验组患者依照新产程图模式。对比二者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患者妊娠结局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旧产程图而言,应用新产程图后可显著优化整体妊娠结局。

  • 标签: 初产妇 头位难产 新旧对比 产程图
  • 简介:摘要目的徒手旋转在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难产产妇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徒手旋转的方式进行助产护理,对照组采用体位变化的方式进行助产护理,比较两组的顺产率、分娩时间以及产妇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顺产率和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娩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在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提升了产妇的顺产率,降低了分娩时间,后续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用于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甲组和乙组,乙组33例行常规助产护理,甲组33例在乙组的基础上行徒手旋转胎助产护理,对比甲乙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第二产程时间。结果相比于乙组产妇,甲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更高,剖宫产率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第二产程时间更短,且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头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产程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徒手旋转 助产护理 自然分娩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头难产产妇给予产程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分娩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抽取于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64例难产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产妇分别为3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产程护理措施,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阴道分娩以及舒适度。结果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16例(50.00%)显著高于参照组8例(25.00%),研究组的舒适度30例(93.75%)显著高于参照组22例(68.7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头难产产妇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以及舒适度。

  • 标签: 头位难产产妇 产程护理干预措施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徒手旋转胎术对枕横以及枕后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枕横或枕后难产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徒手旋转胎术帮助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助产方式帮助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后的出血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在术后出血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枕横以及枕后难产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术帮助分娩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术后出血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自然分娩 枕横位 枕后位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难产产妇中选取66例参与研究,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均分2组,各33例,对参照组行常规助产方法,对实验组行徒手旋转方法。分析66例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徒手旋转应用在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可及时改变胎儿体位,将自然分娩率提高,控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产妇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枕后难产产妇的治疗当中,胎旋转法的医用效果。方法我医院选取了在2015年4月到2016年7月来院就诊的60胎后难产产妇作为主要实验对象。将这60例难产产妇根据医治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组与旋转组,旋转组的胎后难产产妇接受我们胎旋转法方式的治疗,而常规组的胎后难产产妇只接受临床常规性的治疗,将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和顺产情况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的顺产数远远少于旋转组的顺产数,两组数据的比较体现出明显的医学意义(p<0.05)结论胎旋转法能有效的解决产后难产问题,可大力应用于枕后难产产妇。

  • 标签: 胎头 旋转 枕后位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旋转法治疗枕后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枕后难产产妇中随机抽取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根据收治的时间不同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胎旋转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经过胎旋转法治疗后,顺产率为94.00%,产后出血率为8.00%,产伤率为6.00%,新生儿评分(8.31±1.20)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旋转法在枕后难产产妇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顺产率,降低母婴双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头难产待产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接收的86例难产待产产妇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3例,实施传统体位分娩,研究组为43例,予以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4.65%)、自然分娩率为(72.09%)、阴道助产率为(20.93%)、剖宫产率为(6.98%),均优于参照组产后出血率为(20.93%)、自然分娩率为(25.58%)、阴道助产率为(46.51%)、剖宫产率为(27.91%),同时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难产待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头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术在枕横和枕后难产治疗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诊治的枕横和枕后难产产妇94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分娩中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产妇接受徒手旋转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高,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徒手旋转胎术在横和枕后难产治疗中发挥了较高的价值,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保证分娩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部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出现头部难产产妇9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A(45例)和B(45例)两组,A组对出现头部难产给予徒手旋转胎助产干预;B组给予常规的自然分娩和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例数、阴道助产例数、刨工产例数等内容。结果两组产妇在剖腹产和自然分娩方面,A组明显由于B组(P<0.05),A组第二产的用时也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头部难产的产妇通过徒手旋转胎助产干预,能够减少胎俯屈下降的难度,而且也能加快产妇第二产的时间,母婴安全较高,大大降低了临床剖腹产率。

  • 标签: 徒手旋转 助产护理 头位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枕后难产产妇的临床治疗当中,胎旋转法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58例枕后难产产妇为主要对象,将所有产妇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均匀分成常规组与旋转组,常规组产妇仅需接受临床常规性质治疗,旋转组产妇则要接受胎旋转法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顺产情况与产后出血的情况。结果旋转组产妇的顺产例数明显多于常规组,产后出血的例数较少,两组产妇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枕后难产产妇的具体治疗当中,胎旋转法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实施。

  • 标签: 枕后位难产 旋转 胎头 顺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徒手转胎位处理难产的价值。方法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难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胎吸引术,研究组,徒手转胎位处理,统计自然分娩情况,比较第二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结果①研究组自然阴道分娩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5.56%(34/45),P<0.05;②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转胎位处理难产,可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徒手转胎位 头位难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的难产产妇的临床正确处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60例难产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调整体位、人工助产或者采取剖宫产,保障成功分娩。结果共有32例枕横、枕后难产者使用了常规措施,乳体位调整、人工破膜、缩宫素等,有5例转为顺产,比例为15.63%;其余28例枕横、枕后难产者,使用母体体位调整、徒手转胎头等措施,有22例成功阴道分娩,比例为78.57%。结论难产需要尽早的进行确诊,根据原因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头位难产 产科中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