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断治疗115例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程1周至5个月不等,临床表现为腹泻伴或不伴便血、呕吐、拒奶、肠绞痛、腹胀等,部分伴有湿疹,少数表现为反复咳喘。115例均给予游离氨基酸粉或深度水解蛋白粉喂养,临床症状缓解。结论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饮食回避是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牛奶蛋白过敏 游离氨基酸粉 深度水解蛋白粉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婴儿牛奶蛋白过敏腹泻采取深度水解奶粉进行食物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牛奶蛋白过敏腹泻患儿12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参照组(n=63)与试验组(n=63),参照组治疗以适度水解奶粉治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雀巢深度水解奶粉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大便形状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大便次数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3%,与参照组的82.54%相比,试验组明显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腹泻采取深度水解奶粉进行食物替代治疗可加快其临床症状恢复,疗效确切。

  • 标签: 食物替代治疗 深度水解奶粉 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牛奶蛋白过敏腹泻的婴幼儿过敏源以及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接收并进行治疗的牛奶蛋白过敏腹泻的婴幼儿60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对抽取的60例患病婴幼儿的过敏源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治疗效果与特征。结果实验中的牛奶蛋白过敏腹泻的婴幼儿其主要过敏源包括牛奶牛奶蛋白、鱼类混合物、肠道正常菌群、螨虫、母乳、蛋黄、豆奶和乳糖,且通过针对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一个疗程、二个疗程、三个疗程与四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24%、100%与100%;其中9天~6个月、7月~14月患儿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与90.00%,男性组与女性组治疗效果无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牛奶蛋白过敏腹泻的婴幼儿需要对其过敏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其过敏源选择针对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婴幼儿 牛奶蛋白 过敏性腹泻 过敏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在临床诊治中的现状。方法收取我院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收取时间为2012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呈多样化,常累及多个或者两个器官系统,以重度湿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0例、反复湿疹患儿20例、以反复便秘、腹泻、吐奶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5例、以反复喘息、慢性咳嗽为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1例、贫血患儿有3例、血便患儿有1例,对患儿采用奶粉代替饮食的诊断方案,患儿家属接受的有30例、占50.00%、不接受奶粉代替饮食的诊断方案患儿家属有30例、占50.00%。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较多,患儿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治疗方案依从较差。

  • 标签: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 临床诊治 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过敏湿疹(FA)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增加。 FA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可能危及生命而中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中医药治疗食物过敏湿疹安全有效。本文进行了总结。

  • 标签: 过敏 湿疹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饮食回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饮食回避治疗对牛奶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人工喂养、临床诊断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暂停普通配方更换为氨基酸配方粉喂养4周。选择其中成功治疗病例23例,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粪便标本,分别提取粪便基因组,对16S rDNA特定区段PCR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菌群组成的差异,寻找组间差异物种。结果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饮食回避疗法后,肠道菌群多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道菌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在门的水平上,治疗后变形菌门减少,其下级水平纲的水平上,α-变形菌纲与γ-变形菌纲均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杆菌属、颗粒链菌属均显著减少。在科的水平上,肉杆菌科、消化链球菌科及梭菌科下的Peptoclostridium菌属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乳杆菌科及下属乳杆菌属、优杆菌科及下属优杆菌属、瘤胃球菌属、Limosum菌种,以及巴氏杆菌目-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副流感嗜血杆菌T3T1菌种、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ATCC15697/JCM1222/DSM20088和Pseudocatenulatum-DSM20438/JCM1200/LMG10505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经饮食回避治疗后,肠道菌群中有害菌减少,有益菌增加。

  • 标签: 牛奶蛋白过敏 氨基酸配方粉 肠道菌群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饮食回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饮食回避治疗对牛奶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人工喂养、临床诊断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暂停普通配方更换为氨基酸配方粉喂养4周。选择其中成功治疗病例23例,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粪便标本,分别提取粪便基因组,对16S rDNA特定区段PCR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菌群组成的差异,寻找组间差异物种。结果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饮食回避疗法后,肠道菌群多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道菌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在门的水平上,治疗后变形菌门减少,其下级水平纲的水平上,α-变形菌纲与γ-变形菌纲均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杆菌属、颗粒链菌属均显著减少。在科的水平上,肉杆菌科、消化链球菌科及梭菌科下的Peptoclostridium菌属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乳杆菌科及下属乳杆菌属、优杆菌科及下属优杆菌属、瘤胃球菌属、Limosum菌种,以及巴氏杆菌目-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副流感嗜血杆菌T3T1菌种、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ATCC15697/JCM1222/DSM20088和Pseudocatenulatum-DSM20438/JCM1200/LMG10505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经饮食回避治疗后,肠道菌群中有害菌减少,有益菌增加。

  • 标签: 牛奶蛋白过敏 氨基酸配方粉 肠道菌群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直肠结肠炎(allergic proctocolitis,A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牛奶蛋白AP患儿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电子结肠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以及诊疗经过与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AP患儿。首发症状最常见血便,其次是腹胀、腹泻、呕吐。11例均出现血便,腹胀5例,腹泻3例,呕吐3例,发热、反应低下、呼吸暂停各1例。混合喂养4例,人工喂养7例,发病日龄3~12 d(平均8.1 d)。便常规均提示潜血阳性,2例有白细胞、红细胞,便培养均阴性。血炎指标正常9例,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2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8例,皮肤点刺试验阳性3例。胸腹立卧位X线片正常4例,局部肠管充气、扩张3例,局部肠壁水肿、增厚2例,肠管排列与走行僵硬、肠壁透亮影2例。腹部超声正常2例,肠胀气6例,肠胀气伴少量腹腔积液或肠蠕动差3例。11例肠镜检查均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伴肠黏膜糜烂8例、黏膜出血5例、溃疡灶5例。组织病理学示结肠黏膜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局灶区间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5~30个/HPF。起病后均调整为深度水解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喂养,3~7 d(平均4.3 d)后症状消失。结论新生儿AP可发生在生后第1周内,血便是主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及检查手段,临床需依据症状、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回避牛奶蛋白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特征改变并排除其他病因后诊断。回避过敏原是主要干预措施,预后良好。

  • 标签: 直肠结肠炎 婴儿,新生 牛奶蛋白过敏 结肠镜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患者,女性,70岁。因心慌气紧半小时于2003年3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小时饮鲜牛奶250ml后突感喉阻、气紧、心慌,全身瘙痒速送我院。门诊测量血压0/0mmHg,脉搏扪不到。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问羟胺静脉滴注,非那根25mg肌注并送入病房。病前未服其他药物及食物。平时每天早晨喝牛奶,无恶心呕吐、无

  • 标签: 牛奶 过敏性休克 抗生素 抗休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腹泻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天津市水阁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10月接受治疗的50例牛奶蛋白过敏腹泻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基于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和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消化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显著高与对照组的60%(P<0.05);研究组患儿的呕吐次数、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单日吃奶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可以有效应用于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深度水解蛋白 配方奶粉 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 消化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腹泻的效果。方法:在选择牛奶蛋白过敏腹泻患儿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100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50例为两组平均例数,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及游离氨基酸配方粉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为两组患儿需要接受的治疗方式,观察不良反应消退时间情况。结果:在比对各项指标时,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氨基酸配方粉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游离氨基酸配方粉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婴儿 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肠炎患儿粪便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变化,为牛奶蛋白过敏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牛奶蛋白过敏肠炎患儿(过敏组)、同期就诊的50例非过敏普通腹泻患儿(非过敏组)及5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3组儿童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EOS及EOS%;Gomori染色法计数3组儿童及过敏组治疗后粪便中的EOS,分析粪便中EOS与牛奶蛋白过敏肠炎的相关。结果过敏组外周血EOS计数(0.71±0.74)×109/L、EOS%(7.56±5.96)%、PLT(382.96±85.98)×109/L;非过敏组外周血EOS计数(0.31±0.18)×109/L、EOS%(3.53±2.26)%、PLT(315.12±69.81)×109/L;健康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0.31±0.15)×109/L、EOS%(3.66±1.65)%、PLT(307.56±85.20)×109/L。过敏组外周血EOS、EOS%、PLT均高于非过敏组和健康对照组(F=13.606、19.055、16.074,均P<0.05)。过敏组粪便EOS计数[(10.75±17.17)个/50个1 000倍视野]明显高于非过敏组[(1.16±3.09)个/50个1 0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5,P<0.05),而健康对照组患儿粪便未见EOS。过敏组患儿回避牛奶4周后,粪便中EOS计数明显下降[(2.26±5.32)个/50个1 000倍视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2,P<0.05);而血EOS计数[(0.56±0.47)×109 /L]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结论牛奶蛋白过敏肠炎患儿粪便中EOS数量明显升高,经治疗后下降,有助于指导过敏肠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婴幼儿 牛奶蛋白过敏 过敏性肠炎
  • 简介:摘要牛奶蛋白过敏症CMPA是指人体对一种或几种牛奶蛋白质发生的免疫学反应。婴儿牛奶过敏,实际上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我们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诊治的58例0~4月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症患儿,回顾的分析了其临床症状及诊治经验。所有58例均采取膳食回避,并同时给予具有治疗CMPA作用的配方奶粉喂养。除1例喉鸣、气喘患儿无效后经上级医院诊断为左声带麻痹外,余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病情得到明显缓解。

  • 标签: 小婴儿 牛奶蛋白过敏 抗过敏奶粉
  • 简介:摘要人乳比常规婴儿配方营养、健康。虽然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显示人乳喂养可预防特应性疾病,但因人乳喂养对婴儿的营养与免疫作用,人乳对婴儿心理发育的益处和其他优点是其他任何食物无可替代的。因此,各国指南仍然建议所有婴儿包括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的婴儿应纯人乳喂养至4~6月龄。

  • 标签:
  • 简介:【摘要】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婴儿的饮食控制、饮食替代的健康教育、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 经过严格饮食回避及替代、精心的皮肤护理及治疗,实现皮肤及消化道过敏症状好转、顺利添加辅食及减少后期复发的风险。

  • 标签: 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