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宫腹腔镜引导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与子宫纵隔切开术治疗子宫纵隔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1月- 2019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纵隔畸形患者 8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0 例。 对照组患者在宫腹腔镜引导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宫腹腔镜引导下行子宫纵隔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与宫腹腔镜下行子宫纵隔切除术对比,子宫纵隔切开术治疗子宫纵隔畸形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开展应用。

  • 标签: 子宫纵隔畸形 宫腹腔镜 子宫纵隔切除术 子宫纵隔切开术
  • 简介:摘要】对本院 2020 年 10 月 16 日收治 1 例罕见三宫腔子宫畸形病例诊断分析。 关键词】三宫腔;子宫畸形;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静脉畸形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9例子宫动静脉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均一次性UAE治疗止血成功,术后患者主诉右下腹轻度疼痛不适,术后2~5 d症状消失,剩余4例治疗后阴道仍有出血,其中2例患者转手术治疗,另2例给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静脉畸形虽然在临床较为少见,但很容易引起严重后果,UAE治疗子宫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微创、高效且可重复的治疗方式,对无手术禁忌症者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子宫动静脉畸形 子宫动脉栓塞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在子宫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26例子宫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26例患者中,子宫外形正常者, 71例,占 56.35%,呈鞍状样 12例,占 9.52%,单角合并残角子宫 5例,占 3.97%,双子宫 2例,占 1.59%。 126例患者经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确诊 126例,宫腔镜诊断率为 100%,显著高于单纯行宫腔镜的 70.64%,或单纯行腹腔镜检查的 66.67%( P<0.05)。结论:对子宫畸形患者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腹腔镜 宫腔镜 子宫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纵隔切除术 患者应用 2 种不同 护理模式 取得的应用效果,分析 规范化护理 应用对其并发症、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 。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 =110 例 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 三年期间于本院进行 治疗的 110例子宫纵隔切除术 患者,对照组 55例在日常护理患者的过程中选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 5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采用规范化护理 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 明显比对照组更优, 2组结果对比有意义( P值范围 <0.05) 。采用规范化护理 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比对照组更低 , 2组结果对比有意义( P值范围 <0.05)。结论:术后出现 子宫纵隔切除术 患者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普及应用规范化护理 ,可进一步改善 患者术后并发症,保障其护理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 ,可推广。

  • 标签: 子宫纵隔切除术 常规护理 规范化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以纳奶时呼吸困难、发绀起病的先天性后纵隔囊肿患儿,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增强+三维重建示后纵隔囊性占位、前肠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能性大,予机械通气治疗仍呼吸困难,放弃治疗后死亡。后纵隔囊肿起病急,临床表现取决于囊肿压迫程度,症状明显者需积极手术,否则预后不良。

  • 标签: 先天畸形 支气管源性囊肿 纵隔囊肿
  • 简介:摘要纤维纵隔炎是一种罕见的纵隔内纤维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但严重时也可危及生命。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误、漏诊。纤维纵隔炎导致的肺血管狭窄可引起肺高血压和右心衰竭,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发现,经皮肺血管介入治疗纤维纵隔炎导致的肺血管狭窄疗效显著。该文对纤维纵隔炎导致肺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甘肃省人民医院对于该病的诊治经验,总结了纤维纵隔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纤维纵隔炎二联征、三联征),并针对纤维纵隔炎导致肺血管狭窄的临床分型和诊断流程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纤维纵隔炎 肺动脉狭窄 肺静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 标签: 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 常规开胸手术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静脉畸形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命名为"血管瘤",是对此类疾病的认知偏差,是不了解脉管畸形领域进展而出现的普遍现象。因命名不准确导致的误治成为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静脉畸形的正确认知、规范诊断以及合理地选择治疗对象及手段进行了梳理,希望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加规范地诊治静脉畸形患者。

  • 标签: 血管瘤 静脉畸形 规范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柳 赵雪莲 王海涛 李高峰 李正勇 潘博 杨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整形外科,石家庄 050000 ,山东大学威海市立医院整形外科 264200 ,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激光美容科,长沙 41000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外科,成都 61004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 100144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耳畸形患者伴发其他畸形的特点,并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威海市立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6家三甲医院收治的小耳畸形患者资料,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CT和腹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记录并统计耳部畸形及伴发其他系统畸形的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录入数据并处理,Pearson χ2检验分析小耳畸形与伴发畸形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小耳畸形患者746例,男性513例,女性233例,年龄5~27岁。单侧小耳678例,双侧小耳68例;Ⅰ度128例,Ⅱ度564例,Ⅲ度54例。336例(45%)患者伴发其他畸形,其中伴发耳面颈畸形321例,肌肉骨骼系统畸形261例,心血管系统畸形76例,泌尿生殖系统畸形30例,眼畸形30例,呼吸系统畸形27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例,消化系统畸形5例,膈疝1例。男性和女性小耳畸形伴发其他畸形的构成比分别为47.0%(241/513)和40.8%(95/2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3,P=0.114);单侧和双侧小耳畸形伴发其他畸形构成比分别为45.7%(310/678)和38.2%(26/6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0,P=0.237);Ⅰ、Ⅱ、Ⅲ度伴发畸形的构成比分别为39.8%(51/128)、42.6%(240/564)和83.3%(45/54),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94,P<0.001)。结论小耳畸形具有显著的临床异质性,伴发畸形比例较高,耳廓发育程度越差的患者伴发畸形的几率越大;需要进行系统检查和辅助检查,有助于临床诊疗和致病原因分析。

  • 标签: 先天性小耳畸形 伴发畸形 多中心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结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结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癌纵隔转移淋巴结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术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结,胸骨劈开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非外伤性纵隔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经胸部CT诊断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除外新生儿及外伤患儿,分析其病因、病原及发病机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共86例纵隔气肿患儿,平均年龄(50.3±35.2)个月,男49例,女37例。主要病因包括肺部感染38例(44.2%),支气管异物25例(29.1%),间质性肺疾病5例(5.8%),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常5例(5.85%),支气管哮喘4例(4.7%)等。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11例和流感病毒12例。支气管异物合并纵隔气肿的25例患儿中有20例伴有呼吸困难,属于危重症,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间质性肺疾病合并纵隔气肿的患儿有2例误诊为感染,延误治疗,应引起呼吸科医师重视。结论纵隔气肿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治疗关键在于积极寻找病因,因病施治。

  • 标签: 纵隔气肿 病因 病原 儿童
  • 简介:摘要经纵隔食管切除术是新兴微创食管癌治疗技术,其实现了免除开胸条件下的食管肿瘤切除。在控制创伤的基础上,经纵隔食管切除术有益于进一步降低食管癌围手术期并发症。本文回顾了经纵隔食管切除的发展历史及相关文献,对经纵隔食管切除术的机遇与挑战做出总结与展望。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切除 微创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结肠重复畸形是一种极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占整个消化道重复畸形的6%~7%,且绝大多数2岁之前确诊。本文介绍1例17岁结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腹腔镜下诊治过程。

  • 标签: 结肠重复畸形 临床表现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