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23岁,孕4产0,因"停经34周-(+5),腹痛半小时"于2014年12月5日13:22急诊入院。既往有1次人工流产、2次自然流产史。于2013年10月在华西附二院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自然妊娠并行规范产前检查至今。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智清醒,一般情况好,颈软,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膨隆,肝脾肋下未及。产科检查:宫高29cm,腹围92cm,估计胎儿体质量2500g。先露头,未入盆,胎心率140次/分,可扪及不规律宫缩,无阴道出血,宫口未开。入院查彩超无明显异常发现。入院诊断:孕4产0,妊娠34周-(+5),头位,宫内单活胎;先兆早产;子宫纵隔切除术后。

  • 标签: 子宫纵隔切除术 子宫底部 自然流产史 胎儿体质量 妊娠晚期 纵隔子宫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已临床确诊的130例子宫畸形患者,年龄26~42岁,平均年龄33岁。单角和/或残角子宫均经过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确诊,双子宫、双角子宫、鞍形子宫均经过MRI检查确诊,纵隔子宫经过宫腔镜检查确诊。回顾分析其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图像资料。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或残角子宫11例,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7例,纵隔子宫80例,鞍形子宫25例。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或残角子宫5例,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6例,纵隔子宫73例,鞍形子宫5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与宫腔镜结果符合率99.2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诊断73.0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图像可以显示不同子宫畸形的宫腔结构及宫底的外观形态,是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无创性可靠方法之一。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经阴道二维超声 子宫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完全纵隔子宫中晚期妊娠超声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完全纵隔子宫中晚期妊娠患者57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超声诊断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宫腔均存在长短不一的纵行光带,同时胎位异常、早产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完全纵隔子宫中晚期妊娠的超声诊断效果理想,能够提高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完全纵隔子宫 妊娠 超声诊断 胎位异常 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畸形妊娠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42例子宫畸形妊娠病患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畸形妊娠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防范方法。结果42例子宫畸形妊娠病患中胎儿的存活率为23(55%),之中早产儿13例,足月产儿10例;妊娠失败19例(45%),之中死产3例,流产11例,早产婴儿死亡5例。结论子宫畸形异常会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胎儿的存活率产生威胁,做好正确的临床诊断和采取对应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 标签: 子宫畸形妊娠 临床表现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纵隔肿瘤的准确诊断。方法收集32例纵隔肿瘤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胸腺瘤12例,胸内甲状腺6例,支气管囊肿4例,恶性淋巴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2例。CT定位准确率100%,CT诊断准确率达93.75%(30/32)。结论CT检查是诊断纵隔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纵隔肿瘤的发生部位、影像学特征及得当的检查方法,并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均能对纵隔肿瘤做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纵隔肿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人工流产术及不全流产清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子宫畸形合并早孕行人工流产术及不全流产清宫术的12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B超检查,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进行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0%,没有一例患者出现清宫不全、漏吸、人流不全以及子宫穿孔等现象,手术进行顺利,子宫内操作时间在3-12min,平均时间为(6.3±2.1)min。结论子宫畸形合并早孕行人工流产术及不全流产清宫术采用B超检查时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B超 子宫畸形 早孕 人工流产术 不全流产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小儿纵膈肿瘤手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实施纵膈肿瘤手术的患者64例,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总结术中经验与配合要点。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的64名纵膈肿瘤的患者,经过严密的手术程序后与护理人员的配合,效果满意,恢复时间较短。结论对纵膈肿瘤手术患者实施缜密的手术配合方法与术后悉心的护理,大大提高了后期的生活质量与预后。

  • 标签: 纵隔肿瘤手术 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胸部X线诊断纵膈气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纵膈气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进行胸部X线诊断,进一步分析评价诊断结果。结果经胸片X线检查,68例患者中,明确诊断为纵膈气肿共59例(86.76%),怀疑诊断8例(11.76%),漏诊1例(1.47%)。基于胸部正位片呈纵膈旁线条样透亮影表现,共18例;基于纵膈内表现为多发不规则条片状影24例,且于侧位胸片显示更加清晰。此外,有18例合并颈部或胸部皮下气肿,14例合并肋骨骨折、8例合并四肢骨折、7例合并肩胛骨骨折。结论胸部X线诊断纵膈气肿效果显著,能够清楚地判断可疑纵膈气肿及纵膈气肿的临床症状,进一步为临床医治方案的确立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 标签: 胸部X线 纵膈气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纵隔肿瘤患者120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实验,其中实验组60例,采取但操作孔胸腔镜纵膈切除术,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纵膈肿瘤切除术。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状的发病率情况,记录结果,并对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SPSS15.8统计分析。结果经比较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手术切口直径等信息资料方面则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治疗手术费用问题,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纵膈肿瘤上,通过有效的单孔胸腔镜纵膈切除术,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好的发展潜质,在临床治疗纵膈肿瘤方面,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纵隔血肿诊断中的医学影像学价值及优势。方法整理收集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我院的22例胸部外伤及纵隔血肿的患者。结果22例纵隔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隔血肿,8例中纵隔血肿,4例后纵隔血肿。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MPR技术(多平面重建)及VR(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诊断胸部外伤、纵隔血肿、肺挫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均能良好地显示胸部疾病,尤其是纵隔血肿方面,能够清楚显示血肿的具体位置、性状,与邻界器官的关系,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率,为危急患者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螺旋CT 16排 血肿 纵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巨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各30例。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1组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护理满意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巨大纵隔肿瘤患者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加以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巨大纵隔肿瘤 术后并发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临床50例纵隔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上治的纵隔肿瘤患者经治疗及护理,护理满意率98%,并发症发生8例,并发症发生率16%。结论通过对纵隔肿瘤患者护理,患者的疼痛获得适当的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减轻或消失。患者焦虑心理降低,掌握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切除肿瘤,防止恶化,顺利渡过围术期。

  • 标签: 纵隔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纵隔肿瘤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B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切除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