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RalphLauren研究子宫电环切术(LEEP)治疗子宫上皮内瘤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子宫上皮内变的患者40例,均通过LEEP环切术治疗,比较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临床初次治愈率为92.5%。临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结论对子宫上皮内瘤病变使用LEEP环切术治疗,能够显著切除病灶,术后并发症低,临床疗效较高,值得临床学习。

  • 标签: LEEP环切术 治疗,子宫上皮内瘤病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子宫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采取微波治疗的子宫息肉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以往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子宫息肉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出血率以及复发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对于子宫息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术后出血量少、感染率低,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是子宫息肉临床治疗的首选。

  • 标签: 微波治疗 子宫颈息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超过13万人,约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1/3,并呈现发病年轻化趋势。本文旨在探讨子宫癌的病因、危险因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 标签: 子宫颈癌 病因 致癌机制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子宫环形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我院妇科收诊的66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手术措施的不同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2组,给予冷刀锥切除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组则实施子宫环形电切术;对比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仅为6.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子宫环形电切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冷刀锥切除术 宫颈癌前病变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研究P16和Ki-67在宫颈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其中宫颈炎46例,上皮内瘤变(CIN)82例,鳞状细胞癌5例。结果P16和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CIN及宫颈癌,且随着CIN级别的增高,表达逐渐增强。结论联合运用P16和Ki-67蛋白能很好的鉴别宫颈良性病变、CIN及宫颈癌,有助于CIN的分级。

  • 标签: P16 Ki-67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探讨2015年2月—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癌患者33例,对其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手术治疗,33例子宫癌患者中有效29例,占87.88%;无效4例,占12.12%,无效的4例患者尔后接受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结论目前宫颈癌手术为治疗中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经过合理有效的手术,患者的预后较好,日后生活质量较好。

  • 标签: 子宫颈癌 中早期癌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根治术等临床护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7年9月31例子宫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病人经子宫癌根治术治疗和临床护理后,积极配合治疗,基本康复,恢复良好。结论精心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及治疗效果,对病人病情好转起到了关键作用。

  • 标签: 子宫颈癌 根治术 病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微波医治子宫糜烂和电熨医治的功效对比。方法挑选诊断为子宫糜烂的疾病患者,共计90例,时间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依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X组(微波组,45例)和Y组(电熨组,45例),X组对患者用微波进行医治,Y电熨进行医治,观察比较患者疾病的治愈情况及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X组与Y组进行有效率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医治效果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疗法优于传统电熨疗法,患者更易接受治疗。

  • 标签: 微波 电熨 子宫颈糜烂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子宫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方法2015年海东市两区四县31513例35~64岁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分HPV项目县和延续性筛查项目县。HPV项目三个县所有的妇女直接进行HPV检测,检测出是HPV16和18亚型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余HPV阳性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如异常再进行阴道镜及组织活检等检查。延续性宫颈癌筛查项目三个县所有的妇女都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或醋酸染色检查/复方碘染色检查,如异常再进行阴道镜及组织活检等检查。结果HPV检测试点项目县筛查15001妇女中,HPV阳性有1523例(10.15%),子宫炎2606例(17.37%),子宫癌前病变(包括子宫上皮内瘤变CIN1-3)146例(9.58%),子宫浸润癌(SCC)6例(0.39%)。延续性宫颈癌项目县筛查16512妇女中,子宫炎1744例(10.56%),子宫癌前病变(包括子宫上皮内瘤变CIN1-3)78例(0.47%),子宫浸润癌(SCC)5例(0.03%)。结论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可引起CIN及宫颈癌。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扩张球囊促进宫颈成熟以及引产的效果。方法选择具有引产指证和阴道分娩要求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取宫颈扩张球,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宫颈Bishop、顺产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程以及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选择。结论宫颈扩张球囊可以有效的扩张宫颈,促进子宫成熟,提高成功引产率和顺差率。

  • 标签: 足月妊娠 促宫颈成熟 子宫颈扩张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孕晚期妊娠产妇在促宫颈成熟过程中应用宫颈球囊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瘢痕子宫孕晚期妊娠产妇共3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18)和对照组(n=19),两组产妇均应用子宫扩张球囊,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行相应临床护理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更高;同时研究组患者各引产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数据均更低(P<0.05),研究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更好。结论瘢痕子宫孕晚期妊娠产妇在促宫颈成熟过程中应用子宫扩张球囊效果更好,能够提高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促进其引产,同时还能够控制并发症发生,在达到预期促宫颈成熟过程中有保证了安全性,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子宫 再次足月妊娠 宫颈球囊 促宫颈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300例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且具有引产指征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使用缩宫素,观察组产妇放置子宫扩张球囊,用药后12h,对两组患者进行宫颈Bishop评分、记录24h分娩数量、观察胎心异常情况、用药到临产时间、治疗有效率、产后出血情况、剖宫产率。结果在促宫颈成熟效果方面,观察组产妇治疗有效率94%,对照组产妇治疗有效率85.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引产效果方面,观察组产妇引产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产妇(P<0.05);在分娩方式方面,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7.3%,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5.3%,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情况方面,观察组产妇用药至临产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临产药至分娩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产后2h出血情况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新生儿情况方面,观察组新生儿胎儿窘迫、体重、窒息、转入ICU等方面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产妇,使用子宫扩张球囊,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颈扩张球囊 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 引产
  • 简介:小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肺,原发于子宫的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罕见。SCNEC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临床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由于SCNEC发病率低,前瞻性研究少。作者在复习文献基础上,围绕SCNEC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特点 病理学特点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早期子宫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应用子宫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34例早期子宫鳞状细胞癌患者,所选患者行以子宫癌根治术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34例患者中,临床效果为完全缓解的有10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6例,无进展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2.35%。手术时间为(205.68±7.96)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85.33±12.84)ml,淋巴结切除数目为(20.26±1.43)个,淋巴结转移率为26.47%,子宫旁浸润率11.76%,子宫浸润1/2以上患者占比为79.41%。结论在早期子宫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应用子宫癌根治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使淋巴转移率降低,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癌根治术 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淋巴瘤样病变与淋巴瘤临床分别采用PCR、FISH技术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1-2017.9期间收治的5例子宫淋巴瘤样病变、8例原发性子宫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分别以FISH检查、PCR-IgH重排检测诊断情况。结果DLBCL者均发生IgH基因重排,同时间期FISH检测IgH、bcl-6基因断裂,bcl-2、myc基因未断裂;子宫淋巴瘤样病变PCR—IgH检测,2例出现单克隆重排;间期FISH检测无IgH、bcl-2、myc、bcl-6基因断裂,1例myc基因多拷贝现象。结论FISH检测能帮助临床鉴别、诊断子宫淋巴瘤样病变、淋巴瘤疾病,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FISH 淋巴瘤 PCR 淋巴瘤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子宫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子宫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40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采用宫颈冷刀锥形电切治疗的参照组(n=20),以及采用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的研究组(n=20),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子宫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1±2.12)min、出血量(10.17±4.32)ml、切开愈合时间(28.18±5.09)d、留院时间(3.96±1.02)d、并发症发生率为5.0%,均较参照组更优,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治疗子宫上皮内瘤变,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利普刀宫颈锥切除术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