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网络盗窃是发生于网络空间中的一类常见犯罪,尽管此背景下的犯罪仍为传统类型的财产犯罪,但在网络空间中,线上线下的行为结合以及新型交易模式的出现,导致具体犯罪判断上会与传统有所差异。而不论是传统的财产犯罪理论,还是针对网络盗窃所产生的新型犯罪学说,都无法与实践中发生的此类案件相匹配。相较之下,应当将行为人实际损害说适用于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盗窃罪犯罪的认定,同时辅之以一定的刑罚配置,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种出现在新领域的新问题。

  • 标签: 网络盗窃 既遂标准 损害说
  • 简介:在同一犯罪的犯罪构成存在层次性变化的情况下,同一犯罪的标准相应地存在层次性差异,而不可能具有唯一性。相对于基本犯的构成要件而言,加重犯的构成要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基本犯与结果加重犯、数额加重犯、情节加重犯以及包容加重犯之间所存在的构成要件的层次性差异所决定,对这四种加重犯和基本犯的标准应予以区别对待。加重犯在内部结构上由基本犯和加重因素两部分组成;脱离任何一部分对加重犯的问题进行讨论,都是不合时宜的做法。加重犯的判断标准是:基本犯的构成要件的齐备加加重因素的具备。

  • 标签: 既遂 结果加重犯 数额加重犯 情节加重犯 包容加重犯
  • 简介:诈骗罪标准的确定,关系到罪与非罪的界分问题。关于诈骗罪的标准,理论上主要有占有说和失控说两种代表性观点。我国司法解释也采用占有说。本文通过对犯罪本质、犯罪遂定义和诈骗罪的罪状描述得出失控说应当作为诈骗罪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司法实务中容易产生分歧的案例。

  • 标签: 诈骗罪 既遂标准 占有说 失控说
  • 简介:摘要:阐述三种关于关于绑架罪标准学说;此行为完成说的标准须行为的实施完毕;目的实现说认为行为人在取得勒索财物或者其不法要求得以满足后此罪;勒索行为完成说的观点是行为人在实施了勒索财物的行为或者提出不法要求时此罪。总结勒索行为完成说更具合理性。

  • 标签: 学说 既遂标准 支持
  • 简介:以犯罪实行行为的完成或者犯罪结果的发生作为犯成立的标准,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标志的犯罪,以犯罪实行行为的完成和犯罪目的的达到作为犯成立的标准

  • 标签: 不容混淆 成立标准 既遂标准
  • 简介:那么犯罪就是犯罪目的的实现,而犯罪就是行为人犯罪目的的实现,说犯罪标准

  • 标签: 既遂新论 犯罪既遂
  • 简介:<正>看了《法学评论》1983年3·4合刊中的《对误以为女性的男性儿童施行强奸而致死人命应定何罪》(以下简称《应定何罪》)一文后,对此文认定被告郭六社前一个犯罪行为是强奸,我有点不同意见,试述如下:《应定何罪》一文认为:"被告郭六社的犯罪行为虽未能实现奸淫目的,但他具有强奸决意,以暴力手段实行强奸行为,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依据刑法第139条第3款之规定,

  • 标签: 强奸行为 既遂 犯罪行为 致人死亡 犯罪分子 犯罪结果
  • 简介:关于犯罪标准问题,理论界主要有犯罪目的说、犯罪结果说和犯罪构成要件说,犯罪构成要件说一直是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但是近年来,对于犯罪构成要件说的质疑之声越加强烈,对目的说和结果说的提倡也愈加热烈。然而即使构成要件说存在某些缺陷,其作为通说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而针对这些质疑观点,通过结合其他学者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究如何完善构成要件说,确立犯罪统一、稳定的衡量标准

  • 标签: 既遂标准 目的说 结果说 构成要件说 重构
  • 简介:如果认为刑法分则各本条规定针对犯罪,  1.构成要件说将犯罪与犯罪成立混为一谈,以行为足以造成犯罪预想的最终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标志

  • 标签: 中的犯罪 既遂标准 法治视野
  • 简介:犯罪目的实现说、犯罪结果发生说、法益损害说、犯罪形式和实质双重标准说及类型化犯罪标准说都有其存在的诸多弊端,有的理论基础不科学,有的不能涵盖刑法中所有的犯罪类型,通说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及其改造说存在违背犯罪构成理论及循环论证等无法克服的弊病,在犯罪未遂评价标准中,犯罪客体、主体及主观方面不是未遂相区别必要条件,对于犯罪标准,应当确立"客观要素充足说"的新标准,并建立立法规范和司法判断的双轨评价机制。

  • 标签: 犯罪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评价标准 客观要素充足
  • 简介:犯罪与未遂的区分应以形式与实质相结合为标准。抢劫罪标准是形式上齐备构成要件,实质上对公私财产权益造成了实质的侵害,这一标准对于抢劫罪普通犯和加重犯(包括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都是适用的。加重犯本身无所谓未遂,加重犯的既未遂实质就是所依附的基本犯罪的既未遂。

  • 标签: 抢劫罪 既遂 未遂 加重犯
  • 简介:我国刑法理论1直认为强奸罪与奸淫幼女罪的犯罪客体不同,(1) 原强奸罪与奸淫幼女罪的犯罪客体,奸淫幼女罪的客体或者保护法益也应该是幼女性权利方面的内容

  • 标签: 客体既遂 强奸罪犯罪 新强奸罪
  • 简介:在财产犯罪中,"占有"和"控制"应当可以在同等意义上使用,而控制即为实际支配,进而,控制作为一种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范围内的支配,也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支配人的状态。进而,在以控制说作为财产犯罪的标准的前提下,应当通过对"占有"作整体的判断、以被侵害财物的特征作具体的认定和以行为人取得财物的时点作占有判断的补充,对控制说进行规范意义上的理解,而不能通过生活事实上的情况来进行认定。财产犯罪与否的认定,与财产犯罪后,在现场尚能挽回损失的情形下可以正当防卫不是一个问题。财产犯罪的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与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不能作等同理解。

  • 标签: 财产犯罪 既遂 控制说 正当防卫
  • 简介:关于盗窃罪的标准,我国刑法学界主要在失控说和控制说之间展开了争论。两种学说争论的焦点在于是以行为人取得对财物的控制还是以被害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为盗窃罪的标准。刑法是保护法益的,当被害人失去了对财物的控制,其法益就受到了侵害,因此失控说是认定盗窃罪标准的合理学说

  • 标签: 盗窃 既遂标准 失控说 控制说
  • 简介:关于盗窃罪的标准,学说上存在着失控说和控制说之间的分歧。究其根源在于对盗窃罪的行为构造以及刑法上的占有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作为取得型的财产犯罪,盗窃罪的成立必须同时满足"打破旧占有"与"建立新占有"两个条件。刑法上的占有的本质则是对财物的排他性支配。在此基础上,盗窃罪的应当以财物的转移占有作为判断标准。如果我们站在"占有"概念的背景下理解"控制"的概念,那么控制说应当是妥当的主张。由此,也可以将控制说的主张拓展适用于监视盗窃、权利盗窃以及网络盗窃的场合。

  • 标签: 既遂标准 刑法上的占有 控制说
  • 简介:从犯的犯罪认定是共同犯罪认定中的一个分支问题,较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但其对共同犯罪理论及刑事司法实践的发展不无积极意义。结合共同犯罪及犯罪的相关理论,对以从犯形式而存在的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实行犯的犯罪问题分别予以阐述。

  • 标签: 从犯 犯罪既遂 认定
  • 简介:文章从解析入户盗窃侵害法益入手,认为他人的财产法益居于首要位置,应受到刑法的首要保护;"入户"修饰限定"盗窃",入户是盗窃的方式手段,盗窃是其最终旨意目的,进而论述入户盗窃为结果犯,入户后物色时被抓、未窃取到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只窃取到价值极小的财物应是入户盗窃的未遂状态;其标准应与普通形式盗窃罪的标准大体保持一致。本着严密解释入户盗窃的立场,入户盗窃的合理解释有助于合理适用盗窃罪,力求达到真实有效的明确性、适用性,最终落实罪刑法定、人权保障。

  • 标签: 法益户 入户盗窃 既遂 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