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鼻息肉患者采用鼻息肉摘除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2例,B组患者运用鼻息肉摘除进行治疗,A组患者运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A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B组患者治愈率(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鼻息肉患者采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鼻息肉摘除术 鼻息肉 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在我院接收的患有的声带息肉的病人中随机选择50例,并对其实施研究分析。现把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发现其无明显的差异。针对对照组病人采取普通的护理干预模式,针对实验组病人采取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诊治结果。结果实验组病人在采取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后,发现其较对照组治疗结果显著,经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并且实验组病人满意度较对照组效果明显,经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的护理干预模式特别重要,其能显著的增强临床诊治结果,大大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且其也能增强病人和家属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 专业的护理干预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肠息肉摘除患者各种变异因素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便于临床路径今后更好推广使用。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至2014年9月,结肠息肉摘除住院患者246例临床路径病例出现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总结,通过对变异结果记录分析、报告、讨论,并制定相应控制变异的方法措施等。结果研究发现14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发生率58.1%,按变异来源分类,疾病因素(25.2%),患者因素(32.9%)医生因素(31.5%),医院因素(10.5%)。其中有27例因变异而终止临床路径,路径终止变异率(18.9%)。在退出路径变异中的疾病本身因素高达(55.6%),患者和医生因素(37.0%)。结论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有些变异会导致路径终止,而大多数变异不影响路径的完成。因疾病本身因素引起变异退出临床路径是不可避免的。但患者因素和医生因素出现变异是可以控制的,为试点医院临床路径变异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临床路径 变异因素 可控制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内筛窦切除联合鼻息肉摘除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12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鼻息肉摘除,治疗组则采取鼻内筛窦切除联合鼻息肉摘除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93%,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鼻内筛窦切除联合鼻息肉摘除治疗鼻息肉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鼻息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性喉内镜显像系统表麻下用间接喉息肉钳行声带良性肿物摘除与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肿物摘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声带良性肿物165例摘除的临床资料,其中硬性喉内镜显像系统表麻下用间接喉息肉钳行声带良性肿物摘除89例;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肿物摘除76例。结果两种式在声带带蒂良性肿物的疗效比较,x2=0.99,p>0.01,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声带带蒂良性肿物的疗效比较,x2=4.98,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比较,所列并发症比较,p<0.01,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性喉内镜显像系统表麻下用间接喉息肉钳行声带良性肿物摘除与全麻支撑喉镜下进行声带良性肿物摘除具,各有利弊,可互补,只要严格掌握各自的适应证,选择适当病例,可以在彻底切除病变,不损伤正常声带组织,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难题。

  • 标签: 硬性喉内镜 显像系统 声带良性肿物 支撑喉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的应用。方法择期行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l00mg;Ⅱ组(对照组)不注射氟此洛芬酯注射液。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8、16、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与麻醉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6、24h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与麻醉镇痛有关的不良反应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 标签: 氟此洛芬酯 超前镇痛 声带息肉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切口方白内障摘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28例患者(41眼)分成两组,透明角膜缘切口组与传统切口组,每组14例。透明角膜缘切口组20眼,传统切口组21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天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结果透明角膜缘切口组的术后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与传统切口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明角膜缘切口下白内障切除临床疗效明显优与传统切口白内障摘除,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切口 白内障摘除 泪膜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对80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对照组)及68只眼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组)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丢失率,比较两组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1周后视力≥0.5者59只眼(73.7%),≤0.4者21只眼(26.3%)。观察组≥0.5者54只眼(79.4%),≤0.4者14只眼(20.6%)。角膜内皮丢失率对照组13.1%,超声乳化组13.0%。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小切口非乳化组6只眼(7.50%),观察组4只眼(5.8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与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相似,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广大医院开展。

  • 标签: 白内障 囊外摘除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扁桃体摘除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4例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的病人且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给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和治疗疗效及满意程度。结果对比两组发现对照组病人在以上个方面都差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的病人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更好的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减少病人住院天数,使病人更满意。

  • 标签: 扁桃体 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摘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用腹腔镜行胆囊摘除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舒适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舒适组舒适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92%、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腹腔镜 胆囊摘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腹腔镜胆囊摘除中应用喉罩的临床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均采用全麻麻醉处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喉罩通气)和对照组(应用气管插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插入前(T0)、插入后(T1)、拔出即刻(T2)以及拔出后(T3)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以及拔出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点的HR以及MAP与T0时点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插入后各时点的HR、MAP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拔出后发生呛咳、术后躁动、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应用喉罩通气进行全麻麻醉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 使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包虫内囊摘除临床效果,总结高原地区治疗肺包虫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行肺包虫内囊摘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肺包虫内囊摘除治疗肺包虫病,手术安全、可靠,值得在西藏地区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包虫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切除与常规内囊摘除复发概率的对比。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肝包虫囊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切除者40例设为观察组,行常规内囊摘除者4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出血量明显较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无1例复发,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切除与常规内囊摘除比较能减少肝包虫囊肿病术后各种并发症、降低原位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包虫囊肿 完整切除术 内囊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用于白内障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研讨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研讨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最佳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仪器低廉等优势。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远期严重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的患者143例,术后对以上所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以上患者的随访,发现以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主要有小关节综合症、节段性腰椎及小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神经卡压综合征、椎体间不稳定以致发生医源性脊柱滑脱、腰椎管狭窄等。结论经过对以上患者的随访,应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改进手术方法、并且推广使用人工髓核置换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摘除术 远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护理。方法总结4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护理体会。结果研究表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7~10d,疗效优良率达98%,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以往的90%升至98%。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护理
  • 简介:目的对宫颈息肉采用传统式与宫腔镜电切的疗效进行比较,阐述宫腔镜治疗的优势。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来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确诊宫颈息肉的89例患者分为两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患者采用传统式,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宫颈息肉,宫腔镜下电切宫颈息肉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复发率均低于传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宫腔镜能发现妇检不能发现的多发性宫颈息肉及合并的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彻底。结论应用宫腔镜技术在诊治宫颈息肉方面较传统式有较大优势。

  • 标签: 宫颈息肉 宫腔镜 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与超声乳化吸出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探究治疗白内障的更有效式。方法筛选2010年1月一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式我们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64例患者,69只患眼)与对照组(56例患者,61只患眼),观察组患眼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对照组患眼接受超声乳化吸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眼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眼手术过程中后膜囊破裂发生率、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所有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但在7~14天均完全消退,但两组患眼术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0天,对照组患眼裸眼视力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右,两组患眼最好矫正视力、术后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治疗白内障的近期临床疗效比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较好,但是两种式的远期疗效相当,所以即使在无超声乳化仪的医院也可以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白内障患者。

  • 标签: 超声乳化吸出术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护理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收治的200例腹腔镜胆囊摘除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优质护理,观察组病人术前、中、术后焦虑明显减轻,整个住院过程病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心情处于愉悦状态,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康复快。结论优质护理是一种优质、满意、低耗、高效、放心的护理服务。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旨对瑞芬太尼应用于临床甲状腺摘除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2年2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64例行甲状腺切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资料;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均予以气管插管全麻。其中,对照组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间断性推注芬太尼维持麻醉;研究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苏醒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血流动力学变的组间比较均具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摘除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其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血流动力学 清醒时间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