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后路融合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后路融合术患者12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进行随访,收集观察指标,对后路融合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文选取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所有患者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影像学资料见内固定物及植骨位置佳,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折断等情况。结论后路融合术对治疗损伤等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寰枢椎融合术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脱位是脊柱外科的重大疾病,连接头颅和颈椎,与椎动脉、延髓及上位脊髓关系紧密。炎症、创伤、肿瘤及先天性畸形是主要的病因。患者常因疾病自热进展或者是创伤加重,出现严重的临床结局,包括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常需手术治疗。完备的术前检查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达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生活治疗的治疗目的。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手术治疗 后路内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后路侧块螺钉联合枢板钩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6例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每具标本分别依次进行完整(正常组)、不稳(失稳组)、枢侧块螺钉联合枢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Harms组)、侧块螺钉联合枢板钩固定(钉钩组)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每组6个标本,将各标本装载在脊柱三维运动机上,分别施予15Nm力矩,记录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3个方向上的活动度(ROM),比较各组ROM。结果相对于正常组标本,失稳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的ROM显著增大;相较于正常和失稳组标本,Harms组和钉钩组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ROM显著减小;钉钩组与Hams组间在上述3个方向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侧块螺钉联合枢板钩内固定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与Harms固定相似,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24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脱位患者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复位、骨折愈合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序列重建满意,脊髓无受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半年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100%。患者相关神经功能改善明显。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和再移位、失稳现象。结论应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建立颅底陷入合并枕融合畸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采集1例颅底陷入合并枕融合畸形患者的颅颈交界区的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对CT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三维几何表面模型,并导出点云;采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处理点云数据,生成三维曲面;采用四面体与六面体混合分网的思路,利用HyperMesh对曲面模型先分块再分网,最后导出网格模型;将网格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韧带添加、材料赋值、接触定义、边界约束等,得到枕融合畸形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包含474162个单元和235524个节点,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较好,可根据不同实验目的进行加载分析,对复杂载荷条件进行仿真计算。结论利用HyperMesh等软件的前处理功能建立的颅底陷入合并枕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为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基础,可为上颈椎畸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底陷入症 寰枕融合畸形 三维有限元模型 HyperM ESH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单发半畸形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二维超声对单发半畸形的认识。方法:从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选取产前超声提示单发半畸形7例,回顾性分析单发半畸形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检查方法。结果:7例单发半畸形中,胸椎半体5例,腰椎半体2例;产前超声检查过程中,旁正中切面显示脊柱后凸和前凸畸形5例,冠状切面显示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6例,在没有侧弯、成角情况下,横切面很难发现体形态异常。结论:旁正中切面可显示半畸形引起的脊柱后凸和前凸,冠状切面可显示半畸形引起的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横切面可显示体形态异常。胎儿半畸形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单发半畸形的常规筛查手段。

  • 标签: 半椎体 产前超声 单发
  • 简介:先天性脊柱畸形体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不平衡生长而导致的脊柱畸形[1]。而半畸形作为体形成障碍中的一种,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2]。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半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的报道[3-7],但以单发半畸形居多,多发半畸形的手术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院于2015年8月采用后路半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多发半畸形脊柱侧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脊柱侧凸 骨疾病 发育性 矫形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分别给予心理护理、积极术前准备、行呼吸功能训练、体位训练与床上大小便训练、口腔准备,术后观察密切病情与生命体征、口腔与气管护理、管道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术后4~15个月行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4~15个月临床影像学随访,提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其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与生命体征,做好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 标签: 经口咽入路 颅颈交界区畸形 后路枕颈内固定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体切除治疗半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叭5年3月收治的14例半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9~15岁。患者均为单发性完全分节半畸形,其中半体位于T91例、T102例、T115例、T123例、L12例、L21例。患者术前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在O—arm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O-grill导航3D重建半畸形,明确半体切除范围,彻底切除半畸形。术中经O-arm扫描、术后经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分析手术前后Cobb角,评价脊柱侧凸、后凸矫正率。结果1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11例置入4对椎弓根螺钉,2例置入5对,1例置入6对;经术中O-arm扫描确认位置良好,术后CT扫描评估螺钉置入准确性:0级118枚(98.3%),1级2枚(1.7%)。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95.4±1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11.9±173.0)mL,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6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62.8°±15.8°,术后为10.9°±5.3°,矫正率为83.34%±6.08%,末次随访时为12.1°±4.8°;术前后凸Cobb角为57.5°±15.5°,术后为17.0°±6.6°,矫正率为70.66%±6.79%,末次随访时为17.9°±7.0°。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组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未发生螺钉松动、脱出、折断等。结论在后路半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中,O-arm导航能够指导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和半体的精�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O-arm导航 半椎体切除 后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枢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7例儿童行枢椎骨折,在围手术期间进行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早期功能训练从而确保手术的成功。结果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经平均15.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椎弓根钉位置好,未见松动、断裂。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无并发症,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儿童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

  • 标签: 儿童 寰枢椎 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X线或CT检查证明为枢关节半脱位患者66例。采取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对照,1、观察X线张口位片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距离是否在正常范围,2、观察枢关节位置及临床体征症状是否消失。结果总有效率96.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校正枢关节半脱位,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综合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 疗效 观察 力学平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后凸成形术(PKP)和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骨折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60例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0例。观察组通过PKP治疗,对照组给予PV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系统和伤高度、凸畸形X线片测量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体高度恢复和体后凸角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PV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治疗中,均能有效改善骨折疼痛,但PKP矫正体高度、凸畸形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体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50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体成形术治疗,用常规保守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体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儿童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53例枢关节半脱位患儿,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总结诊疗体会。[结果]经治疗后,53例患儿颈斜、颈痛、头晕头痛症状全部消失,头颈部活动恢复正常,经颈椎正侧位片复查,所有患儿枢关节恢复正常对位,齿间距亦恢复正常。佩戴颈托支架固定1个月后,经门诊拍片复查,枢关节维持正常对位,齿间距维持正常距离,患儿头颈部无疼痛,活动自如,临床效果较满意。[结论]儿童自身生理解剖特性是枢关节容易发生半脱位的基础因素,临床医生应在诊疗时耐心细致,明确诊断后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非手术疗法方案。本病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寰枢关节半脱位 儿童 牵引 非手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