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411例痊愈,42例好转。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

  • 标签: 手法整复 小夹板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中药外敷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中药外敷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优39例,良11例,差2例,总优良率高达96.1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够从根本上进行治疗,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 中药外敷 桡骨远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塑性夹板弹力带中立位固定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塑形夹板弹力带中立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照组采用传统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4周后,去除外固定,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结论使用塑形夹板弹力带中立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石膏托。

  • 标签: 塑性小夹板 弹力带中立位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输输液夹板固定方法,既能控制关节活动,降低针头脱出,提高输液的安全,又能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方法选择手部输液输液病人130例,按输液编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采取选择性固定方法即根据输液部位选择夹板的规格和放置的位置,选择性固定输液部位及其最近的关节或手指,可全部或部分手指可微曲近似半握拳状态并轻微活动;对照组全部固定夹板近端超过手腕关节,远端到指尖,患者腕关节、手掌、手指保持摊平、伸直。结果观察组病人感觉舒适明显优于对照组,输液结束时手部僵硬感、针头脱出、固定松脱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根据输液部位改变夹板的位置,选择性在固定手部关节,能有效固定同时增加病人手部舒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部输液 夹板固定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手法复位加上夹板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3例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资料,观察利用手法复位加上夹板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记录患者治疗3个月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37例痊愈,27例显效,19例有效好转,没有无效病例。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加上夹板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患者,且治疗效果能使患者基本满意,能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 固定 跟骨牵引 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患者90例,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优良率100%。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整复夹板固定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夹板钢托外固定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过程中疗效的安全性。方法对40例出现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钢托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各项指标具体对照的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0例患者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近期、远期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夹板钢托外固定的方法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上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 外固定 肱骨骨折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中药外敷,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接受诊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0病例,按照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局部中药外敷配合夹板固定治疗组88例,单纯夹板固定治疗组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仔细探讨。结果通过对治疗效果的综合分析评定得出,局部中药外敷,夹板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结论局部中药外敷,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 中药外敷 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效果。方法35例患儿全部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结果优良32例,满意3例,有3例患儿复位固定后可见骨折处有轻微再次移位,骨折愈合后不影响前臂功能。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是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前臂双骨折 手法复位 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联合跟骨牵引与夹板用于治疗小儿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小儿胫骨干骨折的优势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56例胫骨干骨折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跟骨牵引与夹板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5-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3个月。所有患者经检查没有出现骨折相关的并发症等。根据评价指标结果显示56例患儿中,治愈程度为优等的有42例,占75%;良等的有12例,占21.43%,中等有2例,占3.57%,优良率为96.43%。结论跟骨牵引与夹板联合用于小儿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高,同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骨科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牵引 小夹板 小儿胫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口长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2年12月将来我院就诊的胫骨骨折病例8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研究组对患者的胫骨实施切口长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分析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肢体肿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前皮瓣坏死率、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长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小切口 长钢板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闭合复位切口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75例、治疗组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无显著差异。参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切口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患者通过实施闭合复位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参照组患者相比有非常显著的改善,提高了愈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切口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具有非常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 效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骨折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院采用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术后锁骨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时间八个月,无并发症。结论锁骨骨折运用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锁骨骨折 解剖钢板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切口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切口病灶清除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36例,原发腰椎间隙感染16例,腰椎间盘术后感染20例,其中L:/,8例、L3/4。12例、L,1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缓解率(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手术时间93-106分钟,平均98.3分钟。手术出血量80~325mL,平均185.4mL。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术后腰背痛缓解率100%,VAS评分术前平均(8.7±0.5)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3)分(t=-16.16,P〈0.001);6个月后患者的满意率为93.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73.32±14.15)分,随访时为(12.18±7.44)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01)。结论采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切口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疗效确切,为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 感染 经皮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口复位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23例。结果本组随访6~18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及外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具有固定疗效可靠,手术创伤,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尤适用于开放性损伤或手术区域皮肤软组织条件差的患者。

  • 标签: 胫骨干中下1/3处骨折 小切口复位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 简介:凡是看过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一书的人,大多对书中的"三"或多或少地留有印象.其实在书中溥仪也并未直呼"三",只是在叙述自己的衣、食、住、行及重大历史事件时,"三"是绕不开、躲不及的重要历史见证人,在我与"三"的交往中,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与毓蟾夫妇的交往更为密切,老人曾饶有兴趣地多次向我讲起过"三"称呼的由来和他们之间的故事及不同寻常的经历.这是老人多达半个多世纪的跌荡颠簸,非一般人所能触及的非常经历,因时光的洗礼叙聊起来似心静如水,仍不乏令人有所惊叹,实乃大难过后的彻悟也.我深知这是信任与情谊,更是一份责任,基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付诸笔端,尚需积淀和感悟,虽经多年深思与积累仍未敢有感犹然.

  • 标签: 小瑞固 小秀小瑞 溥仪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