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大隅良典。他是谁呢?大隅良典是日本东京大学的理学博士,他可是一个在行业里鼎鼎大名的人。诺贝尔奖颁发给他是由于他发现了细胞的机制。细胞大家都知道,那又是什么?让我们一一道来。

  • 标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胞 凋亡 日本东京大学 诺贝尔奖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标志物LC3、P62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糖尿病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只)、造模组(n=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于第12周结束时留取大鼠尿标本,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摘取肾脏称量重量,分别计算尿蛋白肌酐比和肾重体重比;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检测肾小球LC3、P6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蛋白肌酐比、肾重体重比在造模组均显著增加(P〈0.05);P62蛋白表达亦较正常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造模组大鼠肾脏病理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系膜增生、基质增多。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足细胞较正常组减低,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自噬
  • 简介: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溶酶体降解途径,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的发生、发展、治疗、耐药、复发等过程密切相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是充当化疗耐药机制还是起着肿瘤抑制功能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细胞所处的环境。明确不同治疗条件下自对ALL的不同作用,了解各种信号通路,靶向联合诱导剂或抑制剂,将对ALL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有利于难治性复发患者的治疗。本文就对ALL中的发生发展、耐药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ALL治疗开发靶向的新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标签: 自噬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 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细胞作为细胞的一种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参与维持细胞的代谢平衡。在血管内皮细胞中,是影响内皮细胞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流体剪切力也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管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维持在整个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细胞和流体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流体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流体剪切力 血管内皮细胞 功能 自噬 调节
  • 简介:(autophagy)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自体吞噬(selfeating)。20世纪5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deDuve在电镜下观察到体(autophagosome)结构,从而提出""概念。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种高度进化保守的分解代谢机制,是大量降解和回收利用胞质成分的保守过程,并产生氨基酸、核苷酸及腺苷三磷酸(ATP),实现营养物质再循环,维持自身稳定。

  • 标签: 自噬 心肌肥厚 反向重塑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糖尿病引起的终末期肾衰竭使糖尿病的致死率显著增加,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一种降解胞浆内容物的代谢过程,对细胞的存活,发展等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中功能紊乱。本文综述了在糖尿病相关肾损伤中的作用,并对肾脏中调控的多种信号通路进行总结。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自噬 肾脏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calpain是否通过改变细胞水平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法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建立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H/R)模拟心肌I/R损伤,分为对照组,H组(缺氧12小时),HR组(缺氧12小时后复氧3小时),HR+ALLN组(calpain抑制剂ALLN预处理30min后缺氧12小时复氧3小时),HR+CQ组(流抑制剂氯喹预处理30min后缺氧12小时复氧3小时),HR+ALLN+CQ组(氯喹和ALLN预处理30min后缺氧12小时复氧3小时)。检测各组calpain活性,心肌细胞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细胞活力(MTT法),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LC3的表达,以LC3II/LC31比值作为程度指标,以氯喹干预检验流。结果缺氧使calpain激活(p〈0.001),心肌细胞LDH释放增加(p〈0.001),心肌活力下降(p〈0.001),同时上调(p〈0.05),复氧时calpain活性更高(p〈0.005),LDH量更高(p〈0.001),心肌活力更低(p〈0.001),更增强(p〈0.01),而流未受阻。ALLN抑制calpain激活(p〈0.001),使H/R心肌细胞LDH释放减少(p〈0.001),改善细胞活力(p〈0.001),这种改善伴随着上调(p〈0.01),流未受影响,提示calpain有抑制H/R心肌细胞的作用。结论calpain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反应而参与I/R损伤。

  • 标签: CALPAIN 乳鼠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 简介:目的:研究PC12细胞OGD/R后与损伤的经时性变化以及黄芪甲苷的干预效应。方法:探讨PC12细胞OGD/R后不同时间的变化及与细胞损伤的关系,初步确定细胞发生性损伤的时间点,再制作PC12细胞OGD/R性损伤模型,研究黄芪甲苷抗性损伤的作用。结果:复糖复氧6~36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用3-MA预处理后,可使复糖复氧6~12h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增加,复糖复氧后24~36h相反。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复糖复氧后6hLC3、LC3-Ⅱ/LC3-Ⅰ比值增加,至24h达高峰;p62蛋白表达随再复糖复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黄芪甲苷对OGD2h复糖复氧24h的PC12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C12在在OGD复糖复氧6~12h,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而在24~36h后加重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诱导的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对受损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PC12细胞 氧糖剥夺再复糖复氧 细胞自噬 细胞损伤 黄芪甲苷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通过构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D共培养体系,探讨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及胶原酶消化法提取hAMSCs和hUVECs。通过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及多向分化实验鉴定hAMSCs和hUVECs。通过3D成管实验观察0、3、6、12、24、48、72hhAMSCs-hUVECs(共培养)组及hUVECs(单培养)组中hUVECs出芽的长度及面积,检测各时间点中反应水平的蛋白ATG5、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hAMSCs中间充质细胞表面分子标志呈阳性表达,造血干细胞及血管细胞相关的表面分子标志呈阴性表达;hUVECs中CD34呈阳性表达,CD45呈阴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发现,hUVECs细胞膜上表达CD31,胞浆中表达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向分化实验证实hA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3D成管实验中共培养组在12h以后出芽的长度及面积均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ATG5表达水平在3、6h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Beclin-1表达水平在0、3、6h高于单培养组,共培养组LC3Ⅱ表达水平在0、3、6、12h高于单培养组。结论:本研究发现hAMSCs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并证明其促进作用与共培养体系建立早期的胞内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 标签: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自噬 血管新生
  • 简介:目的庆大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其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它的耳毒性逐渐明显。本实验在体外用新生C57BL/6J小鼠的耳蜗基底膜构建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观察的发生。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耳蜗基底膜应用庆大霉素之后,行透射电镜观察体的结构,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相关蛋白LC3-II的变化。结果在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模型中,观察到了现象的发生。结论参与了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提示我们干预可以影响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

  • 标签: 毛细胞 庆大霉素 耳毒性 自噬
  • 简介:摘要细胞综合症是一组较为罕见的疾病,它在儿童中发病远高于成人。本研究着重对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病因
  • 简介:目的研究PINK1基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细胞凋亡及细胞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和PINK1基因敲除型新生小鼠各72只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SWT)、野生型模型组(MWT)、基因敲除假手术组(SKO)及基因敲除模型组(MKO)。模型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置于低氧舱中(含8%氧气和92%氮气)2.5h,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缺氧缺血处理后24h,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新生小鼠脑梗死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C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结果MKO组小鼠脑组织梗死程度较MWT组小鼠明显减轻(P〈0.05);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降低(P〈0.05);凋亡蛋白CC3表达显著减少(P〈0.05)。MKO组小鼠相关蛋白LC3表达较MWT组减少,进一步检测证实指标LC3Ⅱ/LC3Ⅰ比值较MWT组降低(P〈0.05)。结论敲除PINK1基因对新生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PINK1基因 基因敲除 缺氧缺血 脑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在脂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脂质聚集中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培养后,分为4组:0μg/m1组(A组)、20μg/ml组(B组)、50μg/ml组(C组)、100μg/ml组(D组)。分别用0μg/ml、20μg/ml、50μg/ml、100μg/m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24h,用油红O法检测细胞内中性脂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体形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C3-GFP融合蛋白示踪形成,Westerblotting检测LC3-Ⅱ、LC3-Ⅰ蛋白。结果①油红O显示在0-100μ/ml浓度范围内LDL随浓度增高刺激细胞内脂质增多;②电镜显示正常HK-2细胞内可见少许泡,在0~50μ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细胞泡逐渐增多,但达到一定浓度(即100μg/ml)后泡急剧减少;③正常HK-2细胞内可见少许LC3-GFP染色阳性,在0~50μ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细胞内LC3-GFP染色阳性逐渐增多,但达到一定浓度即100μg/ml后LC3-GFP染色阳性急剧减少;④正常HK-2细胞内存在少量的LC3-Ⅰ和LC3-Ⅱ,但以LC3-Ⅰ为主,在0~50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LC3-Ⅰ和LC3-Ⅱ均增加,但LC3-Ⅱ增加更明显,50μg/mlLDL组LC3-Ⅰ是0μg/mlLDL组的2倍,LC3-Ⅱ表达是0μg/ml的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3-Ⅱ/LC3-Ⅰ比值逐渐增高,分别为0.41,0.8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DL达到100μg/ml后LC3-Ⅰ和LC3-Ⅱ均急剧减少,100μg/mlLDL组LC3-Ⅰ降至与0μg/ml组LDL相同(P〉0.05),LC3-Ⅱ表达降至为0μg/mlLDL组的1.5倍,LC3-Ⅱ/LC3-Ⅰ比值也急剧下降至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脂质有一定关系,可能参与脂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聚集。

  • 标签: 自噬 肾小管上皮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不仅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还能为细胞的生存提供营养。对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在不同的肿瘤及肿瘤发展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其中也包括卵巢癌。本文就近几年来自在卵巢癌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文献复习,综述如下。

  • 标签: 自噬 卵巢癌
  • 简介: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调节过程,并阐述了调节与肿瘤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调节预防肿瘤的效果,最终论述了调节自与放化疗增敏关系,寻找最新的有效控制调节作用的方法,从而促进肿瘤的临床治疗。

  • 标签: 自噬调节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是一组组织细胞增生活化伴有吞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该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解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PS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P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S患者CD4+细胞活化不明显,CD8+细胞明显活化。存活患者CD4+HLA-DR+表达较死亡患者明显偏低,CD8+CD25+细胞比例高。结论HPS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活化,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免疫反应失控在HP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P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是一组较为罕见的疾病,它在儿童中发病远高于成人。本研究为了解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LH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LH患者CD4+T细胞明显下降,CD8+T细胞明显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NK细胞明显减低。结论HLH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NK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失控在HLH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LH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应激蛋白。在抗原经典递呈与交叉递呈途径、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活化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成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吞噬、抗原递呈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在清除病原微生物、促进炎症反应和修复损伤组织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随着对热休克蛋白与巨噬细胞关系的不断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到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巨噬细胞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