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修广州学碑记》现存广州博物馆。碑通高157厘米,横103厘米,厚11——15厘米,青石质。碑的正面左右两边线刻云彩纹饰,精美细致。碑顶成拱园形,高16厘米,上有篆体额文“广府黎侯重修文庙碑记”等十个字,为曾道唯所篆。其人在(康熙)《南海县志》卷12和(光绪)《广州志》卷117中有传,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声誉的地方官员。碑底正中有一高26厘米,宽40厘米,厚7——12厘米见方的插榫。碑内题一行,撰文者,篆额者和书丹者各一行,正文17行,碑末为题名。正书。现存地方史

  • 标签: 府学 篆额 地方史 青石质 南海县志 线刻
  • 简介:明人丘潜在《南海县儒学记》里说:“南海在前代固若遐外,然今日则内地也……而中州之人亦孰敢藐然以遐外视之哉。”南海县如此,广州属珠江三角洲其他各县亦莫不皆然。明代,广州的教育事业远超前代,与此相适应的文人蔚起亦远超前代。成为文人蔚起的重要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转折时期 文人 广州市 明代 珠江三角洲 南海县
  • 简介:晚清时期,由于战乱频发、连年灾荒,广州官方赈济功能日渐式微。与此同时,该府民间义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乡绅、宗族、善堂善会通过设义仓、捐谷、施医赠药、平粜等救助形式,予以自救能力较差的乡民不时之需,构成乡村救济事业中的有力支柱。本文通过考察乡绅、宗族、善堂善会三个主体的赈济活动,对晚清广州的乡村社会救济进行初探。

  • 标签: 广州府 乡村救济 士绅 宗族善堂善会
  • 简介:撰修地方志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漳州修志始于宋,宋代共修四志。元代漳州没有修志。明代漳州修有三志,清代共修四志。虽然宋、明诸志多已失传,但上下都有承续关系。仅存几部志书还是能反映漳州建州后发展的轨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份文化遗产,才能使它在编纂新方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地方志 漳州
  • 简介:州府城墙为临海古城墙,始筑于东晋,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迭经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保存至今,已成为全国县市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有靖越、兴善、镇宁、望江、括苍等城门、4个瓮城、8个敌台、13只墩台(烽火台)。城墙昂首屹立在灵江之

  • 标签: 《台州府城墙》 普通邮资封 邮资图 纪念邮戳 邮资机戳
  • 简介:(道光)《徽州府志》是徽州府最后一部统志,也是现存徽州府志中资料保存比较丰富的一部佳志。该志卷帙浩繁、内容宏丰,在体例编纂上多有创新,书中保存了大量地区性史实及文献著录,为研究徽学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史料。

  • 标签: (道光) 《徽州府志》 马步蟾 价值
  • 简介:现存宋元方志中保存了关于地方行政制度、财政和军事组织方面的实例和资料,弥足珍贵。研究者更可进一步与明代方志中保存的相关制度加以比较,为考察南宋、元朝至明代嘉靖以前的国家体制和社会变迁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本文利用《大德南海志》、《潮州三阳志》、《潮州三阳图志》、《湟川志》等志书中宋元明之际财政结构变迁的珍贵信息,重点比较这一时期两税征收方式的异同及其所反映出纳税负担的变化。

  • 标签: 两税 征收方式 宋元明 累进税率 纳税负担 产钱
  • 简介:<正>苏州府约束踹匠碑系研究清代前期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碑刻.康熙四十年(1701)刻石,碑长1.83、宽0.99、厚0.24米,青石质地,字体为楷书.现存碑文共31行,行81字.全文记录于下:苏州府约束踹匠碑康熙四十年江南苏州府正堂加三级石,为公叩宪

  • 标签: 州府 约束 资本主义 碑刻 楷书 江南
  • 简介:【摘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州府建置历经多次更改变革,明清时期的高州府属广东省十大州府之一,高州府管辖之地较大,人数较多,地处战略要冲地带,在历史上是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本文以高州府区域为研究主体,通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对各类文献进行分析,以此探究影响明清高州府建置的意义和历史动因。

  • 标签: 高州府 建置 历史人类学
  • 简介:摘要:乾隆《雅州府志》成书于1739年,是雅州最早一部记录地方历史发展的方志,也是雅安的第一本地方志,其内容详实,体例完备,徵引繁博,去取精当,编纂严谨,专设西藏篇目,是研究雅安历史和明清时期边疆问题的重要历史史料。

  • 标签: 乾隆《雅州府志》 地方志 边疆
  • 简介:清代荆州义学作为清代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自身特点。义学发展在时间上分为康雍乾时期、嘉庆时期、成同光时期三个阶段;在空间上呈现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府县发展的差异、城乡发展的差异三个特征。

  • 标签: 荆州 义学 时间 空间
  • 简介:铺递在古代政府公文的传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清代潮州府地区的铺递在人员的分配和铺距的里程方面,并非完全按照政府规定的每15里设置1铺、铺司1名、铺兵4名,而是根据本地的交通便捷度、地形的特点来分配。每个县区都以县总铺为中心,沿各路向四周延伸,自成网络,并且各县同临界县区交接,加强了同各州县之间的联系。潮州府地区铺递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交通的发展,带动了本地商贸的发达和墟市的进一步繁荣。

  • 标签: 清代 潮州府地区 铺递
  • 简介:经过对有关史实的考辨,文章认为李白曾来歙县访许宣平、游览歙县城郊兴唐寺之说只是一种口耳误传或文学故事,并无确切的史实根据。

  • 标签: 李白 许宣平 兴唐寺 史实 传说
  • 简介:<正>《洪武杭州府志》是明代杭州的第一部府志,也是继宋临安三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杭州方志。作者是当时颇负文名的徐一夔。惜不久这部府志就散佚了。明嘉靖间,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谈及是书,但称“今不传”;明王圻纂《续文献通考》、清官修《明史》,均未著录此志。明夏时正作《成化杭州府志序》,虽提到“郡有旧志,洪武中郡学教授徐一夔所修,”但于该书的卷数、体例均无考。至于该志纂人徐一夔的事迹,《明史》本

  • 标签: 永乐大典 州府 洪武 方志理论 考证 咸淳临安志
  • 简介:清代山东青州府所属之地人才辈出、文化教育事业繁盛发展,这与当地士绅积极捐资办学、参与地方教育活动密不可分。本文以青州府县志为基础,通过具体分析当地士绅阶层积极参与修缮地方官学教育设施、参与地方书院教育、捐资地方义学教育等形式,由此来分析当地士绅在培养科第人才、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清代 青州府 士绅阶层 地方办学
  • 简介: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撰联赞欧阳詹“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明代理学名臣、乡贤蔡清为《欧阳行周先生文集》作序谓:“白是,闽士始知所向慕,儒风日以振起,相师不绝。迤逦至于杨龟山(杨时)、李延平(李侗)辈,分河洛之派,授之朱子,而正学大明,道统有归,吾闽遂称海滨邹鲁矣。

  • 标签: 地理分布 人才 州府 明代 欧阳詹 理学家
  • 简介:当代古城保护不可避免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背景下形成新的方法和实践。以临海台州府城为研究对象,结合规划实例对台州府城的价值特色、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在城市设计视角下的策略,为历史城区、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构建系统合理的保护框架。

  • 标签: 古城保护 城市设计 台州府城 历史街区
  • 简介:清廉州府治西南各有乾体、北海二市,形成三点一线的交通商贸格局;本文依据古文献结合文物、地理资料,论述海防重地乾体变为商埠缘起北海新兴,充当联结府治与深水港的枢纽。

  • 标签: 乾体 廉州城 北海 兴起 中转枢纽
  • 简介:提起明代的安徽,人们自然会想到当时以至后来在全国闻名遐尔的两大地域人群:凤阳乞丐和徽州朝奉。明代的凤阳府和徽州府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凤阳府是“龙兴之地”、“帝王之乡”,而徽州府则是“商贾之乡”、“文献之国”;前者在政治上处于显赫位置,而后者在经济和文化上则占有绝对优势。明代这两个府的教育各具特色.尤其是书院教育更是出现各异的发展。对两府的书院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书院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综合互动关系。

  • 标签: 明代 凤阳府 徽州府 书院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