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骨折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24月,最短3个月,平均为10.2±4.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0个月,无肌肉萎缩及感染发生;其中优47例,良50例,差3例,优良率为97%。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骨折术后恢复优良率,也有利于家属的护理配合,从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早期康复 护理干预 儿童 骨折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方法。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化的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巴氏指数”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促进功能恢复,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预后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复干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ADL)和继发性残疾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FMA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介入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胃癌根治术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的根治度并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唯一因素。本文旨在探求胃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开发区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将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通过比较1、3、5年生存率分析各项可能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0%、52.50%、45.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肿瘤最大径、Bor?rmann分型、联合脏器切除、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度以及临床分期与术后远期生存有关(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患者年龄、手术方式、肿瘤侵犯深度以及临床分期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手术方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范围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强调早诊早治,施行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胃癌根治术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温度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回顾2008—2011年我院收治的114名脑梗塞,94名脑出血,2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的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男123例,女85例。测量入院时及发病七天内每四小时一次的腋温.同时评定可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体温增高者,不仅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且影响卒中后病死率。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体温变化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应采取措施控制体温,延迟的体温升高,以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脑卒中 高体温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认为影响胶质瘤预后的有以下因素1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越完全,预后越好;2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病理级别越高,预后越差;3年龄,年轻患者预后较好;4术后放化疗术后行及时正确的放化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胶质瘤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加用康复护理。结果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1个月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基础病因,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结果82例患者,男性48人、女性34人,心房纤颤16例,平均年龄38-81岁。其中患高血压56例、病灶局限在前后循环者12例、病灶局限在后循环者5例、病灶累及前循环双侧24例、病灶在前后循环均累及21例。结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TAI、肥胖、血脂、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遗传、及酒精中毒、吸烟等在脑卒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脑卒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电针刺激患侧面部穴位,观察患侧面部肌肉跳动情况,来判断周围性面瘫预后。方法取患侧面部下关与地仓一组穴位接一组电针仪电极,选用连续波形,频率3Hz,急性期用轻刺激,恢复期电刺激以耐受即可。电刺激后,面部跳动情况可观察到面部跳动全面;跳动局限;无跳动。结果71例患者中电刺激面部跳动全面的有56例,痊愈50例,好转6例;跳动局限的有12例,痊愈3例,好转9例;无跳动的有3例,好转1例,无效2例。将痊愈的称为预后佳,将好转和无效的称为预后差,将跳动局限和无跳动的合称为跳动不全面,进行统计学处理,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刺激患侧面部穴位,观察患侧面部肌肉跳动情况,能够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跳动全面的预后佳,跳动局限尤其无跳动的预后差。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失去手术指征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予以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加含碘化油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治疗后临床疗效1年、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5例患者生存5年以上。34例患者3年、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30•21%(11/34)、1•46%(5/34)。肿瘤临床分期、血管造影表现、动静脉分流、碘油充填类型、扩散转、肝功能因素、年龄、肿瘤直径、TACE治疗次数、TACE前后AFP值及其变化对肝癌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存在影响(P<0•05)。结论患者自身状况、肿瘤期、TACE治疗的次数、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对肝癌介入疗效及预后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高危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统计学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9月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197例临床、病理资料,探究预后相关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宫颈附件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均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密切相关;且多因素分析表明,FIGO病理分期、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范围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预后与多种高危因素相关;临床应当根据病人病情差异,系统评价预后相关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子宫内膜癌预后预后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组织类型、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N)、癌胚抗原(CEA)、肝功能指标等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EA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类型、血清CEA.

  • 标签: 结肠癌 预后因素 CEA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尿酸(U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初UA测定值与检测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GLU)、胆固醇(CHOL)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UA水平分为〈70μmol/L组18例,70~100μmol/L组22例,〉100~150μmol/L组37例,〉150μmol/L组81例,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1.1%、50.0%、91.9%、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值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尿酸水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重型肝炎 血尿酸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脑卒中患者康复延伸指导,使康复治疗计划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早日回归家庭、社会。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科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22例在急性期及康复治疗期进行多种形式的康复延伸指导者。结果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使康复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康复延伸指导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作为一种康复护理模式,护士应该完整系统地掌握康复护理理论、康复护理程序,探索研究康复延伸指导的新方法。

  • 标签: 康复延伸指导 脑卒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时间、年龄、是否伴发眩晕、耳聋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不同以及有无伴随眩晕和各种听力曲线类型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上以扩张周围血管、神经营养药为主,辅助以吸氧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3d内就诊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有效率92.1%;发病3-7d就治者有效率86.3%;7d-1月就治者有效率为46.4%。结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成正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佳。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者。听力曲线呈上升型的预后较好,全聋型预后最差。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DA与百草枯中毒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死亡病例及治愈病例两组,探讨MDA与百草枯中毒剂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DA与百草枯预后呈正相关,MDA越高,存活率越短。结论MDA高低决定百草枯中毒的预后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