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的孩子此时就会说,还会引导孩子不过分地使用"内部归因",这位妈妈不仅会鼓励孩子和外部世界多做接触

  • 标签: 归因训练 草坪归因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归因训练在大学生篮球训练中的应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日常教学质量方面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归因训练 大学生 篮球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病耻感、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归因训练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1、3个月采用归因方式问卷(ASQ)、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简版(SSCI-8)、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QOL测定量表(WHOQOL-10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ASQ、SSCI-8、WHOQOL-100得分的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干预与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A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因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耻感及焦虑、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卒中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病耻感 归因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和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324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2名。对照组儿科护士进行常规工作和日常学习,而干预组儿科护士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归因训练进行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护士同情心疲乏量表和康奈尔健康问卷调查两组儿科护士的同情心疲乏和身心健康水平。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护士同情心疲乏量表总分为(93.31±12.48)分,低于对照组的(110.71±13.57)分,且干预组的热情丧失、精神紧张、情感淡漠、行为消极、斗志丧失以及能力怀疑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康奈尔健康问卷总分为(15.78±3.46)分,低于对照组的(20.63±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因训练可降低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 儿科 归因训练 同情心疲乏
  • 简介:归因训练在近年来一直是中外心理学界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它为人类行为的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人际关系、临床等领域的研究。基于其重要性,可以在介绍习得无助与抑郁、习得无助与原因信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习得无助归因训练的思想,最后对该理论进行简单的评价。

  • 标签: 习得无助 抑郁 归因训练 成就归因 原因信念
  • 简介:1前言归因分析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及运动成绩的正确归因分析将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和比赛当中去并不断进取.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偏差的归因分析及错误的归因分析将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少走弯路.

  • 标签: 中的归因 归因分析 比赛中的
  • 简介:要学会正确归因!产生这一感慨,源于对幼时记忆的反刍。那时的我能够帮大人干些活了,却喜欢读书,整日冥思,对日常事务关注和积累都不够。比如:有些常见农具的名称就叫不上来。一日,娘让我去借石碾子,我只知道大人们在场院里拉着那东西在干透的豆棵上滚动,就能把豆粒压出来。于是综合提炼它的形状功能后,向邻家老婆婆开口了:你家有滚场吗?

  • 标签: 归因 日常事务 婆婆
  • 简介:四、习得性无助(一)习得性无助感的性质习得性无助理论是由戴维克(Dweck,1975)提出的,他曾考察了儿童拒绝参加一项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或仅仅做一尝试,然后很快退出的原因。他发现,原因是他们对结果很少有或根本就有控制权,结果在实践中体验了一种无助的感受。1976年,马里斯和安舍尔(Marisiandanshel,1976)进行了一项有关这一问题的实验研

  • 标签: 运动员 习得性无助感 归因理论 归因训练 教练员 成功与失败
  • 简介: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海德(F.Heider)和维纳(Weiner)。归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它是研究如何推测、判断、解释人们行为及其行为结果原因的理论。在管理学中,归因理论侧重于研究个人解释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认识过程,并力图通过改变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人的行为。它认为人们对行为的结果主要归结于四个因素,即努力、能力、任务的难度和机遇。而人们也都会把自己行为的成败进行归因,归结不同的原因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而影响以后的行为。

  • 标签: 归因理论 人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 认识过程 失败原因 自我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职护生有针对性进行归因训练,以揭示归因方式与职业认同感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归因方式问卷(ASQ)和职业认同感量表在训练前后对163名高职护生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归因方式和职业认同感方面存在差异。实验组在总体归因和积极事件归因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并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消极事件归因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职业认同感的五个维度及全量表得分上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归因训练可提高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 标签: 高职护生 归因训练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小学田径课余训练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现阶段小学田径课余训练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仍然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因此,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对其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索,从而促进其健康稳定地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生体育课余训练不积极的归因与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小学生体育 课余训练
  • 简介:摘要:面对妇产科领域中多样而复杂的病例,如何准确地解读和评估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做出明智的决策,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归因能力。归因训练,作为一种认知心理学概念,关注个体对事件原因的解释方式,为妇产科护理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归因训练的实践策略与思考,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护理专业素养,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归因训练 妇产科护理 中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术后情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128例NSCLC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纳入的NSCLC术后患者64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8月—2019年7月纳入的NSCLC术后患者64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归因训练。采用归因方式问卷(A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肿瘤治疗功能评价量表-肺癌(FACT-L4.0)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SQ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DS中的焦虑、抑郁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ACT-L4.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归因训练能帮助NSCLC术后患者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归因训练 非小细胞肺癌 情绪管理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正>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自从海德(F.Heider)第一次从人际关系出发谈到归因以来,四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四十多年里,这个领域在理论上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多种应用,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关这一方面,人们已谈得很多了。本文想谈谈归因理论的另一方面,也即它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一、因果结构:因果知觉的结构是什么?有关归因的诸种理论都把重点放在“内在一外在”维度上,以此作为分析人们因果解释的一种方式。内在原因在于人,外在归因则把原因归于环境。人(内在的)与情景(外

  • 标签: 归因理论 归因分析 内在原因 社会心理学 因果解释 外在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归因理论中指出积极的归因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进而影响后继行为。本人针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利用归因训练方法,探讨该训练对大学生体育课动机水平和成绩影响。实验后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发生积极而且显著的变化(P<0.01),成绩较实验前有所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归因训练 大学生 成就动机 成绩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