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肝肾综合征患者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α1球蛋白、β2球蛋白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早期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健康人资料各5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留取和采集研究对象的尿液和血液标本,采用我院现有仪器,通过免疫比浊法,对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α1球蛋白、β2球蛋白四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α1球蛋白、β2球蛋白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述四项指标指标检测结果阳性率也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肝肾综合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α1球蛋白、β2球蛋白四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正常健康人群,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该类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早期 肝肾综合征 尿微量白蛋白 胱抑素C α1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球蛋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05月-2022年0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均对2组受检者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球蛋白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并对比两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球蛋白指标水平与阳性检出率都要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及血β2球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及血β2球蛋白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尿微量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以及血β2球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t=20.758/25.613/26.745,P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肌酐比(ACR)、β2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厦门长庚医院检验科,2022年9月-2023年2月检测的早期肾损伤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胱抑素C(CysC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β2球蛋(β2-MG)检测。其中CysC、β2-MG通过规范操作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后进行生化检查,ACR通过规范留取晨尿中段进行生化检查。比较各指标单检与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伤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实验组的血清CYSC及β2-MG两种血清水平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肾损伤  胱抑素C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β2微球蛋白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的变异状态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初诊的44例WM患者的血液和/或骨髓样本,通过直接测序确定主克隆并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的序列分析,描述WM患者IGHV-IGHD-IGHJ基因的使用特征。结果在44例患者中,IGHV3基因家族的使用率最高,该结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数据相似,主要使用的片段为IGHV3-23(20.45% vs. 15.44%)及IGHV3-74(11.36% vs. 7.35%),其次为IGHV4基因家族(15.91% vs. 24.26%)。但使用IGHV4家族与预后无相关性。以98%作为IGHV变异状态的截断值,仅5例患者IGHV无变异,且与预后无相关性。根据X-tile分析,选择将92.6%作为WM患者IGHV变异状态的截断值,26例(59.1%)IGHV无变异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P<0.05),无进展生存期(P<0.05)及OS(P<0.05)与IGHV变异组相比均显著缩短。结论患者IGHV-IGHD-IGHJ的使用特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数据相似,但使用IGHV4家族与预后无相关性。此外,98%可能并不适用于区分WM患者的IGHV变异状态。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基因变异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影响,并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5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收集了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G、IgA和IgM水平与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高或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血清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具备潜力,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等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肝功能 免疫异常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具有重要的疗效作用。通过补充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发生率。此外,免疫球蛋白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多样,包括抗体中和病原体、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等。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免疫球蛋白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更深入地了解其作用机制。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临床 治疗作用
  • 作者: 彭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40041
  • 简介:免疫球蛋白本质上为动物蛋白,具备一定程度的抗体活性,一般在血浆中相对较多,在人体其他体液、组织液中同样有所分布,例如脑脊液、尿液中。人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通常在γ-球蛋白中含量较多,可分成IgG、IgA、IgM、IgD、IgE五种。免疫球蛋白在临床免疫检测中极为重要,可作为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判断指标,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方案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采用血清β2-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2022年3月医院确诊为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选择52例和另选取同一时间至医院体检的52例健康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肾功能受损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进行血清β2-MG、BUN、Cr、UA检测。对比两组和观察组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患者的血清β2-MG、BUN、Cr、UA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β2-MG、BUN、Cr、UA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中重度肾功能受损组血清β2-MG、BUN、Cr、UA水平均比轻、中度组高(P<0.05),且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肾功能受损者的血清β2-MG、BUN、Cr、U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员,且各指标水平越高说明受损程度越严重,对于肾功能受损患者联合检测血清β2-MG、BUN、Cr、UA,可有效诊断疾病,评估病情。

  • 标签: 肾功能受损 β2-微球蛋白 尿素氮 肌酐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做好效果探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同期对照组,对受检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肝硬化组免疫球蛋白水平相比其他组整体免疫球蛋白值及相关水平显著较高(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对照组正常患者相关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为疾病分类提供正确依据。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B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A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行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结果:IgG、IgA、IgM水平比较B组高于A组,且B组患者中,晚期高于中期高于早期患者(P<0.05)。结论:在肝衰竭患者检验中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效果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02月-2023年02月到本院治疗肝衰竭患者共50例纳入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受检者50例,对全部受检者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TBiL水平、PTA水平、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诊断敏感度为:0.9783、特异度为:0.75、准确性为:0.96、误诊率为:0.25、漏诊率为:0.0217、阳性预测值为:0.9783、阴性预测值为:0.75、假阳性率为:0.25、假阴性率为:0.0217、正确指数为:0.7283。结论:肝衰竭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效能较高,可运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肝衰竭 诊断 TBiL水平 PTA水平 ALB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到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人。对照组采取蓝光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蓝光疗法+免疫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TBIL水平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可有效降低血清TBIL水平,改善疗效,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免疫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36例)、急性乙型肝炎组(34例),同时选择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群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验,比较两组人群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组、急性乙型肝炎组IgA、IgG、IgM水平。结果 研究组IgA、IgG、IgM水平更高(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IgA、IgG、IgM水平更高(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诊断、评估乙型肝炎有重要价值,可以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辨,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川崎病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计于我院中选取72例已经被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参与实验,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简单探析,同时根据72例川崎病患儿的入院先后顺序对其分组,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对照组中使用普通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在观察组中则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比较两组的之疗效。结果:首先记录比较了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颈淋巴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其中观察组患儿以上症状的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中治疗无效者2例,对照组治疗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0.56%,相比之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达到良好疗效,有助于促进发热、颈淋巴肿大等症状恢复。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疗效
  • 简介:摘要:森林脑炎,也叫蜱传脑炎(TBE),是一种以蜱虫为媒介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症状重、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颈强、肌肉瘫痪、精神状态改变等。目前尚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治疗上以抗炎、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本文对森林脑炎病人应用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对其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森林脑炎 注射用人免疫球蛋 重症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4月-2022年04月间10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严重程度,分为对照组(轻度肝衰竭)和观察组(严重肝衰竭),各50例,均予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评估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肝衰竭 TB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