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创伤性休克、昏迷的临床表现,正确地判断病情,通过护理人员有效的紧急处理、监护、心理护理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休克 现场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功抢救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22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抢救成功29例,死亡1例。结论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程序在创伤性休克的抢救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急救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创伤性休克、昏迷的临床表现,正确地判断病情,通过护理人员有效的紧急处理、监护、心理护理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休克 现场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术室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本文浅谈2008年3月~2009年3月手术室抢救创伤性休克的体会。

  • 标签: 手术室 创伤性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CPR术后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和脑复苏的护理。认为患者抢救成功护理的主要经验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有序、系统的护理监测及有效的治疗,使患者得以生存。

  • 标签: 药物过敏 心跳骤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脓毒性休克时不同液体复苏方案下对循环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损伤的影响。方法3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0.9%生理盐水复苏组、7.5%高渗生理盐水复苏组、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130/0.4)复苏组,分别于开始治疗开始前、开始治疗后2h、12h、24h、48h、72h各时间检测循环内皮细胞以及检测血浆VEGF浓度。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 循环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对1例静脉滴注头孢匹胺后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即行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胺碘酮、心电监护、人工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住院8d后康复出院。提出护理人员要提高对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的认识,在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匹胺前最好用原药物配皮试液行过敏皮试。

  • 标签: 头孢匹胺 过敏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微泵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维持应用7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乌司他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乌司他丁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型号头皮针在休克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用5.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7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结果采用5.5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98.9%,疼痛感明显减轻;采用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为82.7%,有明显疼痛感觉。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比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高,疼痛感明显减轻。

  • 标签: 静脉穿刺 头皮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重度烧伤休克期简便、快捷、有效补液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2002-07~2009-07收治的15例危重烧伤患者立即行锁骨下深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此作为快速补液通道,同时床旁安装简易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装置,依据CVP监测结果,结合尿量、心率、呼吸及意识等无创监测指标调节补液。结果15例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平稳度过。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适用于重度烧伤休克期治疗及护理,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烧伤 休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