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V2O5为原料,采用碳还原法制备氮化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与分析还原氮化产物的形貌与组成,分析产物的碳、氮、氧含量,研究原料配碳量、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对还原氮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氮化产物为碳氮化钒的固溶体。原料配碳量是影响反应产物中氮含量的关键因素,配碳比(质量分数)约为21%时还原氮化产物具有最高的氮含量14.76%;氮化温度应控制在1400~1420℃范围内,氮化时间达到4h即可实现氮化完全。

  • 标签: 五氧化二钒 氮化钒 碳热还原 氮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过研究岩石解仪(以ROCK-EVAL5为例)测定出的解参数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快速预测含油岩石等样品中原油密度的方法。在钻井过程中或试油之前,利用解法预测储层的含油丰度、原油物性是很有意义的,对后期固井、试油等工程的合理实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热解法 快速预测 原油密度 热解参数
  • 简介:以SiO2、碳黑和少量添加剂(CaO,MgO或Al2O3)为原料,在流动氮气中于1350~1550℃下,对SiO2碳还原-氮化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样S-1,S-2分别在1400℃和1450℃加热4h后,均生成Si2N2O和Si3N4混合物;在1550℃保温4h,这2种试样生成的产物均为SiC.试样S-3在140℃和1450℃加热4h后所得产物为Si3N4和SiC.氧化物添加剂可以促进碳还原-氮化反应的进行,并保留在生成的粉末体中,在随后的粉末热压或无压烧结中起烧结助剂的作用.

  • 标签: 二氧化硅 碳热还原-氮化 添加剂 氮化硅
  • 简介:在外加磁场中进行氮化处理,能缩短氮化时间2-3倍,能明显提高氮化层的含氮量,明显改善零件表面的机械性能.本文运用磁性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对磁场在氮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较详细的理论分析.

  • 标签: 磁场氮化 理论分析 扩散 化学势 磁畴转动 畴壁位移
  • 简介:摘要:详细介绍了动车组伴空开跳开原因,处理不当将会导致的后果,说明当前此类故障处理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风险,此篇论文讨论了动车组伴工作方式,通过分析工作方式,使用新方法,解决当前此类故障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水质氨氮安全化学检验,分析不同水质氨氮检测技术的特征,分析水质氨氮检测的发展方向,对于实际水质氨氮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水质氨氮 化学检测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水质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氨氮作为水体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显著。水体中氨氮的来源复杂,包括自然界的氮循环和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水排放。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对于评估水体健康状况、指导污水处理和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几种常用的水质氨氮检测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 标签: 水质 氨氮 化学检测
  • 简介:以川西微晶白云母为主要原料,铝粉为还原剂,采用铝还原氮化法合成了α-Al2O3/β-SiAlON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物相变化及配铝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50℃和1450℃,所有样品的主要产物均为α-Al2O3和β-SiAlON相,但铝粉用量为35%(质量分数,下同)的样品经1350℃铝还原氮化后的产物中含β-SiAlON相较多;当铝粉用量和加热温度分别为45%和1550℃时,反应产物中不含α-Al2O3和β-SiAlON相,却出现了AlON、AlON和Si3Al7O3N9相。

  • 标签: 微晶白云母 铝热还原氮化 相变 Β-SIALON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按传统的食品卫生检测方法对乳品中细菌进行检测比较繁琐,血清学检测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该法对食品中一些细菌可以起到快速检测作用。利用ELISA法对乳品中污染细菌进行检测,一般都需要首先增菌,因为ELISA法对菌体的检测量一般在10^6~10^8/ml。但是嗜链球菌作为发酵乳制品中的一种重要添加菌,其数量要超过这个数量级。本文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乳制品中嗜链球菌。首先,通过动物免疫方法制备了小鼠及家兔抗嗜链球菌的免疫血清。然后,用此血清经酶

  • 标签: ELISA法 快速检测 细菌 食品卫生检测 免疫血清 血清学方法
  • 简介:摘要氮化钒铁是一种新型的钢铁冶炼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冶炼生产中,加入钢中可显著提高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韧性、强度、延展性、硬度及抗疲劳性等综合力学性能,并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接性能。本文介绍了氮化钒铁的制备和检测新进展,指出了氮化钒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氮化钒铁 检测 进展
  • 简介:使用第一原理计算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在合成温度和压力(1200-2100K,4.0-8.0GPa)下的晶格常数.计算所得的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的晶格常数a与已有的实验值相吻合,相对误差分别为2.50%和1.53%.同时,六方氮化硼晶格常数c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53%,其误差也在合理的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晶格常数缓慢升高;而随着压力升高,晶格常数线性降低.

  • 标签: 六方氮化硼 立方氮化硼 晶格常数 高温高压 VASP 第一性原理
  • 简介:文章通过对立方氮化硼发展史的回顾,以及对两大基材的发展状况的描述,分析了我国CBN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 标签: CBN 基材 现状 未来
  • 简介:探讨磷酸用量、高氯酸用量、冒烟时间以及加热温度四个因素对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氮化硅锰中的锰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找出各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主次关系以及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硅锰合金中锰含量测定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是:加热温度〉冒烟时间〉高氯酸的用量〉磷酸的用量。最优的分析条件是磷酸的用量是20mL,高氯酸的用量是2mL,冒烟时间是230s,加热温度是240℃。该方法简单、方便,满足氮化硅锰中锰的测定。

  • 标签: 氮化硅锰 正交试验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