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高发疾病,且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治疗表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为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因该病死亡者大多均是在发病 1h内便死亡,因而在院急救工作中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急救护理工作进行如下探讨,旨在提高救治成功率,并促进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高发疾病,且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治疗表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因该病死亡者大多均是在发病1h内便死亡,因而在院急救工作中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急救护理工作进行如下探讨,旨在提高救治成功率,并促进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急诊护理方式与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于2016年3月-2018年10月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随机模式将其分2组,Ⅰ组(n=40)按常规标准进行院急诊护理,Ⅱ组(n=40)在院急诊护理阶段施行个性化护理,对两组的急诊救治情况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Ⅰ组与Ⅱ组的急诊有效率分别为72.5%与95.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诊时间、急救时间等指标上,Ⅱ组耗时对比Ⅰ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急诊护理中开展个性化护理,能够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 护理方式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院急救护理,将两组患者接受急救护理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接受院急救护理后,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有明显的缩短,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发生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对其实施院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应用效果
  • 作者: 杜生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门头沟区医院 北京 1023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临床表现特点和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院前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胸闷24例(75%),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律失常15例(83.33%)心电图以ST段抬高的前壁下壁心梗多见20例(62.5%),院前用药多为硝酸脂类(68.75%)和抗凝血药(71.87)。结论:院前急救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和心律失常及ST段抬高的前壁下壁心梗,及时诊断和治疗转运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院急救转运。方法选择我中心2017年9月—2018年11月内接诊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占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院急救转运流程,研究组采用优化院急救转运流程,统计两组患者院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院0例死亡,对照组院4例死亡,比较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优化院急救转运流程,可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转运
  • 简介:【 摘要】目的 : 研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急诊护理方式与实施效果。 方法 : 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于 2016 年 3 月 -2018 年 10 月的 8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随机模式将其分 2 组,Ⅰ组( n=40 )按常规标准进行院急诊护理,Ⅱ组( n=40 )在院急诊护理阶段施行个性化护理,对两组的急诊救治情况进行比较与评估。 结果 :Ⅰ 组与Ⅱ组的急诊有效率分别为 72.5% 与 95.0%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在出诊时间、急救时间等指标上,Ⅱ组耗时对比Ⅰ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急诊护理中开展个性化护理,能够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 护理方式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性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不少发病者可在短时间内因心律失常致死,形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景象。近年来,伴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将急性心肌梗死的院急救作为研究的重点并屡现成果。本文系统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旨在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护理方案的深入探究提供更为全面的资料。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护理 研究进展
  • 作者: 毛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300)【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9-02急性心肌梗死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是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多发、常见病,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多见,发病时会对消化系统、呼吸、心血管系统进行累及,常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衰等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是让人们感到恐惧的一种心脏疾病。那么,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究竟该如何识别呢?本文将以此问题为依据进行详细阐述: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先兆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突发性危险疾病,看似毫无征兆,实则在发病前会有各种先兆出现,只是不容易被重视。在疾病发作前的1~2d,患者心绞痛病症的发作频率会明显增加,在硝酸甘油片服用后症状并无明显改善,患者会有自觉的心前区、胸骨下持久且剧烈疼痛,或者是心前区有闷胀不适感,偶见疼痛感向颈部、手臂处放射,与此同时伴有冷汗、心慌心悸、白色惨白等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因心肌下壁缺血而导致上腹部剧烈疼痛(具有突发性),在服用速效血管扩张药物、休息后其疼痛感仍无法得到缓解。一旦有上述症状出现,患者一定要马上放下手中的任何事物,立即躺下休息,保持仰卧位,对自身病情进行观察,若此时情绪激动,一定要让自己平静下来,使心肌耗氧量减少,若症状始终未有缓解,应立即拨打120求救。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来说,其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明显,仅有腹痛、头痛或是牙痛等症状,并未出现相关的脏器病理改变,很有可能被忽视,其实有此类症状的患者应当加以重视。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时间——黄金1小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过程便是争抢生命的过程,心肌梗死主要因心脏供血血管受到阻塞,致心肌缺氧、缺血、坏死而产生,在血管被阻塞后,大约30min左右的时间,心肌便会逐渐发生坏死,完全坏死的时间大约在血管阻塞的6~8h后,在这段时间里若能够将堵塞的血管尽早打开,患者的心肌存活率便会大大提升。所以,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1h内能够得到合理、正确的救治便会有很大的康复几率,可恢复的同正常人无异,但是,若在发病的1h后才得到急救,患者的心肌将会逐渐发生坏死(时间越长且心肌坏死便会越多)。现实生活中,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因自身(或家属)原因而错过了最佳急救时机,这样说明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知识加以普及的重要性。3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位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为97.6%、82.9%,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前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57例,给予患者院急救干预。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资料,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均实施心电图诊断。结果本组探究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Q波及T段均存在异常表现,分为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及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果理想,可用于梗死部位定位、定性,具有较高准确度,可准确筛选急性心肌梗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资料,选自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7月,均实施心电图诊断。结果:本组探究心电图检查显示, ST段、 Q波及 T段均存在异常表现,分为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及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果理想,可用于梗死部位定位、定性,具有较高准确度,可准确筛选急性心肌梗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57例,给予患者院急救干预。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32例为观察组,AMI伴发新出现的CRBBB患者为观察组(该组患者既往心电图无CRBBB,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 标签: 临床分析 传导阻滞例 伴发新
  • 简介:摘要近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坏死所致。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病人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因此,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时,应争取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