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分析急性和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相关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与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全部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91~20202月,将其中的10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式分成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患者人数相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针对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和心房颤动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临床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急性与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最终产生的结果具有一定差异,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动态心电图的方式更有意义。

  • 标签: 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壁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施救,患者在短时间内可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院急救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有效急救措施,是急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是院内急救的基础。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研究近况进行了回顾。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是继泵衰竭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心梗后心脏急性破裂因迅速引起急性心脏压塞,在短时间死亡。而心梗后亚急性心脏破裂,因破裂的速度相对慢,经过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本研究分析 5例心梗后亚急性心脏游离破裂的病例,发现老年,既往无胸痛病史,首次广泛心肌梗死,发病 1周内,无糖尿病史,易发生心脏破裂,应重视早期识别。内科保守治疗能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因所有病例都出现多种合并症和并发症,没能获得外科手术机会,预后仍较差。

  • 标签: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bacute cardiac rupture急性心肌梗死 亚急性 心脏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运重建后右室功能及影响右心功能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诸暨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42例,患者均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处理罪犯血管,根据术后超声心动图情况分为右室功能正常组和右室功能减退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右室功能正常组82例,右室功能减退组60例,两组性别构成、左回旋支(LCX)病变、PCI后造影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7.47、4.90,均P<0.05)。右室功能正常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整体室运动评分指数(WMSI)分别为(33.5±3.6)mm、(50.6±2.5)mm、(1.86±0.23),右室减退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6.6±5.3)mm、(51.7±4.0)mm、(2.07±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2.01、6.61,均P<0.05),右室功能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右室减退组(t=2.2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CX中远段病变、低TIMI血流、LVEDD增加、LVEF降低是急性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对急性STEMI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右室功能进行评价,LCX中远段、低TIMI血流、LVEDD增加、LVEF降低易出现右室功能减退。

  • 标签: 心肌梗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再灌注 心室功能,右 每搏输出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服务中院与急诊急救期间的护理措施 。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 2019 年 2 月到 2020 年 3 月。研究时间段内随机选取 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 90 例 。 分组方法应用随机数表法。常规组应用传统急诊护理方案。实验组应用院急救与急诊急救的优质护理服务。 以抢救效果为主进行对比研究 。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平均指标明显好于常规组,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 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低于常规组, P < 0.05 。 讨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优质性院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服务显得格外重要,可以有效提升急救效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普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急救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接诊治疗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32例。通过将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的特点进行比对和分析,研究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以及相关动脉诊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根据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比对显示,参照组患者在II导联ST段压低或水平、和ST段抬高水平III>II导联方面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显著优于实验组,P<0.05。结论: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相关血管检查中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该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因急性及下心肌梗死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其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近段,为右冠状动脉起源处之前的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痉挛导致的心肌梗死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畸形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劳力性胸痛入中日友好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严重狭窄,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患者即刻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再次造影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主干血流正常,但右心室支闭塞,诊断为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特征,以供临床借鉴。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游离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识别发生心脏破裂(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于2013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选取28例合并CR的AMI患者为CR组,按照1∶2选择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和入院GRACE评分匹配的56例未合并CR的AMI患者为非CR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用药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女性44例(52.4%),平均年龄为(74.32±11.54)岁。CR组中,游离破裂16例,室间隔穿孔11例,游离破裂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住院期间,CR组21例死亡(75.0%),而非CR组无死亡病例。CR组和非CR组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但较非CR组相比,CR组的脑梗死比例多(39.3%比8.3%),白细胞计数高[(12.30±3.63)×109/L比(10.87±2.35)×109/L],入院时外周收缩压水平低[(116.54±24.84)mmHg比(127.33±22.59)mmHg],室瘤的比例高(35.7%比8.3%)。此外,CR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使用率均明显低于非CR组(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既往脑梗死(OR=6.00,95%CI:1.43~25.26,P=0.01)和室瘤(OR=7.45,95%CI:1.75~31.71,P<0.01),β受体阻滞剂为独立的保护因素(OR=0.07,95%CI:0.02~0.25,P<0.01)。结论合并CR的AMI患者短期死亡率高,常伴有脑梗死病史、血白细胞升高、室瘤和低血压。既往脑梗死和室瘤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受体阻滞剂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特定时间段(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 88例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 位护理。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位护理之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患者的护理中位护理,能够很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前位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急性心肌梗死的院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的应用效果。方法:在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7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曾收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临床研究分组工作,分别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0例患者。对照组仍然运用常规性救治和急诊护理,然而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则采取院急诊和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经过治疗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急救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不同的急救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中抢救成功 40例,抢救成功率为 100%,对照组患者中抢救成功率 87.5%,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发病至抢救时间为( 21.05±1.69 ) min ,住院时间为( 8.17±1.36 ) d ,对照组发病至抢救时间为( 43.61±1.09 ) min ,住院时间为( 17.44±1.28 ) d ,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通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院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整个护理流程得到有效的优化,患者的救治更加及时和有效,临床抢救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院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体会。 方法 纳入我院急诊科于 2019 年 1 月 -12 月间收治的 61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研究样本,均提供院急救,总结急诊急救护理要点。 结果 61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抢救成功,未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未出现 AMI 再发情况;患者急诊评估、心电图观察、静脉用药、静脉采血、获得紧急 PCI 治疗用时均短。 结论 AMI 患者院急救护理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均需要坚持快速、安全、有效的原则,护理要点包括加强检查、诊断、评估、对症治疗、体征监测、转运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护理 并发症 抢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引起的病症,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会对心血管、呼吸系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 而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功能受到损伤,给予妥善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就是对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工作进行介绍,分析国内外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方面的工作现状以及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 31例,起止时间是 2017年 3月~ 2019年 12月。应用 IABP,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护理满意率为 96.8%,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 6.5%,经对症处理好转。护理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差异显著(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 IABP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IABP 综合护理 满意度 心功能
  • 简介:【摘要】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交感电风暴暴发。通过对交感电风暴对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本科 2019年 7月收治的 1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心肺复苏,电除颤等相关治疗后,最终 12天后康复出院。

  • 标签: 交感电风暴 心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