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导致心综合征的特点、原因、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导致心综合征的心脏损伤主要表现心律改变、心肌酶谱改变、心电图中ST-T段的改变、假性心梗样图形的改变。结论控制心律失常、积极进行心电监护、保护心脏可有助于帮助患者安全应对心综合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脑心综合征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养血清颗粒对于慢性不足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慢性不足患者将其分为二组。全部患者对给予降血压、降血糖等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以使用养血清颗粒,对照组患者则加以使用曲克芦丁。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量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高于对照组6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者。结论慢性不足使用养血清颗粒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养血清脑颗粒 曲克芦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不足的头晕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慢性不足头晕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脉络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长春西汀治疗。结果在有效治疗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长春西汀治疗慢性不足头晕,临床疗效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养血清颗粒治疗老年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0例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足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表明,养血清颗粒能明显改善老年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脑供血不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不足症状使用丁洛地尔的疗效。方法不足94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7例以丁洛地尔进行治疗,另47例以丹参酮治疗,1周为一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疗效。结果丁洛地尔治疗的47例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疗效高,P<0.05。结论不足症状的临床治疗使用丁洛地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头晕状况,得到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丁洛地尔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养血清颗粒结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老年不足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都选择前列地尔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养血清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前两组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都恢复正常评分,但是治疗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颗粒结合前列地尔用于老年不足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精神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前列地尔 老年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我科在三年期间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总结分析临床特征和微出血的特点,为进一步了解老年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法,回顾性的研究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三年期间我科收治的56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对临床特征和微出血进行总结性归纳。结果在56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有81.4%的病例为75岁以下的患者,在所有病例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病例资料中,有51.3%的男性病例,48.7%的女性病例,经T检验,P值为0.123,表明男女性别比方面两者无差别;在所有病例中,采用1.5TPhilipsMRI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MRI自旋回波序列(SE)、FE序列、FSE序列以及GRE梯波扫描。通过比较上述4种序列检查阳性率,证实CMBsMRI-T2WI序列显影率最高,CMBs发生率在对照组、梗死组、梗死后出血组中依次为11%、22.6%、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老年脑梗死的高发人群中,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方法,针对出现症状的患者,要及时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防治病情进一步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梗死 临床特征 脑微出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临床治疗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诊断入院的100例不足的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患者,A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B组给予丹参酮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见效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治疗后,A组50例患者中,治愈29人,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78%;B组50例患者中,治愈23人,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68%,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不足的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由于不足而出现的头痛症状,且见效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脑供血不足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不足头晕患者共6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依从性和满意度等进行比较,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34例患者中24例治愈,占70.59%;对照组34例患者共治愈16例,占47.0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不足时,对慢性不足进行护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护理 效果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足治疗中长春西汀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20例不足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两组,A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静点治疗,B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静点治疗,每组6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2周的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而B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为86.67%,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接受治疗周的治疗显效率为26.67%,明显优于A组的53.33%(P<0.05)。同时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春西汀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治疗显效率。

  • 标签: 长春西汀 脑供血不足 临床疗效
  • 简介:颅外段动脉夹层虽临床少见,但却是年轻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动脉夹层(dissection)指各种原因致使血液通过破损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分层的病变。根据分离层面可将夹层分为两类:一类在内膜和中膜之间发生剥离,进而造成管腔狭窄;另一类中膜和外膜之间剥离,可形成夹层动脉瘤。动脉主要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两者的颅外段均可在没有明显锐性或钝性头颈部损伤的情况下发生夹层,从而造成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后果。我们对颅外段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等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动脉 颅外段 动脉瘤 夹层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福尔马林、纯丙酮、95%乙醇、甲醇4种固定液对组织冷冻切片H-E染色质量的影响,筛选出一种组织冷冻切片的最佳固定液。方法收集手术室送检新鲜组织标本,经常规冷冻切片后放入不同固定液,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冷冻切片细胞收缩程度和染色质量。结果甲醇组细胞收缩不明显,相对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醇组组织结构清晰,核浆染色鲜艳,对比度好,相对于其他组差异性显著(P<0.001)。结论甲醇固定组织染色效果好,使用方便,满足术中冷冻切片的快速、准确诊断,是组织冷冻切片的理想固定液。

  • 标签: 脑组织冷冻切片 固定液 组织收缩 染色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0侔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5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h为院前延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105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院前延误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仅有21.58%的患者(n=2267)发病5h内到达医院。导致院前延误时间缩短的因素有:老龄[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ratio,OR)0.9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988~0.9971、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调整后的OR0.540,95%C/0.500~0.584)、饮酒史(调整后的DR0.895,95%C/0.802~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调整后的OR0.786,95%C/0.684~0.905)、心房颤动病史(调整后的OR0.555,95%引0.452.~0.635)、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调整后的OR0.660,95%010.561~0.776)。导致院前延误时间延长的因素:单独居住(调整后的OR1.760,95%纠1.507~2.571)、自费医疗(调整后的OR1.255,95%C/1.081~1.411)、睡醒时发现症状(调整后的OR1.678,95%C/1.489~1.891)、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2分(调整后的OR1.445,95%C/1.207-1.750)、高血压病史(调整后的OR1.114,95%C/1.004-1.2-38)、糖尿病病史(调整后的0R1.141,95%C/1.006~1.295)、首发症状为失语(调整后的DR1.580,95%C/1.259~1.556)、首发症状为视野缺损(调整后的OR1.458,95%d1.056~2.051)。结论我国脑梗死患者的院前延误现象比较严重,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加强院前急救系统的�

  • 标签: 脑梗死 院前延误 急救系统 单独居住
  • 简介:摘要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致残率、致死率及发病率较高。我国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为不能溶栓治疗的患者,探求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用纤溶酶注射液与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h—72h内),疗效较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纤溶酶 脑蛋白水解物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足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不足患者,分别开展心理情绪评估,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病患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评分与生活质量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足患者通常均存在焦虑与抑郁心理情绪,临床开展综合性心理疗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慢性不足的焦虑、抑郁情绪,稳定病情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臭氧大自疗法对急性缺血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及观察臭氧对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胆固醇(CH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臭氧大自疗法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致残率,改善血液相关指标,臭氧大自疗法疗效显著,应早期应用。

  • 标签: 臭氧大自血疗法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血液相关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性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选择发病2周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排除同时存在前后循环梗死或同时存在桥与其他脑干部位的梗死,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病因分型;将单纯性梗死作为病例组,前循环脑梗死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单纯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1.007~1.389,P=0.041).病因分型中,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为穿支动脉疾病(OR2.343,95%CI1.086~5.057,P=0.030).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症状有头晕/眩晕(OR1.827,,95%CI1.024~3.259,P=0.041)、恶心呕吐(OR2.631,95%CI1.267~5.464,P=0.009)、复视(OR5.103,95%CI1.342-19.404,P=0.017)、耳鸣(OR10.512,95%CI1.119~98.714,P=0.040)、行走不稳(OR2.547,95%CI1.328~4.884,P=0.005).与单纯梗死相关的体征为眼球震颤(OR9.368,95%CI3.251~26.991,P=0.000)、单侧肢体感觉障碍(OR3.145,95%CI1.051~9.412,P=0.041).结论单纯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病因分型与前循环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中的高糖化血红蛋白、病因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行走不稳、眼球震颤、耳鸣和单肢感觉障碍更为突出.

  • 标签: 脑桥梗死 前循环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动脉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01月—2014年06月收治100例动脉不足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天麻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50例,对照组(复方丹参酮注射液)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8%;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2%,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动脉不足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利于患者恢复,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天麻素 血栓通 脑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