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诊介入中加强心导管室护士配合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92例于2019年3月至9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介入,由心导管室护士配合,观察各阶段患者病况,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中发生术前室颤、中室速室颤、血管开通后心率下降、安装临时起搏器、放置主动脉反搏球囊、频发室性早搏、血压下降的分别占1.08%、2.17%、10.86%、2.17%、7.60%、5.43%、15.21%;护理满意度为96.73%。结论 要想提高急诊介入效果,心导管室护士需配合主治医生完成各阶段任务,密切检查患者体征,给予患者更好的心理护理。

  • 标签: 心导管室 急诊介入术 护理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优质护理服务运用于50例急诊PCI中。结果50例病人在来院100min之内全部开通血管梗死相关动脉(IRA),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PCI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越性。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 PCI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在围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到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特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经过围期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心功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PCI)介入治疗相关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73例AMI患者行急诊PCI介入治疗进行加强护理。结果7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开通病变血管并预后良好。结论护士做好AMI患者急诊PCI介入治疗术前准备、中配合、术后护理,协助医生以最短时间使闭塞相关冠状动脉获得再通,挽救濒死的心肌。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CI介入治疗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行急诊介入治疗的中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针对所有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对患者的病情予以密切关注,其中16例患者产生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配合措施予以处理。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15例手术中产生并发症问题的患者身体恢复至正常,1例患者送回至病房以后24小时发生心源性休克死亡的情况。结论 对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特点和有关的急救护理知识有所掌握,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加以关注,遵照医嘱,科学应用相关护理措施,是确保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的重点所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术中护理配合 急诊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中血栓抽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急诊介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血栓抽吸治疗,对照组不进行血栓抽吸治疗。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后血流TIMI3级患者100.0%(5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0%(47/50),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犯罪血管开通时间为(81+10)min,与对照组的(79+10)min相当,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ST段回落大于50%为78.0%,与对照组的74.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ST段回落大于70%为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0%,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的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血栓抽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TIMI血流改善程度,同时对患者的ST段回落、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术 血栓抽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经验,减少手术风险,促进手术成功率。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中严密病情观察,发现15例在中出现并发症,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抢救。结果14例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转危为安,1例患者术后回病房24小时后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掌握严重并发症的特征及相关的急救护理知识,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实施护理措施,是急诊介入治疗成功、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介入治疗 护理配合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心导管室护士在急诊介入中的护理配合实施效果探究。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介入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0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89.76±0.54、89.77±0.31、88.22±0.87、89.54±0.41,优于对照组84.76±0.76、83.56±0.43、80.55±0.76、81.57±0.2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导管护理工作人员在急诊介入中全面做好优质护理干预配合,有利于强化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在今后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导管室护士 急诊介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急诊临床路径优化的效果。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2年3月—2023年8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92例,分两组,各46例;常规急诊临床路径为对照组方案,急诊临床路径优化应用在特殊组,分析干预结果。结果:特殊组抢救成功率高出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急诊临床路径优化的效果好,可一定程度的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状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术 急诊临床路径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围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度在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82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围期护理,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结论加强围期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其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急诊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71例行急诊介入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出现并发症28例,其中低血压11例,慢型心律失常9例,快速型心律失常6例(包括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心室颤动),2例急性心包填塞,经处理后均消失。结论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中密切观察,预见性地处理并发症对保证急诊介入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护理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某一支血管突然闭塞引起,偶有发病时处于应激和高凝状态使双支血管的突然闭塞。此时病情更加凶险,合并症多,选择合理的救治方案,对于临床预后有重大影响。我院2012年9月成功救治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双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冠脉闭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急救
  • 简介:摘要食管、贲门成形(implantationofselfexpandingesophagealmetalstents)是经口咽部送入扩张管,对狭窄的食管或贲门进行扩张并置入内支架,达到改善患者进食状况,保证正常营养摄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食管 贲门 扩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林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水平,比较两组术后无复流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VEDD值均减小,LVEF、CI值均增大,且观察组变化较大(t=3.042、2.691、2.592,P=0.003、0.008、0.011)。观察组术后无复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0%(1/50)、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中应用替罗非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术后无复流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中心室纤颤风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于我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 100例急性心梗患者患者,回顾分析患者资料。结果:性别、年龄、血清钾和血糖不是急性心梗患者介入中心室纤颤的影响因素( P> 0.05);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患者介入中心室纤颤的影响因素( P< 0.05)。 TIMI分级低、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患者介入中心室纤颤的独立因素( P< 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介入中心室纤颤的风险因素较多,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需要关注急性心梗患者介入中心室纤颤情况,制定合理预防方案,控制心室纤颤的发生。

  • 标签: 心梗 冠脉介入术 心室纤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室护士在急诊介入中的护理配合效果及满意度。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收的190例急诊介入患者,探讨组与比对组分组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完成,比对组由护士行常规护理,探讨组由导管室护士行护理配合措施,分析统计比对组与探讨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数据,探讨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比对组,P

  • 标签: 急诊介入术 护理配合 导管室护士 满意度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