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串行病变的疗效。方法9例前循环串行病变的患者进行取栓治疗,对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辅以球囊成形或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血管开通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89%,症状性脑出血11%,90 d良好功能预后(mRS 0~2)33%,90 d随访死亡率11%。结论对前循环串行病变取栓并近段颈动脉病变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前循环 串行病变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分析1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病例资料,采用急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并落实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症状改善,无一例复发出血,1例术后7天死亡,其余术后生存期均在3月以上,4例随访24个月仍存活。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止血迅速,创伤小,疗效确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落实相应治疗护理,为肝癌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 标签: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肝动脉化疗栓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急诊/亚急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70例,进行蘑菇伞封堵术,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主动脉压、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参数。结果69例婴幼儿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6%,其中有1例婴幼儿转外科,并取出封堵器,进行手术结扎。术前的主动脉压、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参数与术后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管介入直径≧5mm治疗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取得的效果显著,更有效、更安全,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动脉导管未闭(PD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封堵器 介入治疗
  • 简介:意外伤害所致的急诊大出血多为动脉性大出血,出血量大,常伴有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自2003年2月我院引进美国长青公司的带DSA减影多功能胃肠机以来,对17例急性动脉性出血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 标签: 急诊 介入放射学 治疗 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50例产后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实施抗休克治疗的同时,采用Seldinger法先行髂总动脉造影,充分确定出血动脉之后进行选择性插管,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50例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栓塞成功率为100%。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80min,平均(54.5±4.5)min,术后5~25min阴道停止流血。随访6~12个月,期间均未见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而且均有月经来潮。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选急诊介入栓塞 产后子宫出血 临床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 2015年 6月 -2016年 6月所收治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10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择期介入治疗,观察组实施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 7天和半年后的 LVEF、 LVED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 p<0.05),且 30d死亡率、 1年死亡率及复发梗死率低于对照组( p<0.05), 90min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 p<0.05),心脏破裂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急诊介入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择期介入治疗,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择期介入治疗 疗效与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来诊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内,351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49例超出时间窗,常规保守治疗7~10天后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比较两者术后1周及半年左心室射血分数、复发梗死再次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及半年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发生率、复发梗死再次住院率、30天死亡率及一年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择期介入治疗相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心肌缺血灌注,及时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降低患者再次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急性ST 段抬高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20 年1月到 2021 年1月期间的 100 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采取择期介入治疗。结果:研究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7天、术后6个月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择期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7名。按照诊疗方法,分别为急诊组79名,择期组48名。两组病人需进行行为期2年的出院后随访。分析急诊组和择期组术后10天、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两组病人随访期间,梗死复发率、28天内死亡人数和6个月内死亡人数和住院期间心脏破裂发生率。结果急症组患者术后10天、术后一年的LVED低于择期组,而LVEF明显高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组预后成果高于择期组,表示临床治疗STEMI患者时,远期效果更加显著的是急诊介入治疗

  • 标签: 急诊介入 择期介入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全程介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全程介入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所得数值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介入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诊介入治疗晚期肺癌大咳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100例肺癌大出血患者,并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分成对照和实验组,各组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形式的内科对症治疗,实验组则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对上述患者相应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整体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并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存在胸闷胸痛、咽部不适以及发热低热等症状的发生率分别是2.0%,4.0%、2.0%,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肺癌大咳血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晚期肺癌 大咳血 急诊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成功率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AMI成功率高,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介入治疗急诊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共151例,在医师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时进行手术配合护理,探究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状况。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术中配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给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40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给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2例患者由于失血过多出现休克,经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出现肝、肾衰竭而导致死亡,其他38例患者均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肝癌破裂出血没有复发情况。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有极小的死亡率,但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止血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介入栓塞 肝癌破裂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5年 8月至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内脏大出血患者 5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外科手术治疗组( n=25)和急诊介入栓塞组( n=2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情况、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栓塞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 92.0%( 23/25)显著高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72.0%( 18/25)( P<0.05),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4.0%( 1/25)、 8.0%( 2/25)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16.0%( 4/25)、 24.0%( 6/25)( P<0.05)。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外科手术治疗好。

  • 标签: 急诊介入栓塞 内脏大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在2015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划分为观察组(急诊介入开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41人。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及生存质量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8.05%)较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及心理症状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血管再通率,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介入开通治疗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