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计算机如果感染病毒,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特征,但是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表现大都各不相同,可以说一百个计算机病毒发作有一百种花样,这与编写计算机病毒者的心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计算机 病毒 处理器资源 显示界面 硬盘格式化 兼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呼吸道感染的荧光检测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400例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检测法将这些患者的痰作为标本进行七种病毒的检验。结果对这400例患者进行检测,发现其中有60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总的阳性率为15%。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有28例患者检验出该病毒占患者总数的7.00%。其次是流感病毒A型,感染这一病毒的患者有26例占总数的6.50%。接下来依次是副流感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1型、腺病毒、流感病毒B型和副流感病毒2型,分别为16、12、6、3、2例占患者总数的4.00%、3.00%、1.50%、0.75%以及0.50%。还有2例是混合感染,占总数的0.50%。对于感染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析发现,47-56患者病毒的检出率最高,而30-40岁之间的患者病毒的检出率最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炎、哮喘的这些患者均有病毒检测出,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毒的检出率最高。结论成人呼吸道一旦遭受了感染,那么很可能会有病毒的存在。年龄的不同病毒检出的可能性也存在显著地差异,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应该加强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毒的检出率最高,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普遍。

  • 标签: 成人 呼吸道病毒感染 荧光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载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95名静脉吸毒者进行HIV、HBV和HCV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抗-HIV阳性者和抗-HIV阴性者病毒载量(log)平均值分别为4.156±1.986和2.647±0.283(t′=5.63,P〈0.05)。无论抗-HIV阳性和阴性与否,两组间HCV病毒载量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0.251,P〉0.05)。结论:尚需对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载量间的关系进行多中心深层次的研究。

  • 标签: 静脉吸毒人群 HIV/HBV/HCV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起163例腺病毒暴发感染的病原学检测。方法通过对163例感染病毒患者的咽拭子实验室PCR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腺病毒抗原阳性,88例患者标本检测结果阴性,腺病毒抗原检出率为46%,经过一个礼拜治疗后,全部转为阴性。讨论确认该起呼吸道感染为腺病毒感染,采取治疗措施和隔离措施基本能控制腺病毒的暴发流行。

  • 标签: 腺病毒爆发疫情 实验室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已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再感染例,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并寻找再感染高风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疗和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电子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新冠病毒感染例,并分别提取入选病例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患者基础疾病、抗体检测结果和病毒株基因组测序结果等。结果纳入来自14个国家20篇文献中的29例再感染例。再感染患者年龄为21~90岁(中位年龄53岁),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在29例患者中,11例患者为医护人员;6例患者使用了包括糖皮质激素在内的免疫抑制药物;17例患者症状表现较初次感染更重;其中5例患者死亡且其年龄均超过80岁。同一病毒株再次感染者,其感染时间间隔多<60 d;不同病毒株再感染者,其时间间隔大多较长(中位时间78.5 d)。再感染确诊时有9例患者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抗体滴度低,其中5例在初次感染期间抗体检测结果也为阴性。结论病毒特异性抗体可为绝大多数人群提供保护作用,但随着时间延长保护水平下降。职业暴露、体内抗体水平低下甚或不能产生抗体,可能为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高龄为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有效社交距离仍不容懈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再感染 抗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即血液中心加工制作血液的目的是通过医院销售给患者,但认为血液中心加工、制作临床用血的目的是为了销售,血液中心加工、制作临床用血

  • 标签: 产品侵权 感染病毒 病毒产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了解该病毒流行趋势,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来源于2021.1-2021.12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样本开展检测,经检测发现阳性例数共60例,分析阳性结果的基本资料。结果 60例阳性标本中,以发热症状最为多见,共45例,发生率为75.00%,其次便是咳嗽、干咳、咽痛与头痛、肌肉酸痛,各有25、15例,发生率为41.67%、25.00%;发病后7d阳性例数共40例,占比66.67%,发病后14d阳性例数共55例,占比91.67%。结论 核酸检测在防控2019-nCOV传播工作中效果显著。

  • 标签: 新冠肺炎 核酸检测 阳性病例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开展Windows主机回顾性排查,确保端口关闭及病毒杀毒彻底。改进专业网络安全闭环管理方式,定期对常态化工作进行统计、通报,促进各单位落实到位。确保既定Windows操作系统(不能关闭高危端口的Windows主机)改造进度,研究制定加快其他Windows操作系统设备技术改造的措施,从严从快推进全部存量设备改造。本文介绍了xxx水电站暴露的问题,并得出处理方案,人员受到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 标签: 保护装置 感染病毒 网络安全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22年4月25日至6月8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的177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根据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组;按感染年龄将未接种疫苗患儿分为<3岁、3~<18岁组;根据疫苗接种情况将3~<18岁患儿分为未接种、接种1剂次、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7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男96例、女81例,发病年龄3(1,6)岁,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0.3±3.1)d。轻型138例、普通型39例。3~<18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适龄儿童中未接种疫苗55例、接种1剂次5例、接种2剂次36例。接种2剂次疫苗患儿末次疫苗接种时间≤6个月比>6个月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更短[(7.1±1.9)比(10.8±3.0)d,t=-3.23,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受未接种疫苗患儿年龄、基础疾病、消化道症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的影响(t=3.87、2.55、2.04、4.24、3.51、2.92,F=16.2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β=-0.33,95%CI -0.485~-0.182,P<0.001)、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剂次增多(β=-0.79,95%CI -1.463~-0.120,P=0.021)是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缩短的保护因素,淋巴细胞比例减少(β=-0.02,95%CI -0.044~-0.002,P=0.031)、有基础疾病(β=1.52,95%CI 0.363~2.672,P=0.010)则是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细胞比例减少、有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年龄增长、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剂次增多患儿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短。

  • 标签: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病毒,核酸转阴
  • 简介:摘要:临床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普通型、重症型患者治疗中,俯卧位通气是有效治疗手段。笔者对俯卧位通气前的准备、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方法及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病情观察、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要点等方面的体会进行回顾总结,提炼出俯卧位通气患者护理要点,确保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安全、顺利实施俯卧位通气,提高病人的治疗质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俯卧位通气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医院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37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我院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控制对策,以控制疾病的感染。结果我院共发生肝炎病毒医院感染17例(4.49%),肝炎病毒感染类型主要为HAV、HBV、HCV、HDV、HEV,感染发生时间主要在入院后1-2个月内。结论HBV在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肝炎病毒 医院感染 护理控制对策
  • 简介:一说肝脏都会觉得是因为酒精使其遭到伤害进而引发癌症,然而因大量饮酒造成肝癌的人数在日本仅占了很小部分。乙肝肝炎病毒感染者患肝炎的风险和未感染的人相比高达16倍,丙肝肝炎病毒感染者则为36倍。本人也没有察觉就感染了肝炎病毒的人,据推测乙肝有90万人,丙肝有大约80万人。

  • 标签: 病毒感染者 肝癌 乙肝肝炎 耳孔 整容 大量饮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医院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8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37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我院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控制对策,以控制疾病的感染。结果:我院共发生肝炎病毒医院感染 17例( 4.49%),肝炎病毒感染类型主要为 HAV、 HBV、 HCV、 HDV、 HEV,感染发生时间主要在入院后 1-2个月内。结论: HBV在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肝炎病毒 医院感染 护理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医院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8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37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我院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控制对策,以控制疾病的感染。结果:我院共发生肝炎病毒医院感染 17例( 4.49%),肝炎病毒感染类型主要为 HAV、 HBV、 HCV、 HDV、 HEV,感染发生时间主要在入院后 1-2个月内。结论: HBV在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肝炎病毒 医院感染 护理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用到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人中的效果。方法:以2022.1~2023.12期间收治的3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人为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8例,常规护理)、观察组(18例,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人实施护理服务中,开展全方位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 】:自 2019年 12月 以来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肺炎( 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 蔓延至全国各省市区, 该 肺炎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它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长。至今, 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工作仍是 全国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 并 已进入常态化管理, 医务工作者,处于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与患者直接接触,极易导致 新冠肺炎 在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传播和流行。 引起 医院内部的感染和爆发,迫使各科室、医院医疗工作瘫痪, 因此,不仅要对医院感染区做好防护工作, 也要 对医院 非 感染区 的 预防和控制 做到严密的管控,防控是切断传染源最为有效的方法 。

  • 标签: 新冠肺炎 肺感染病区 感染预防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