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将我站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发生的58例差错按照差错发生性质进行统计分类,对差错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8例差错以没有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和不完整及时记录为主,主要因为工作人员不强的责任心和淡薄的质量意识,交接科室配合不顺利造成。结论针对本次实验的58例差错采取预防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措施的落实整改情况,使工作人员的质量也是提高,差错发生的关键控制点及时了解,提前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成分血制备 差错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站血液制备过程中袋破损情况,对减少血液报废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对2011-2017年本站成分制备过程中152袋血液破损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站成分制备袋破损报废152袋(0.19‰),其中离心破损62袋(0.08‰);2011-2017年袋破损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针对破损原因进行了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同的袋破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袋破损,避免血液浪费及环境污染。

  • 标签: 成分制备 血袋破损 统计分析
  • 简介:血液成分制备是采供血活动和服务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备过程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血液浪费,也会直接影响血液成分质量,从而引发临床输血安全事件。因此,血液成分制备流程中的风险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为了加强成分制备过程管理,我们对本单位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和存在的隐患进行了综合分析。

  • 标签: 成分制备 采供血机构 防控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医疗意识的增强,社会上公益献血活动也开展的非常成功,而且血战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是无法比拟的,血战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规定的范围内的无偿献血、血液的采集、制备、储存临床用血以及医疗研究用血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处理。血战的成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经过严格的人口资源、地理位置、医疗水平以及地区用血需求等综合考虑来设定的,但是血液的质量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也影响着我国血战成分制备工作的管理水平,所以本文就细节管理在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细节管理 血站 成粉制备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科学、合理的输血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手段。血液成分制备目前已在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课题,加强成分制备管理,并严把输血环节的护理,对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提高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成分制备产生溶血血浆原因探究及改进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血站收集的300袋成分血液进行分析处理,并对血浆中存在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统计,并采取改进措施。结果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所收集的袋进行分析后,统计可得知在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红浆比例为3%,而对于产生的红浆的原因最为常见的是原材料,其次为血液的存储时长。在通过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血浆红蛋白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改进后,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红浆比例为1.65%,明显好转,将改进前后的数据资料分析处理后,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成分进行分析调查,更换血袋原材料,有效的避免了血液在存储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而溶血,从而提升了血液的有效使用率,提升了血浆成分制备的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血液成分 制备 溶血血浆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成分制备后血浆发生报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调查本血站2017年全年制备的57331袋血浆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制备血浆类产品57331袋,报废1267袋,占血浆总制备量的2.2%。报废原因主要由颜色异常、渗漏、脂肪、溶血等情况引起的。结论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浆报废的原因很多,采供血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血站操作规程操作,加强工作中各关键控制点的质量控制,进行成分制备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减少血浆的报废,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多符合国家标准血液成分产品,节约紧张的血液资源。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血浆报废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原因,评价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未实施血液报废相关应对措施的1000份血液样本作为参照组,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实施血液报废相关应对措施的1000份血液样本作为实验组,分析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原因,同时比较两组样本血液报废发生率。结果参照组血液样本在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发生率1.6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血液报废发生率0.50%,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计算参比意义。结论制备血液成分过程中包括仪器设备、人为因素等引发血液报废的因素,因此需要临床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提升相关人员操作技巧,降低血液成分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概率。

  • 标签: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制备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变化。方法将多联塑料袋中的全,使用特定的方法将血浆分离,再将红细胞添加液加入剩余物中制成红细胞成分,观察红细胞在存储期间K+、Na+浓度、PH值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脂肪与正常血红细胞存储期间,重度组红细胞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轻度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浓度与PH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脂肪可弃用其血浆,利用血液中的红细胞,而中度与重度脂肪应当选择报废处理。

  • 标签: 脂肪血 悬浮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分不同输注比例对急诊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急诊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患者输注红细胞和血浆比例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高(≥21)、中(21-11)、低(≤11)三个比例组,对三组患者成分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较输血前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输血前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值明显降低。输血后中低比例组对血液指标的影响优于高比例组。结论在急诊患者输血早期,将红细胞和血浆按中低比例(<21)输注,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进行预防,降低对患者红细胞的输注量。

  • 标签: 成分血 不同输注比例 急诊患者 血液指标
  • 简介:【摘 要】黄连、萸黄连饮片制备技术规范的有效论述,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整体药品制备质量水平,从而为药品使用环境提供更加稳定的市场适用平台,同时更能够凭借抗肿瘤活性的有效鉴别,增强临床医疗工作开展的可靠性,为后续药品生产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制备方法保障。本文根据黄连、萸黄连标准饮片制备技术规范展开分析,在明确抗肿瘤活性与标准规范满足当前市场用药的要求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参照。

  • 标签: 黄连药材 萸黄连饮片 制备技术 主要成分 抗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制备过程中导致溶血,出现血浆发红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血液制品质量。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血液中心制备成分血液情况,对发红血浆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不合格原因,探讨影响血浆发红质控的关键环节。结果成分科血浆发红报废的主要原因是采集的全在待检库低温冰箱保存时间过长。其次是血液采集的源头和成分滤白过程指控不到位。结论血液中心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关键环节的质控,从而减少血浆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 标签: 溶血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天然砂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对于河砂、海砂、云母含量、氯离子轻物质质量技术指标把控严格。符合要求的天然砂有价无市是每一个施工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市场上细集料的品种的性能对于混凝土影响的优劣态势进行分析,寻找可行方案。

  • 标签: 混合砂 数据分析 人员与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球浆比成分输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对患者血清胆红素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于我院确诊并随访的60例目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换血的血球和血浆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监测患者换血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及电解质的变化。结果同组换血前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两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呈现不同趋势的减少,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换血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低钙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换血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指标来看,控制球浆比成分输血可能更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换血后的不良反应。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 新生儿
  • 简介:明亮的蓝宝石眼睛、薄金叶片的衣服、做梦都从未想过哭着要东西的快乐王子,让一只失恋的燕子为信使,给予他所能够付出的一切……最后,作为一个毫无光彩的盲乞丐,快乐王子和他的燕子朋友,死在一起。我记得二十五岁生日的黄昏,

  • 标签: 童话 快乐王子 蓝宝石 燕子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海绵城市”战略的推进,透水混凝土受到城市规划部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水透气、吸声降噪、降尘排污等优点,是一种生态型功能化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可减轻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内涝,符合国家绿色建材的战略要求,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优良道路材料。和普通混凝土不同,透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在保证透水效果的同时,抗压强度往往差强人意。目前广泛使用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常较低,透水混凝土往往作为公园和社区的景观道路,难以作为交通承载量较大的路面。鉴于此,本文是对透水混凝土的制备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骨料 高强度 透水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