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制备现状。方法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30日,选择江苏省14家采供血机构的成分制备科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邮件向上述14家机构的成分制备科负责人发送江苏省输血协会血液制备专业委会制定的《江苏省血站成分制备情况调查表》,对其工作模式、设备配制、工作关键控制点(CCP)信息化开展、人员配置情况,以及2017-2019年主要成分制备量进行调查。结果对这14家采供血机构成分制备科的调查结果如下。①工作模式:以血液制备+待检库为主要工作模式,占7/14。②血液制备设备配置:离心机、血液成分分离机、速冻机、融化箱、红细胞处理机、无菌接驳机的配置率均为14/14,而病毒灭活柜、白细胞过滤监测仪、贴标签机的配置率分别为13/14、5/14和4/14。③成分制备流程中,CCP信息化开展情况:全离心、全分离、血浆速冻、血浆融化4个CCP信息化开展率均为14/14,其余CCP信息化14家均未完全开展。④成分制备:2018和2019年这14家机构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及洗涤红细胞的制备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59%和6.84%、3.85%和1.38%、4.97%和8.34%、11.88%和19.10%。⑤人员配制:截至2019年12月,这14家机构成分制备科在职工作人员总计为179人,其中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63.7%,114/179)、本科学历(65.4%,117/179)、20~35岁的年轻(66.5%,119/179)及女性(84.9%,152/179)工作人员为主。结论江苏这14家采供血机构的成分制备量逐年增加,成分制备全流程CCP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全开展。为满足当前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制备工作需要,应提高工作人员学历及专业技术职称水平。

  • 标签: 血液 血液制备 工作模式 设备配置 信息化 人员配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制备护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输血者进行研究,共100例,分为参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参照组应用全输血,研究组应用成分输血制备护理,两组患者输血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输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成分输血制备护理 应用价值 输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成分制备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观察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成分制备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分析相关暴露风险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29634份血源性样本中,职业暴露样本69例,其中离心破袋32例、热合渗漏或破损18例、去白渗漏2例、针刺伤1例、间接性血液接触16例;69例职业暴露样本中,直接、间接接触血液、针刺伤分别为42例、16例、1例。结论:成分制备人员面临较高职业暴露风险,为保障制备人员安全性,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成分制备 风险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低氧处理对脐带血中有核细胞(total nucleated cell, TNC)、干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集脐带10份,每份分为2组即空气氧组与低氧组,检测每个样本的白细胞数并作为TNC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CD34+细胞)、T淋巴细胞(CD3+细胞)占CD45+细胞的比例,计算出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数值。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别比较空气氧组与低氧组在TNC数、干细胞比例、T淋巴细胞比例、干细胞数、T淋巴细胞数方面的差别。结果 1. 空气氧组、低氧组TNC数分别为(13.12±1.89)×109/L、(12.57±1.63)×109/L,低氧组TNC数低于空气氧组(P =0.001)。2. 两组在干细胞比例、T细胞比例、干细胞数、T细胞数方面均无差异(P >0.05)。结论 空气氧处理有利于提高脐带血中的TNC数,而不会改变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数。

  • 标签: [] 空气氧 低氧 有核细胞 干细胞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成分的合理运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进行定制输血方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血常规和凝血常规。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本试验选取冻干枸杞为原料,采用美拉德反应(MR)制备熟制黑枸杞,对工艺技术与活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探究。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在利用MR制备熟制黑枸杞时,当温度越高时,MR反应速度便越快,达到同等吸光度的时间便会越短,且褐变产物的生成速度也会越快。在最佳工艺下,熟制黑枸杞内多糖含量随着MR反应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枸杞内黄酮含量逐渐上升;在处理的前4h时,枸杞内总酚含量提高速度较慢,但在连续处理4h后,内部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枸杞的总酚含量急速提高。该熟制工艺简单高效,有助于枸杞抗氧化活性提升,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美拉德反应 黑枸杞 加工工艺 活性成分
  • 简介:摘要:血液成分制备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逐步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分离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加强操作方法的优化,并且注意环境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血液成分制备的效果,避免血液制品被污染。本文具体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工作要点,并且阐述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控制点 质量 分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滤白后4ºC保存1-7天再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对去白悬浮红的常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由原来采集当日过滤后马上制备去白悬浮红和新鲜冰冻血浆改为采集当日过滤白细胞,放置4ºC低温冰箱保存1-7天不等,再集中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及普通冰冻血浆。结果:用全滤白后4ºC保存1-7天再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和普通血浆的方法,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全成分质量要求,但有一定比例普通冰冻血浆出现轻微溶血现象。

  • 标签: 滤白后4ºC保存 血浆 溶血 运输成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颅脑解剖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标本的取材、遴选、血管的选择和准备、动静脉的灌注,以及标本的保存,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训练的前期必要步骤。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颅脑解剖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标本的取材、遴选、血管的选择和准备、动静脉的灌注,以及标本的保存,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训练的前期必要步骤。

  • 标签:
  • 简介:摘 要: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各类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该危机爆发严重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开发和利用各类能源已成为一种发展战略。基于此本文对高粱制备发酵酒精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行分析采用不同原料进行乙醇发酵的优劣,探析高粱产酒的能力,并监测发酵指标,最后得出结论,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 标签: 高粱 制备 实验 酒精
  • 简介:摘要:目的:获取丹参-川芎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将丹参、川芎分别提取后,挥干溶剂,等比例混匀后,按混合物与糊精1:1.75比例,并加入70%乙醇浸润,制备胶囊。采用HPLC法对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确定胶囊质量。结果:每粒胶囊中阿魏酸含量为4.18mg。结论:胶囊工艺比较稳定。

  • 标签: 丹参-川芎 胶囊 糊精 阿魏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讨论了壳聚糖-明胶/苍术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搅拌转速、壁材比、苍术油含量、pH值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得到了苍术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1,搅拌转速为1000r/min,苍术油含量为50%,pH值为5,此时苍术油微胶囊的包封率为90.51%。由电子显微照片可知,苍术油微胶囊在干燥前呈规则的球形,干燥后微胶囊在体系中呈球形颗粒且分布相对较均匀。

  • 标签: 苍术油 微胶囊 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