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斜视发病因素及手术治疗。方法对20连续斜视病史、屈光状态、双眼单视功能、斜视度、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远视眼占40%,屈光参差占20%,低中度远视眼占20%,高度近视眼占10%,正视眼占10%。弱视眼占50%,内斜自发斜视占60%,内斜术后斜视占40%,无三级视功能占50%,有I级视功能占15%,有Ⅱ级视功能占10%,有III级视功能占25%。结论内斜患者中,无双眼单视功能、弱视、高度远视、屈光参差者可自然而然变为斜视,对于这类患者内斜手术应慎重。对于连续斜视手术治疗,除要根据肌肉功能状态、视力、屈光状态、原手术量和远近斜视度确定,还应根据共同性与非共同性,如为共同性,尽量在非手术眼上手术或在已手术眼上手术肌肉手术,计算按共同性斜视;如为非共同性,尽量在手术眼上手术以复位肌肉,注意切除瘢痕,恢复眼白,术中进行牵拉试验,了解限制因素,结膜是否紧缩,肌肉是否松弛,瘢痕是否限制,术中轻巧,避免过度烧灼止血,手术以略过矫为好。如为内斜自发连续斜视,无肌肉亢进麻痹者,手术方法同共同性斜视

  • 标签: 连续性外斜视 发病因素 手术治疗连续性外斜视是指内斜视自发或术后发生了外斜视1。临床较少见,今就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的20例连续性外斜视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连续性外斜视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并指导其治疗。现报告如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斜视患者手术发生继发性内斜原因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11至20145收治斜视手术患者50,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取相应手术治疗和矫正治疗。结果50斜视患者手术治疗后,其中发生间歇内斜者5,占10.0%,集合不足型斜视2,为4.0%,伴有垂直斜视2,占4.0%。手术治疗后伴有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4,占8.0%。结论斜视手术患者发生继发性内斜治疗效果与患者斜视类型和所采取手术方法有关,同时应对患者观察半年后进行手术

  • 标签: 外斜视 继发性内斜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斜视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1-20166收治间歇斜视患者42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间歇斜视术后完全正位者24,轻度欠矫者9,明显欠矫4,轻度过矫5,总有效率88.09%。结论尽早间歇斜视手术,改善双眼视功能,矫正眼位消除自觉症状和视疲劳,年龄愈小双眼视功能恢复愈好。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美国眼科学会发布眼科临床指南(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PPP)目前国际上公认眼科权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9内斜斜视2017版PPP正式发布。该版PPP采用最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基于最可靠临床试验结果专家委员会对现有依据集体判断和评估,对2012版PPP进行了更新。本文从斜视定义、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对内斜斜视2017版PPP进行解读,并与2012版PPP进行比较,希望帮助眼科临床医师深入领会2017版PPP更新要点,进一步促进我国斜视诊断和治疗规范化。(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76-18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斜视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1-20211,收集入院诊治儿童间歇斜视患者60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利用数值奇偶排列方式,划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矫正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76.6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存意义(P

  • 标签: 儿童 间歇性 外斜视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间歇斜视手术治疗效果及远期正位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5 1 至 2017 3 手术治疗间歇斜视患者临床资料,共计 180 ,对患者屈光状态、术后第一天眼位、手术年龄、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斜视度以及远期眼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80 间歇斜视手术患者术后远期正位者 164 ,占 91.01% ,无明显过矫,轻度过矫 2 占 1.12% ,轻度欠矫 9 占 5.06% ,明显欠矫 5 占 2.81% 。其中患者 4-8 岁 54 ,远期眼位正位 48 占 88.89% ,术前无同视功能 23 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4 ,其中重建立体视 18 ; 8-12 岁 64 ,远期眼位正位 60 占 93.75% ,术前无同视功能 32 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4 ,其中重建立体视 19 ;> 12 岁 60 ,远期眼位正位 54 占 90% ,术前无同视功能 33 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12 ,其中重建立体视 11 。结论:手术前后有无双眼视功能影响间歇斜视手术效果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手术第一天眼位轻度过矫有利于远期正位率。

  • 标签: 间歇性 外斜视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斜视患儿手术前后双眼视力变化。方法赫斯棱镜分析20间歇斜视患儿,术后随访2-30周,进行2-6次赫斯棱镜分析。结果术后中央斜视平均值为8.1±7.3°,其中8为AV型。剩余12接受再次手术术后得到了明显改善,大约为5°。结论间歇斜视术后视觉有所改善。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术后随访 赫斯棱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展训练加交替遮盖治疗对非调节内斜眼位影响,评价在非调节内斜治疗应用价值。方法对32非调节内斜患者采用展训练加交替遮盖治疗。结果32患者均在训练一个月内取得明显效果,三个月内眼位恢复正常。结论展训练加交替遮盖治疗可使患者肌力量不平衡逐渐达到平衡,使两眼分离眼轴重新合一。

  • 标签: 非调节性内斜 眼外肌 外展训练.交替遮盖
  • 简介:调节内斜治疗前后视力变化 ,调节内斜治疗前后斜视度变化治疗前后远注视平均差18.63°,调节内斜治疗前后斜视度纠正极为明显

  • 标签: 临床疗效 内斜视临床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间歇斜视患者手术年龄越小(大于1.5岁),眼位矫正术后眼位正位机率越大,治愈机会更大,所以建议发现双眼视功能损害时早期即可进行手术矫正,以期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双眼视功能,达到美观和功能恢复双重目标。

  • 标签: 外斜视 视功能
  • 简介:摘要间歇斜视一种常见眼病,临床手术治疗为主。但是,针对间歇斜视自然病程、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手术时机选择和目标眼位的确定以及治疗方法选择等问题还存在争议。本文对间歇斜视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冀为间歇斜视早期发现、科学诊断和规范治疗提供依据。(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31-234)

  • 标签: 外斜视 眼外科手术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成人间歇斜视手术质量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4-2017共18成人视近可控正位间歇斜视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以及术后疗效评价。结果以复视、视疲劳为主诉,视近可控正位,视远斜视明显,手术改善眼位及症状有效方法。结论成人斜视治疗主要目的为改善复视,提高视物舒适度,改善眼位为第二位,术前检查以实际视物无复视时最低三棱镜度数为手术参考值,需适度欠矫。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成人 适度欠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斜视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1至201910行间歇斜视手术患儿120,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A组(4~7岁)40,B组(8~10岁)48,C组(11~14岁)32。观察比较各组术后双眼视觉及眼位情况。结果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A组为100.00%(40/40),B组为72.92%(35/48),C组为53.13%(17/32),3组患儿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位正位率A组为97.50%(39/40),B组为70.83%(34/48),C组为56.25%(18/32),3组患儿术后眼位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4,P<0.05)。结论年龄4岁以上间歇斜视手术年龄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 标签: 外斜视,间歇性 时机,手术 视觉,双眼 眼位
  • 简介:摘要间歇斜视(IXT)儿童常见斜视类型,患病率处于各种共同性斜视首位,主要以手术干预和保守治疗为主,但各种保守治疗适应证、优缺点、效果等存在争议。笔者依据近几年研究结果,针对IXT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保守治疗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有知觉斜视成人患者使用单眼直肌手术进行治疗 效果。 方法 : 选取于 2016 8 到 201 7 8 期间 收治成人知觉斜视患者 82 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 , 按照 随机 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1 , 其中 对照组 患者采用单眼常量直肌后徙配合内直肌缩短手术进行 治疗, 实验组患者 采用 单眼超常量直肌后徙配合内直肌缩短手术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以后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术眼正位率为 80.48 % ,对照组术眼正位率 58.53 % ,由此可见,实验组术眼正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在 治疗成人直觉斜视时使用超常量单眼直肌手术具 有显著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 标签: 单眼直肌手术 治疗 知觉性外斜视
  • 简介:目的探讨屈光性调节内斜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8调节内斜治疗情况,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恢复正常眼位,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调节内斜治疗一个综合治疗过程,双眼视力基本平衡时可手术干预残余斜视角.强调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和训练.

  • 标签: 屈光 调节 内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斜视患儿手术治疗时机及疗效。方法抽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1至201912收治94间歇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年龄进行分组,其中A组(3~8岁)41,B组(9~14岁)53。两组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指定由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眼科医师完成相关操作。记录两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眼位情况,并将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BCV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两组BCVA均较术前提高,且A组BCVA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位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8岁儿童时期实施手术治疗间歇斜视效果显著。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儿童时期 少年时期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