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配合注射臭氧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我科总结32例患粘连性肩周炎患者,在颈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手法,局部及关节腔注射医用臭氧(35μg/ml)15-20ml。结果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病情明显改善,治愈30例,好转2例,未愈0例,有效率达100%。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联合注射臭氧治疗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病人痛苦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肩周炎 臂丛神经阻滞 手法松解术 臭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全方位关节囊松懈联合手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围绕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做回顾研究,选定2016.06-2018.07间的38例病人为样本,对照组(手法)17例、治疗组(联合关节镜下全方位关节囊松懈)21例,比较3个月后关节活动度变化并以量表综合评价其功能。结果:治疗组在干预后的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干预后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onstant-murley更高,P<0.05。结论: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在接受肩关节镜下全方位关节囊松懈联合手法治疗后其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相较而言,患者的疼痛感更轻、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为理想。

  • 标签: 肩关节镜下全方位关节囊松解 手法松解 原发性冻结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选择麻醉下手法联合关节镜的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我院在2019-2021期间接诊治疗的4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结果: 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7.41±1.23)分,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2.51±1.06)分,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冻结肩 肩关节镜手术 麻醉下手法松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神经阻滞镇痛下手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节外科3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B超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后行手法完毕后患者行主被动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度、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及功能锻炼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所得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32例患者平均随访(20.4±3.1)周。前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70.0±10. 8)°,后末次随访主动屈曲度平均(106.4±7.9)°,平均改善(36.9±7.5)°(t=-28.5,P<0.05)。前KSS评分平均(78.3±2.3)分,后末次随访KSS评分平均(88.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平均(4.5±1.1)分,为中度疼痛。随访无假体周围骨折、伸膝装置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股神经神经阻滞镇痛下手法能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缓解患者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手术后并发症 麻醉 手法,骨科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筋膜联合关节动力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筋膜结合关节动力治疗。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改善颈椎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颈源性头痛 筋膜手法松解 动态关节松动术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初期对部分屈曲角度不能超过90°的患者可能须进行麻醉下的手法,以改善关节活动度。本目的是评价全膝置换术后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患者(113膝)因术后平均10周时患膝屈曲角度≤90。而进行了手法。分别于全膝关节置换之前、手术、手法前、手法后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以量角器测量膝关节的屈曲角度。黑:90例患者中81例(90%)在手法后膝关节屈曲角度获得改善。膝关节平均屈曲角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102°,中皮肤缝合后111°,手法前70°。术后5年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角度较手法前平均提高35°(p〈0.0001,配对t检)。术后12周之内进行手法的患者与术后12周之后进行手法的患者相比,平均屈膝角度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最终仍进行手法的患者其术前膝关节协会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未进行手法的患者(更痛,p=0.0027)。结论手法可以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前疼痛明显的患者术后更趋向于须手法。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手法松解 屈曲角度 疼痛评分 关节活动度 全膝置换术
  • 简介:1993年至1995年以来我科采用液态扩张辅以手法按摩治疗肩周炎18例,在临床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8岁~64岁,平均54岁。病程6m~4y年,平均18m。该病例均为单侧.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术前均常规行颈椎及肩部X

  • 标签: 手法松解治疗 肩周炎 肩关节 老年骨质疏松 粘连松解 手法按摩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重症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重症肩周炎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手法进行治疗,然后判定疗效。结果:生活自理能力:自理48例,基本自理36例,需他人协助2例,无改善0例;总有效率97.67%。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重症肩周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肩周炎 中药煎服 手法松解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临床中治疗慢性肛裂患者时采取内括约肌后与内括约肌侧后钳夹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1月,结束时间2021年11月,随机抽取5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数顺序完成分组,奇数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内括约肌后,偶数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后钳夹,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指标(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结果:(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内括约肌后相比,与内括约肌侧后钳夹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手术指标优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肛裂 内括约肌后松解术 内括约肌侧后钳夹松解术 治疗有效率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肩周炎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6例患者治疗总优良率达92.08%以上。结论全麻及臂丛麻醉下手法治疗肩周炎有着明显的疗效,具有无痛、彻底的特点。

  • 标签: 肩周炎 全麻 臂丛麻醉 手法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法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64例肩周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周炎手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配合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56.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肩周炎首发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肩周炎 手法松解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24周内关节粘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ACLR术后膝关节粘连患者20例,以ACLR术后12周为时间节点,将患者分为早期组(8例,ACLR术后病程≤12周)和晚期组(12例,ACLR术后病程>12周)。对20例患者给予统一的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治疗,包括术前、中和术后处理三步。使用角度计测量术前和中被动屈膝角度,术后2周、4周、12周和24周随访所有患者的主动屈膝角度;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对2组患者术后第2天、术后1周和2周康复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①2组患者麻醉下手法中被动屈膝角度[早期组(119.6±4.7)°和晚期组(118.8±8.2)°]均显著高于术前被动屈膝角度[早期组(75.7±14.5)°和晚期组(72.6±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12周和24周随访时的主动屈膝角度[早期组(99.5±10.5)°、(112.1±18.9)°、(123.1±17.6)°、(132.8±11.0)°;晚期组(97.8±15.5)°、(109.9±13.9)°、(121.8±12.6)°、(129.4±12.9)°]与组内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2组患者术后2周的主动屈膝角度均较中被动屈膝角度显著变小(P<0.05);2组患者术前、中及术后随访时的屈膝角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评分[早期组(3.5±0.4)分,晚期组(3.8±0.6)分]与术后第2天的VAS评分[(5.3±1.4)分,(5.6±1.6)分]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2周的VAS评分[早期组(2.8±0.7)分,晚期组(3.1±0.9)分]显著低于术后第2天和术后1周(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术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未见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治疗ACLR术后24周内关节粘连安全且有效。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粘连 膝关节 手法松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浅筋膜是继小针刀疗法、刃针疗法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其特点是针具刀口只有04~05mm,切割、时一般只需达施部位08~1cm深度,安全、高效、微创,而且适用范围较传统针刀疗法不断扩大,笔者运用该技术在临床中用以治疗多种顽固性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例举如下

  • 标签: 浅筋膜松解术 顽固性偏头痛 乳腺增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肩周炎患者给予实施中医手法推拿肩胛下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精选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两组,组别设置为: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60例肩周炎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中医手法推拿肩胛下肌治疗的60例肩周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视觉疼痛评分等指标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给予实施常规物理治疗+中医手法推拿肩胛下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VAS、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及伸展度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肩周炎患者治疗开展中,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手法推拿肩胛下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患者降低疼痛程度以及WOMAC评分,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也实现很大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周炎 推拿 松解肩胛下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倘若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关节活动范围超过六十度,那么患者在中药薰洗的时候同时配合肘关节自主康复锻炼;倘若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在三十度到六十度之间,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穴位按压。对患者进行恰当肘关节放松运动后,以尺骨鹰嘴为支点将肘部放置于桌面上,并且在患者肘关节处放置一个软垫。护理人员一只手放置于患者手腕上,一只手放置于患者上臂处,双手配合被动屈伸伤肢关节,屈伸范围以患者能忍受最大限度,患者同时需要进行肘关节的自主弯曲和伸展,医护人员同时还可以手法较为轻柔的按摩肘关节伤处及肘关节周围,通常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中药熏洗治疗疗程时长为十天。

  • 标签: 中药熏洗 手法 创伤性关节僵硬 肘关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不同麻醉方法下手法治疗冻结肩时的效果及安全性,以便为手法治疗冻结肩提供较好的麻醉。方法将120例接受手法治疗冻结肩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A组60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B组60例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合静脉镇痛麻醉。结果A组疼痛评分0分49例、1~3分6例、4~6分5例,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0.2%,B组病人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B组病人注药后BP、HR、SpO2、RR有所下降,而A组病人各项指标相对稳定,但麻醉效果不及B组,且麻醉诱导时间明显长于B组。结论手法解冻结肩时,麻醉方法首先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对于肥胖或割变异穿刺困难病人,可在抢救设施完善,对患者做全程循环呼吸监护的情况下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好。

  • 标签: 手法松解 冻结肩 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