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手部屈肌腱修复术患者,病例数82例,随机划分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与康复组(术后康复护理),各组41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82.9%,康复组优良率9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手部屈肌腱修复术患者展开康复护理,手功能恢复效果理想,值得借鉴。

  • 标签: 手部 屈肌腱修复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手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的363例儿童手部肿瘤患者,就儿童手部肿瘤的发病特点、病理性质、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手部以良性肿瘤多见,中间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较少见;软组织肿瘤多于骨组织肿瘤,以血管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色素痣;骨肿瘤以内生性软骨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肉瘤最多。结论儿童手部肿瘤首选手术治疗,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 标签: 肿瘤 儿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提高了术后功能恢复率。方法 对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及时正确指导患者手部功能锻炼。 结果 30例小儿手部伤口瘢痕挛缩畸形术后及时正确进行护理指导,可防止术后继发瘢痕挛缩,早期恢复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小儿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 护理
  • 简介:摘要:机体大强度或不习惯的运动,尤其是离心运动,常常会引起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并在运动后的 2-3天达到高峰,伴有一系列的肌肉结构、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改变,严重时会影响到人们健身及训练的效果。延迟性肌肉酸痛是体育运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修复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大同市二医院收治的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78例,均行外科整形修复术。记录术后3个月手术治疗效果,术后6个月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7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75/78);关节活动度(ROM)、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皮肤坏死,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2/78)。术后6个月,患者总满意度为98.72%(77/78)。结论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给予整形修复手术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术后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整形修复 关节活动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8年5月我们共收治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患者91例,统计手术治疗次数及方式,分析治疗效果。其中一期清创缝合39例;行两次以上手术52例(最多5次),采用负压封闭引流38例、植皮闭合创面11例、皮瓣修复闭合创面8例、截指12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7个月,手功能恢复欠佳。根据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手功能:优26例,良35例,可18例,差12例,优良率为67.0%。结论高压油漆注射伤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手外伤,创口小,伤情重,易漏诊,手功能恢复与就诊时间、受伤部位及受伤范围有关,需要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高压注射伤 油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康复护理 对 手烧伤 患者 手部功能 及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 。 方法:回顾本 科 中 2017 年 5 月至 20 18 年 5 月间 收治的 手烧伤 患者的一般数据 , 通过分析后抽选出 30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包含 15 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康复治疗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 康复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分析将 康复护理 应用于手烧伤患者中的效果。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相比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明显更优,将两组患者相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针对手烧伤患者实施 康复护理 ,可以有效的改善其肢体功能、手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康复 手烧伤 手部功能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手部深度烧伤(HDB)是造成烧伤尤其是严重烧伤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HDB的有效治疗需要烧伤、整形、康复和物理治疗等多学科理念与技术的整合应用。其早期的精准治疗是手部功能达到最佳恢复的基础,治疗目标包括有效预防继发性损伤、尽早封闭创面和早期功能康复等。本文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复外科实践,分析总结HDB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评估及减压治疗、早期切除与皮肤(瓣)移植、围手术期处理与早期功能康复的经验。

  • 标签: 烧伤 皮肤移植 康复 焦痂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尺骨前肌、股外侧肌的厚度和肌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130例患者,按照2017年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组38例、糖耐量异常组47例、糖尿病组45例。采用超声检测尺骨前肌和股外侧肌的厚度,并采用QLAB软件分析感兴趣区肌肉质量。3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3组患者间的尺骨前肌厚度、股外侧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尺骨前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耐量异常组、糖尿病组分别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尺骨前肌肌肉质量和股外侧肌肌肉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与股外侧肌ROI的肌肉质量呈正相关(r=0.233,P=0.008)。糖化血红蛋白与尺骨前肌的肌肉质量(r=0.293,P=0.001)和股外侧肌的肌肉质量(r=0.278,P=0.001)呈正相关。在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白蛋白、血脂这些影响肌肉量及肌肉质量的因素之后,糖化血红蛋白与股外侧肌和尺骨前肌的肌肉质量呈正相关性(β值分别为0.517和0.337,P值分别为0.014和0.041)。结论肌肉质量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就开始变差,接着出现肌肉量的减少;糖化血红蛋白相比空腹血糖与肌肉质量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超声 局部肌肉 肌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对缓解健康成年人高强度抗阻训练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至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及进修人员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两组均通过肱二头肌高强度向心-离心抗阻训练,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在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24 h,治疗组给予DMS干预,对照组给予DMS假干预治疗。在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干预后、24 h后、24 h干预后分别采用VAS评分、肌骨超声进行评估,观察训练前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对DMS在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方面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即刻干预后,治疗组的VAS评分、R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干预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却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RI值仍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干预后,两组的PS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4 h干预后,治疗组的PSV值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分级随着时间延长,其值出现显著性改变(P<0.001),其血流分级值由大到小排序:干预后、训练后、24 h干预后、24 h后、训练前。对照组血流分级随着时间延长,其值出现显著性改变(P<0.001),其血流分级值由大到小排序:训练后、干预后、24 h干预后、24 h后、训练前。结论DMS能够缓解高强度抗阻训练后即刻出现的局部肌肉酸痛和肌肉僵硬,而对于DMS作用于训练24 h后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则无正面影响,反而会加重肌肉酸痛的程度。

  • 标签: 深层肌肉刺激仪 高强度抗阻训练 延迟性肌肉酸痛
  • 简介:摘要: 在我国进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 21 世纪, 来世界各地均致力于病人安全的推动及医疗品质提升,手部卫生已是落实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策略之一,本文针对社区护理人员对于手部卫生执行护理服务进行研究。

  • 标签: 社区护理 手部卫生 医疗品质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 2017年 6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这些患者都需要接受术后修复,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运动康复护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评分、关节总主动活动度,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 ATM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本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修复患者手部肌腱损伤之后,可以采用运动康复的方式治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医患关系的和谐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部 肌腱损伤 运动康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手背深Ⅱ度烫伤患者的护理,通过正确伤口评估、合理选择新型敷料,合适包扎,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结果 经过7天伤口创面的处理,创面完全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结论 烫伤患者必须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方式,采用新型敷料保护创面,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 标签: 手部 深Ⅱ度烫伤 湿性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消毒与院内感染控制情况 , 探讨相应对策。方法 二道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二道区二级以上医院 2018年、 2019年对部分医护人员进行手部采样检测卫生消毒情况 , 分别获得 195份、 197份资料 , 观察手部卫生消毒检测合格情况 , 结合 2018年、 2019年中心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 2019年临床护士合格率均低于临床医生和医技人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8年总合格率低于 2019年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018年Ⅰ、Ⅱ类环境下合格率与 2019年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8年Ⅲ类环境下合格率低于 2019年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8年、 2019年Ⅲ类环境下合格率均低于Ⅰ类、Ⅱ类环境下的合格率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019年感染率低于 2018年感染率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随着手部消毒合格率的提高 , 院内感染率降低 , 临床护士的手部卫生消毒情况较差 , Ⅲ类环境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消毒情况较差 , 有必要加强手部卫生消毒 , 特别是临床护士 , 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部卫生消毒 院内感染控制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热损伤后手部皮肤瘢痕挛缩的特点及矫形治疗。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手部皮肤热损伤后指掌侧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1例(24指)。所有患者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屈曲畸形,患指无法完全伸直,关节总活动度为(152.71±17.41)°。根据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以及皮片(瓣)供区情况,采用瘢痕切除松解、"Z"字改形或瘢痕切除后植皮、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个月,皮片、皮瓣均成活,受累关节得到完全或基本矫正。矫正患指时无需松解神经血管束,其中1例机器热压伤病例合并关节附属结构挛缩。术后关节总活动度为(227.83±28.09)°。术后各患指指端指腹痛温觉、两点分辨觉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亦无血运障碍,基本恢复患手形态及功能。结论明确患指挛缩及受损程度,术前评估时可不必重点考虑指血管神经束挛缩和关节退化问题,与屈曲挛缩角度、范围无明显相关,患指屈曲挛缩矫正后无感觉及血运障碍。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瘢痕挛缩 畸形矫正
  • 简介:【摘 要】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携带情况及细菌种类,监测其洗手效果,评估其执行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对急诊科共 20名医护人员进行手部细菌培养检测,分别在洗手前及洗手后进行采样。细菌鉴定及药敏主要由 VITEK仪器完成。结果:洗手前手部中位菌落数为 2 CFU/cm2,四分位距( interquartile range, IQR)为 1-3.75 CFU/cm2。洗手后中位菌落数为 0 CFU/cm2, IQR为 0-0CFU/cm2。同洗手前比较,洗手后菌落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显示菌种分布较为广泛,以葡萄球菌属及肠杆菌科等条件致病菌为主检出多重耐药菌 3株。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操作中手部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污染,而正确洗手及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清除细菌,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手卫生 医院感染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