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达尔文理论,如果使大量的微生物持续或反复地暴露于抗生,则必然选择出耐药的菌群。随着一种新抗生的投入使用,少则一年即可出现对其耐药的菌株,经过数年的发展,耐药性将会急剧增长,并由此导致抗生作为经验治疗价值的降低。

  • 标签: 抗生素 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靶位改变 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细菌抗生耐药机制及其控制策略。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多重耐药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BD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仪器进行鉴定,分析医院细菌抗生耐药机制及其控制策略。结果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106株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6%;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占11%,其他占18%;以大肠杆菌为例病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强,占90.5%,药物属于细菌耐药率>75%的抗菌药物。结论随着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细菌抗生耐药性较强,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采用抗菌素前应该加强病原菌检测,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必要时联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多重耐药病原菌 抗生素耐药机制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多重耐药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细菌细菌抗生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中采用BD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仪器进行鉴定,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将得到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共分离出2106株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346例,占16%;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240例,占11%,其他共378株,占18%;以大肠杆菌为例,病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强,占90.5%,药物属于细菌耐药率>75%的抗菌药物;头炮呋辛酯、哌拉西林等药物细菌耐药>50%的抗菌药物,头炮他啶细菌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结论细菌抗生耐药性较强,医院应该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多重耐药病原菌 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根据细菌耐药的研究成果,制订新的抗生应用指导意见临床实践效果。方法2016年3月组建小组,根据细菌耐药机制,调整抗生合理应用管理对策,包括做好病原学的诊断、重视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利用、降低筛选获得性耐药风险、做好药物动力学检测、合理联合用药。结果2016年,住院部医院感染、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联合用药率、高耐药可能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9%、71.5%、38.5%、2.4%、5.6%,低于2015年5.2%、78.5%、42.1%、3.1%、8.1%,2016年病原学检查率58.1%高于2015年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管理对策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抗生的合理应用水平,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

  • 标签: 细菌耐药 耐药机制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深入探讨了抗生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及其对策问题。分析了抗生耐药性的特点,包括耐药性的多样性、进化性和全球性,这些特点使得耐药性问题愈发复杂和严峻。指出了当前抗生耐药性存在的三大问题:临床治疗中抗生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体系不完善以及抗生研发与替代药物的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包括加强抗生使用的监管与教育、完善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体系以及促进抗生研发与替代药物的探索。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有望有效减少抗生的不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从而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和公共卫生安全。

  • 标签: 抗生素耐药性 产生机制 监管与教育 监测与防控
  • 简介:摘要人们普遍认为,抗生就是消炎药,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抗生是天然来源的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药物,而抗菌药是抗细菌药。大家通常说的抗生,指的是抗菌药。细菌对抗生产生耐药性是一种自然生物现象,抗生的广泛应用与滥用加速了耐药性过程。现就抗生耐药机理进行讨论,期望有助于进一步合理应用抗生

  • 标签: 耐药机制 耐药性 抗生素的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细菌耐药机制,探讨临床抗生应用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160例应用抗生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强化临床抗生应用管理后)1106例和对照组(强化临床抗生应用管理前)10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价其临床抗生应用管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0.54%<1.80%)、多重耐药菌检出率(27.31%<42.79%)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0.66%<2.09%)相对更低(P<0.05)。强化临床抗生应用管理后,在用药指导、药物配伍、耐药预警、跟踪监测等方面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以细菌耐药机制为参考,加强临床抗生应用管理,能够为临床抗生的合理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标签: 细菌耐药机制 临床抗生素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菌耐药机制促进抗生合理有效使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用抗生治疗者70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5例)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35例)细菌耐药机制指导,对比效果。结果 医院感染(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生素 细菌耐药机制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是抗生使用量的大国,也是抗生耐药的重灾区,正确认知,适当准确使用,已经上升为国家要务。

  • 标签: 抗生素 耐药性 正确认知 自我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细菌耐药机制指导在促进抗生合理用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用药指导,给予观察组细菌耐药机制指导,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合理使用抗生评分、医院感染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合理使用抗生中使用细菌耐药机制指导,能够提高使用抗生药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耐药机制指导 抗生素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道细菌的抗生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511例,均通过病原学检查,对常见的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比较,并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肺炎链球菌与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最为相关,有比较高的青霉素耐药性,并有逐渐增强的势头。大多数菌株存在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性。结论要加强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的研究,明确病菌的耐药性,密切监测病原、耐药性,以便合理使用抗生对症治疗。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合理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细菌对抗生耐药性及抗生合理使用。方法对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和对比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结果经细菌耐药检查,发现痰液检测结果呈阳性患者比例提高,呼吸道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上升(P<0.05)。结论呼吸道细菌对抗生耐药性应该引起临床重视,加强对呼吸道感染病原细菌以及耐药性检测,合理规范使用抗生

  • 标签: 呼吸道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合理使用 重要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合理使用抗生,预防或者减慢细菌耐药性产生,我院实施了抗生管理措施,探究抗生管理干预对抗生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实施以抗生分级管理授权为中心的抗生管理策略,抗生管理干预期为2016年3-8月,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为干预前期,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为干预后期。选取干预前期13424例患者和干预后期152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干预前期和干预后期抗生使用强度,各类抗生使用情况,以及微生物培养的结果。回顾性分析干预前后我院抗生使用强度变化情况和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结果抗生管理干预后,喹诺酮类抗生使用强度下降最明显,为-75.87%,其次是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抗生的使用强度下降也非常显著。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抗真菌药,糖肽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类的使用强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头孢霉素的使用强度上升了27.65%。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耐药性均显著降低,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降低最为显著。结论实施抗生管理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抗生的使用强度和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有利于抗生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生素管理 抗生素使用强度 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