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术后手指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摘要 随机将68例手部肌腱损伤术后患者分为2组,损伤部位在Ⅰ区13例19

  • 标签: 修复术 屈肌腱 指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改良kessler法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效果。方法对78例132手部肌腱断裂者采用改良kessler法以修复。术后进行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半年,按TAM评价法评定患功能,优72,良47,可13,总优良率为90.2%。结论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肌腱具有抗张力强,缝合处光滑平整,操作简单,术后康复训练开始越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越高。

  • 标签: 腱损伤 康复 kessler法 功能恢复
  • 简介:  我们自1998年9月~2005年2月,对147例205条肌腱断裂的患者,采用急诊显微外科方法修复,同时修复腱鞘、腱周组织,并配合生物材料的应用和早期有控制的功能锻炼,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屈肌腱 急诊显微外科 指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2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修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传统“8”字缝合术)与实验组(21例:微创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手部指屈肌腱损伤 修复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994年。1999年间共收治82例115条肌腱损伤,分析其病史后进行总结;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按TAM法评定疗效,优38例、良36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1.4%。结论手部肌腱损伤显微外科修复加系统的康复治疗,对预防肌腱粘连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指屈肌腱损伤 显微外科修复 功能康复 手部 康复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肌腱Ⅱ区缝合后早期主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核心津下套圈缝合联合周边Halsted缝合法临床治疗71例98,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与其他缝合方法进行对应分析比较。结果优良率达97.8%。在随访期各阶段本法均优于其他缝合方法。结论津下套圈核心缝合联合Halsted周边缝合术后可早期主动活动,粘连率低,疗效显著。

  • 标签: 早期主动活动 指屈肌腱 肌腱粘连 缝合方法 预防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肌腱损伤患者中进行康复护理时加强早期功能锻炼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4年01月~2015年12月因肌腱损伤入住本院进行救治的36例患者,分组后,对照组内18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治疗组内18例则加以早期功能锻炼,对两组护理效果、康复水平进行客观评定。结果两组实施2种护理措施后,对照组18例手部功能活动情况优良率66.67%(12/18),治疗组为94.44%(17/18)(P<0.05)。结论对于肌腱损伤患者,在康复护理工作中加强早期功能锻炼,不仅能加快患者恢复,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其手部功能活动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常规护理 指屈肌腱损伤 康复护理 早期功能锻炼 优良率
  • 简介:肌腱撕脱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型:撕脱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型: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型: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4]对此分型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型,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脱,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型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型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脱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V型屈指深肌腱撕脱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 近端指间关节 撕脱骨折 运动性损伤 骨折片 指屈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照观察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探寻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有效的锻炼方法。方法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行肌腱修复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主动屈指训练组40例52,指导术后早期行患主被动屈伸活动;被动屈指训练组56例71,术后采取保护性被动屈指训练。术后3个月随访,分别测定两组患总主动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主动屈指训练组优20,良26,优良率88.6%。被动屈指训练组优19,良29,优良率67.6%。两组比较x2=5.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功能练习可保证肌腱功能恢复,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对手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屈肌腱损伤 早期 功能锻炼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15岁以下儿童肌腱损伤的修复治疗临效果。方法排除皮肤缺损、血管断裂、肌腱损伤患儿,选取伸肌腱撕裂患儿共50例53。治疗方法均为伤后24小时内行伸肌腱一期修复。治疗效果用ASSH(美国手外科)手指活动能力评定和Miller’s疗效评价系统评定。平均随访时间是2.1年。结果术后患ASSH评定98%患儿为优良,Miller’s疗效评价95%优良。但是长期随访中发现仍有17%患儿存在手指伸直受限或屈曲受限。

  • 标签: 伸指肌腱 儿童手外伤 肌腱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主、被动活动对肌腱Ⅱ区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组,分别采取早期主动活动(early active motion,EAM)和早期被动活动(early passive motion,EPM)方案进行干预,16周后评估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握力(比)、捏力(比)、Strickland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测量患TAM,EAM组为(215.48±22.75)°,EPM组为(191.00±33.15)°,P<0.01;EAM组的握力比为(78.33±19.63)%,显著优于EPM组(60.89±24.71)%,P<0.05;EAM组Strickland评分的优良率为100%,优于EPM组的优良率76.1%,P<0.05。两组的捏力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被动运动相比,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可获得更好的手指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 标签: 腱损伤 康复 早期主动活动 屈肌腱
  • 简介:目的:探讨防止肌腱断裂术后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对34例48条屈指肌腱术中的修复、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为评定标准.结果:术后共随访3~6个月,疗效优者20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达91.2%.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高质量的缝合,再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的预防肌腱术后粘连.

  • 标签: 腱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这些患者都需要接受术后修复,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运动康复护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评分、关节总主动活动度,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ATM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本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部肌腱 损伤修复术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这些患者都需要接受术后修复,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运动康复护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评分、关节总主动活动度,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ATM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本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部肌腱 损伤修复术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刀治疗肌腱腱消炎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之间接收的肌腱腱鞘炎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下来,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而研究组则采用针刀松解术,并在两组之间比较临床应用的效果。结果:在近期和长期治疗效果上,研究组的表现明显超过了对照组。(P<0.05)。从并发症的角度分析,两组差异性不大(P>0.05)。结论:针刀疗法对于肌腱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成功率极高,远期疗效突出,没有并发症风险,安全系数极高,因此,可在临床领域积极推广。

  • 标签: 指屈肌腱腱鞘炎 针刀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