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胆损伤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与实验组43例(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5.3%)与对照组(79.1%)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实验组(7.0%)与对照组(23.3%)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胆外科患者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以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损伤控制性手术 肝胆外科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作,关键是质量控制,而沥青混凝土面层是最重要的路面结构层,它不仅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而且要经受自然因素(日光、温度和水等)和其它人为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因此搞好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建成具有代表高速公路最终质量标志重点施工项目之一。

  • 标签: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防裂措施 问题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急诊外科多发伤在救治中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86例,遵照双盲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3例,分别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与传统急救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率为97.67%,与对照组的76.74%相比优势明显;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差于实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中有可靠效果,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外科多发伤 损伤控制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肝胆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实行损伤控制手术,对照组50例患者实行常规Ⅰ期手术。对2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以及病死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3.84%、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5.77%以及病死率1.9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Ⅰ期手术,损伤控制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肺部感染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降低病死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损伤控制手术 肝胆外科 疾病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脏创伤效果。方法: 24例患者平均分为 2组,每组 12人,分别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方式和传统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中实验组12人,治愈 11人,占比 91.67%,有不良反应者 1人,占比 8.33%,死亡者 0人。对照组中实验组 12人,治愈 8人,占比 66.67%,有不良反应者 3人,占比 25.00%,死亡者 1人,占比 8.33%。 结论:采用DCS进行治疗的效果好于采取传统方式的治疗效果,该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传统治疗方式 实验比较分析 手术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前组采用常规护理;后组以损伤控制理论为指导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86.67%,对照组56.67%(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中,以损伤控制理论作为指导依据,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损伤控制理论 骨盆骨折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中,选取52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损伤控制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治疗损伤控制组患者。结果损伤控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损伤控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4%,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结论在治疗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应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实现对腹腔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有效防范。

  • 标签: 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 严重腹部创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抢救,观察组自此基础上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PT恢复时间和DIC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效果显著,能快速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急诊 外科 多发伤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控制策略在ICU中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共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损伤控制策略,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平均手术时间(13.07±3.55)h,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8.74±2.11)h。对比有明显差异(t=7.264,P=0.000)。干预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43.75%,MODS逆转率45.83%,死亡率0.00%,对照组MODS发生率64.58%,MODS逆转率25.00%,死亡率10.42%,两组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机械通气率60.42%,对照组机械通气率64.58%,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损伤控制策略在ICU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损伤控制策略 ICU 严重多发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损伤控制理念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重症高处坠落伤病患5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实验组急诊救治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对照组实行常规救治。分析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体温、狼疮抗凝物质和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为(11.3±0.3)s,明显比对照组的(16.1±1.5)s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重症高处坠落伤病患的急诊救治工作当中合理运用损伤控制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促进生命体征改善。

  • 标签: 重症高处坠落伤 应用价值 损伤控制理念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4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腹部损伤具体情况及时选择适宜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2、34.877、6.071,P<0.05)。观察组最高温度、乳酸消除时间、凝血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0、31.097、22.087,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可有效缩短严重腹部创伤救治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阻断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障碍三者间的恶性循环,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严重腹部创伤 救治 损伤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对光反应以及瞳孔大小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则需要对其视野以及视力进行检查。结果本次研究的8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有2例患者合并视神经损伤。结论护理人员对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准确且及时的掌握有助于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视神经损伤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配合护理干预在急诊腹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2名急诊腹部外伤患者。对照组实施基础急诊护理。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理论配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P<0.05)。观察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体温相比较,观察组有所优势,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损伤控制理论患者在救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方法优于常规护理,这充分表明了损伤控制理论治疗的优势性,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损伤控制理论 急诊腹部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肝胆外科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肝胆创伤患者62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分别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治疗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为96.44%、,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与对照组的77.42%、35.48%相比优势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治疗中有可靠效果,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胆外科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本文对耐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试验件热处理工艺及典型件变形控制进行了研究,对热处理后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TC4-DT钛合金的适宜热处理工艺参数及有效控制试验件的变形。

  • 标签: TC4-DT钛合金 热处理 变形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NF-α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分析。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ICU治疗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TNF-α水平和CK-MB、cTnT水平,分析TNF-α与CK-MB、cTnT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NF-α、CK-MB、cTn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与TNF-α比较,cTnT与TNF-α比较,r值分别为0.9521、0.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有一定关系,其水平越高,心功能损伤程度越重,临床可将TNF-α水平作为防治心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心肌功能损伤 TNF-&alpha 水平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当归多糖对镉染毒大鼠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中药对镉染毒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镉(1.5mg·kg^-1,每周5次,连续5周)建立大鼠镉染毒模型,同时模型大鼠灌胃给予当归多糖(20mg·kg^-1),每天1次,连续5周;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计算胸、脾、肝指数。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采用MTT法,血清AST、ALT、LDH活性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血清IL-2和TGF-β1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肝组织镉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当归多糖可以增加胸脾指数(P〈0.05);明显增强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NK细胞杀伤能力(P〈0.01);明显增加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血清TGF-β1含量(P〈0.01);明显降低血清AST、ALT、LDH活性(P〈0.05或P〈0.01);明显降低肝组织镉含量(P〈0.01);明显增强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当归多糖对镉染毒大鼠的免疫损伤和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功能、调节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有关。

  • 标签: 当归多糖 免疫损伤 肝损伤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损伤控制在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之间214例我院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骨科损伤控制,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在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99%,高于对照组61.68%,并发症发生率3.27%低于对照组29.90%,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予以骨科损伤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四肢多发骨折 治疗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