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产程标准对临床问题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产妇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n=52,AAA组采用旧产程标准,BBB组采用产程标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不同时间点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 BBB组产妇的潜伏期和第一产程时间长于AAA组,P<0.05;BBB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Apgar评分均高于AAA组,P<0.05。结论 产程标准的实施有效延长了产妇的产程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对分娩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临床管理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无痛分娩联合产程管理对产妇产程时间、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2022年9月-12月初产阴道分娩者40例,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无痛分娩(药物无痛分娩、非药物无痛分娩)和产程管理。对照组实施非无痛化分娩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结局自然分娩率8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65%(P<0.05),疼痛级别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分娩和产程管理有助于加快产程、减缓产妇疼痛症状,改变初产妇生产结局。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对无痛分娩进行推广,从而提高产妇生产意愿,减少生产副作用。

  • 标签: 无痛分娩 新产程管理 初产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分娩时采用产程标准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其盆底功能与产程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有15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产程标准分组,每组均纳入50例,对照组施以旧产程标准管理;研究组按照产程时间分成第二产程在2-3h与≥3h组,对其施以产程标准管理,重点分析产妇盆底功能指标。结果:在肌纤维强度方面,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3h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强度较2-3h组与对照组低;在肌纤维≤3级比例方面,第二产程时间≥3h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3级比例较2-3h组与对照组高,尿失禁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在产程标准管理下延长第二产程会影响产妇盆底功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需密切监测产程进展,有异常及时处理。

  • 标签: 新产程标准管理 第二产程时长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程标准对产程中临床指征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112例,随机分为采用旧产程标准的对照组(n=56)以及采用产程标准的观察组(n=5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产状况和新生儿预后状况。结果(1)生产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分娩时间(5.1±1.3h)略长于对照组(4.3±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出血量(423.6±11.4ml),产后感染率(7.14%)与对照组的(417.6±10.2)ml、(7.14%)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73.21%,高于对照组的48.2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0.6)分,略高于对照组的(8.6±1.3)分,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标准能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对母婴预后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临床指征 母婴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分娩镇痛初产妇母儿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按照初产妇的健康筛查标准,选取我院于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分娩的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应用产程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第二产程的时长将初产妇分成三组,A组时长低于2h,B组时长为2至3h,C组时长大于3h。比较三组初产妇的产钳应用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的情况。结果:在产程管理下,A组在各项观察指标表现上,均优于B、C两组,因P值小于0.05,故具备基本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程管理下,随着第二产程的延长,产钳应用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会变得越高,且分娩结果出现不良情况的概率也越高。

  • 标签: 新产程管理 第二产程时长 初产妇 分娩镇痛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产程管理自由体位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自由体位待产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传统方法待产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满意度指标。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产程管理 自由体位方式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程处理工作中将产程作为标准的具体方法以及对分娩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初产妇资料100例加以分析,根据随机法将所选病人实施分组,给予对照组旧产程标准指导产程处理,给予研究组病人产程标准作为指导,对比两组病人的分娩结局,将所得各项数据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总产程时间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剖宫产率、产后发热率、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和旧产程对比,产程标准能够显著提升产程质量,改善初产妇分娩结局,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产程处理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标准下总产程大于24h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且总产程超过24h的产妇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且总产程小于24h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产程标准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显著更高(P<0.05),两组产褥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阿氏评分、脐部动脉血PH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产程标准管理实践的过程当中,当孕妇总产程超过24h时不会增加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以及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但是会增加产妇发生尿潴留、产后出血及产钳助产的风险及比率。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总产程 母婴结局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程标准管理下无痛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筛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本院经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产妇3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186例。对照组产程标准管理下未经分娩镇痛处理,而观察组主要采用产程标准管理下无痛分娩方法。统计两组产程、催产素利用率、剖宫产情况及产后孕妇出血量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总产程(161.28±20.34)min,短于对照组的(182.09±35.31)min;观察组宫口全开时间(118.32±13.27)min,短于对照组的(220.47±40.18)min;观察组剖宫产前试产时间(797.43±29.57)min,长于对照组的(720.60±48.2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5、11.935、7.716,均P<0.05)。观察组催产素使用率42.47%(79/186),高于对照组的33.50%(6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7,P<0.05)。观察组中转剖宫产、产钳或胎头吸引助产率分别为6.45%(12/186)、4.83%(9/186),低于对照组的34.00%(68/200)、10.00%(2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6、3.028,均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4.95%(158/186),高于对照组的62.50%(12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7,P<0.05)。观察组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及会阴侧切率分别为3.23%(6/186)、2.15%(4/186)、6.45%(12/186),均低于对照组的9.50%(19/200)、8.50%(17/200)、17.50%(3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2、3.103、5.608,均P<0.05)。两组新生儿PCO2、PO2及p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程标准管理下无痛分娩可有效提高催产素利用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分娩产程情况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而对母婴结局无影响。

  • 标签: 新产程标准管理 无痛分娩 母婴结局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新旧产程标准与处理方法临床应用效果,以此评价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对母婴分结局的影响。方法取2011年3月-2016年9月先后就诊的我院妇产科的3164例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1328例沿用旧产程即处理方法的孕妇为对照组,1836例采用产程及处理方法的孕妇视为观察组,组间比较母婴分娩解决以此评价产程及处理方法在临床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剖宫分娩、会阴切开术、顺产转剖宫、催产素应用观察组孕妇例数分别为196例、154例、66例、206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55例、163例、100例、353例(P<0.05)。结论产程及处理方法在产科应用能大大降低剖宫分娩率,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程干预,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性。

  • 标签: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 临床应用 母婴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产程标准的活动管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1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产程标准予以活动管理。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评估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宫缩痛、腰背痛、下腹压力和焦虑心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宫缩痛、腰背痛、下腹压力和焦虑心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宫缩痛、腰背痛、下腹压力和焦虑心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产程标准予以初产妇活动管理,有利于减轻产妇潜伏期的疼痛感和焦虑心理,提高阴道顺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并赢得产妇对护理的更高认可。

  • 标签: 初产妇 潜伏期 新产程标准 活动管理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标准实施以来,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剖宫产病历的临床资料及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两年在产程管理上,采用产程处理理念后,剖宫产病历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新旧产程的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比分析4年来剖宫率的变化。结果旧产程实施中平均剖宫产率38.5%,产程实施后平均剖宫产率30.5%,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结论产程实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可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产程 剖宫产 标准 指征
  • 简介:目的讨论分析产程标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及对产房工作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产程实施前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产妇5742例作为对照组,产程实施后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产妇587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顺转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顺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标准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顺转剖宫产率,对新生儿短期无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但随着产程时间的延长,对产房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 标签: 新产程 临床应用 分娩方式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正>SonoVCADlabor(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产程监测系统)是帮助您监测产程进展的好工具。目前,监测产程进展主要是通过医生将手指深入阴道内检查宫口来进行,这一方法具有高度主观性。作为对产程中的手动检查结果的支持

  • 标签: 产程进展 产程监测 监测系统 计算机辅助 三维超声 阴道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月从我院选取50例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第二产程时限大于3h为观察组,在同一时间从我院选取50例第二产程时限<3h的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较低,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会阴侧切发生率均显著较高(P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第二产程时限 妊娠结局
  • 作者: 李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重庆401520
  • 简介:分娩是每个产妇必经的生理过程,分娩疼痛是生理性存在的事实,若疼痛非常剧烈则可能会影响母婴结局。实施分娩镇痛有利于帮助产妇降低疼痛感,提升自然分娩率。但是与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产妇的使用分娩镇痛的人数较少,剖宫产率较高。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医疗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产妇选了镇痛分娩。但是,单纯的给予镇痛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在产妇分娩的整个过程中还应当给予全面的管理护理,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 标签: 产程;分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