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产程管理自由体位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3

基于新产程管理自由体位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仲惠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新产程管理自由体位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211-2021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自由体位待产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传统方法待产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满意度指标。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以及顺产分别为6.00%94.00%,对照组剖宫产以及顺产为13.00%87.00%。且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50.%低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均为100%P0.05结论:针对临产孕妇实施自由体位待产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孕妇分娩疼痛,增加孕妇舒适性,减少剖宫产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分娩推广。

【关键词】新产程管理自由体位方式分娩结局影响

第一产程作为孕妇分娩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通常是指从规律的宫缩开始到宫颈口开全的过程,新产程管理是指有规律的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大5cm为潜伏期,以宫口扩张6cm作为活跃期的起点标志,初产妇>20h,经产妇>14h定义为潜伏期延长。在这过程中可运用各种体位管理方法帮助孕妇来缩短产程时间不仅有助于提高顺利的自然分娩,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减少孕妇剖宫产[1]。传统待产过程中,孕妇在第一产程中需要保持传统体位姿势,例如仰卧位姿势,这种情况并不满足所有孕妇分娩需求,因此易增加孕妇分娩过程中产程时间的延长和不适度的增加[2]。随着新产程管理的深入,自由体位分娩方式逐渐应用于孕妇分娩过程中,通过第一产程运用自由体位姿势,由助产士进行一对一看护,给予孕妇科学的体位姿势指导,针对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以及孕妇感受进行体位姿势指导,以起到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剖宫产率作用,从整体上提高孕妇分娩舒适度和安全性的体验,减少产后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3-4]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211-2021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自由体位待产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传统方法待产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8.31±2.40)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28±1.25)周;对照组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28.36±2.45)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27±1.20)周。对比两组产妇数据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参与本次研究的孕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研究。纳入标准:(1)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2)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3)无孕期高危因素(4)有一定文字及表达能力;(5)年龄18岁。排除标准:(1)四肢不能自主活动;(2)存在精神疾患或沟通障碍;(3)使用分娩镇痛;(4)存在严重的并发症;(5)拒绝医学观察。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待产。产妇在进入到第一产程后,以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且限制产妇起床自由活动。助产士全程关注产妇产程情况以及胎心音情况,指导产妇正常的呼吸技巧,减缓产妇产前的疼痛,当宫口完全开时,送入产房,指导产妇上产床,并采用保持截石位进行分娩。

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姿势待产。先进行孕前指导和宣教,告知注意事项,在有不规则腹痛时嘱其丈夫陪伴孕妇,并且扶持孕妇在宫缩间隙时在病房内适当地进行自由活动,当孕妇出行规律性宫缩后(10分钟达到3次及以上宫缩,并且宫缩时间持续30秒,宫口开2-3cm后进入待产室),助产士积极为产妇讲解关于自由体位分娩的相关知识,并且依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辅助产妇进行分娩体位姿势保持。第一产程:孕妇处于第一产程,由专业助产士指导自由体位待产,如侧卧位、跪位、站位、坐位、蹲位等。需要注意助产士需全程陪同在产妇身边,并密切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防止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第二产程:该阶段需要结合孕妇情况使用针对性的分娩工具,当孕妇出现宫缩后需要将床头抬高,以半卧位姿势为主,指导患者匀速呼吸,当胎儿头部娩出后,同样需要积极指导孕妇保持截石位,这样更能利于产妇分娩。如果孕妇胎先露半入盆,胎膜已破,助产士可以辅助产妇采用侧卧位姿势,并且将软枕放置在两腿部之间,减轻腿部紧张感,降低胎儿头部对宫颈的压迫,以此减少患者分娩疼痛。针对枕后位孕妇,过程中采用侧俯卧位,这样能够确保胎儿正常分娩,除此之外,助产人员需同样需要指导孕妇采用侧卧位半坐卧位等姿势,并且指导孕妇正确的呼吸技巧,直至产程结束。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疼痛、第一产程、新生儿窒息情况

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010分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说明产妇疼痛越强。第一产程,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开全的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采用新生儿

Apgar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2)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

分娩方式:记录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顺产、产钳助产、剖宫产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由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分娩顺利性、分娩安全性、新生儿出生质量,自然分娩情况。

3)观察两组分娩护理满意度

满意度评估由科室自制分娩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90-100分,70-89分,60-79分,0-59分分别代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5数据处理

利用SPSS 22.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例(%]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表格

2.1两组疼痛、第一产程、新生儿窒息情况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9.018/18.119/28.284P<0.05)见表1

1两组疼痛、第一产程、新生儿窒息情况(±s

组别

VAS(分)

第一产程(h

新生儿Apgar评分(分)

对照组(n=200

6.55±1.26

8.65±2.48

9.98±0.01

观察组(n=200

4.37±1.02

4.47±2.12

10.00±0.00

t

19.018

18.119

28.284

P

<0.001

<0.001

<0.001

2.2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以及顺产分别为6.00%94.00%,对照组剖宫产以及顺产为13.00%87.00%。且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50.%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9/3.896P<0.05)见表2

2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比较(%

组别

分娩方式

产后出血

剖宫产

顺产

对照组(n=200

12(6)

188(94)

10(5)

观察组(n=200

26(13)

174(87)

3(1.5)

χ2

5.699

3.896

P

0.017

0.048

2.3对比两组满意度情况

2.3对比两组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200名产妇均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度100%,对照组非常满意196例,比较满意2例,一般满意2例,满意度均为100%,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对比两组满意度情况(%

组别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对照组(n=200

19899.00

21.00

00.00

200(100)

观察组(n=200

200100.00

00.00

00.00

200(100)

χ2

/

/

/

/

P

/

/

/

/

3讨论

现阶段剖宫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女性分娩中,该种分娩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难以自然分娩的产妇遇到的问题,进而保障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但是受到多因素影响,导致近年来人们对于剖宫产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但是剖宫产过程中同样易导致产妇出现应激反应,增加不安全性[5]。因此临床中需要积极加强关于自然分娩的研究工作。卧位姿势作为自然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中常见的待产姿势,该种待产姿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产妇腹部血管产生压迫,影响产妇分娩安全,不利于胎儿身体健康,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关于产程过程中产妇的体位姿势保持情况研究工作[6]

自由体位待产指在产程中鼓励产妇根据自身意愿和喜好自由选择舒适体位,产妇可采用卧、跪、趴、立、走、坐、蹲等不同体位,而不是一直仰卧在床或被迫固定某种体位[7]。该种待产姿势的实施能够满足不同分娩时间产妇分娩的要求,对于提升产妇分娩安全性有重要积极作用[8]。分析此次研究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产妇在待产过程中利用自由体位姿势分娩,能够结合产妇自身情况,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更加具有舒适性。而且针对异常胎儿方位情况,能够通过不同体位姿势进行调整,加快第一产程,减少医疗干预,与此同时,自由体位姿势待产符合产妇自身身心需求[9]。例如采取直立的姿势,利用的重力作用,可促进胎头下降,并引起反射性宫颈扩张,进而加速产程,减少产妇分娩过程中不良情况出现,减少分娩疼痛感,提升新生儿出生质量[10]

综上所述,产妇待产过程中采用基于新产程管理自由体位方式,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产妇分娩安全性,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安然.自由体位分娩新产程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6):86-88.

[2]沈娟华,周少飞,方晶晶.基于自由体位的分娩方式对产妇自身产程变化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05):814-817.

[3]何玉英,黃利川,区少心,柯晓丹.自由体位分娩过程中采用新的产程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5):56-57.

[4]卢怡洁.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探究[J].母婴世界,2020(27):25.

[5]朱斌相,张文霞,马燕娜.自由体位配合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0):3760-3763.

[6]吴柳.自由体位联合分娩球运动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6):5313-5314.

[7]王保红.分娩球与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初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09):1483-1484.

[8]梁仲云.第二产程采用自由体位配合个性化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1):90-92.

[9]王晓蕾,张丽萍,胡迎春,王连云.基于新产程管理模式研究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对盆底功能损伤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1):92-94.

[10]胡胜男.导乐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及产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9):3571-3574.

课题名称: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的临床研究分析

课题编号:QYH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