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常遇晴 钟秋婷 侯永恒 颜景海 宋健平 吕芳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中心 510405,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旋毛(Trichinella spiralis, Ts)感染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6 ~ 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22 ~ 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Ts单感染组(Ts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PbA单感染组(PbA组),每只小鼠于实验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 × 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PBS);Ts与PbA共感染组(Ts+ PbA组):每只小鼠于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后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 × 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PBS溶液。每组16只小鼠,其中每组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率。PbA组和Ts+ PbA组于感染PbA后第3天起每隔1天取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涂片,进行吉姆萨染色,光镜下计数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Ts后第135天和/或感染PbA后第15天处死小鼠,称取小鼠体重和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取感染Ts小鼠的新鲜膈肌制作肌肉压片,光镜下观察Ts幼虫囊包;光镜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比较各组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中F4/80+枯否氏细胞表达水平。结果感染Ts、PbA后,光镜下分别观察到膈肌组织中的Ts幼虫囊包和红细胞内的PbA。感染PbA后,PbA组和Ts+ PbA组小鼠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PbA组比较,Ts+ PbA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PbA后的第11、15天均较低(%:27.104 ± 7.623比45.032 ± 9.849,60.218 ± 2.776比76.778 ± 6.351,P均< 0.05),小鼠肝脏指数和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也均较低(P均< 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Ts+ PbA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纤维化阳性面积显著高于PbA组(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s+ PbA组小鼠肝脏组织中F4/80+枯否氏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PbA组(P < 0.01)。结论慢性Ts感染可降低PbA共感染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PbA感染率,增强肝脏组织F4/80+枯否氏细胞的表达,减轻肝脏免疫病理改变。

  • 标签: 小鼠 旋毛虫 伯氏疟原虫 肝脏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马尾松是广西主要造林树种,通过营造大面积马尾松人工林,促进了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与稳定,但培育马尾松并非易事,马尾松毛虫极大地危害了马尾松的生长。在广西地区,马尾松松毛虫的存在由来已久,而且是广西马松尾林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威胁了广西人工林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林业工作经验,深入分析马尾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马尾松 松毛虫 生物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赤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是长白山植物区的代表树种,这一类树种不仅分布广泛,还体现出了极高的经济性,与此同时,赤松材质较为坚硬,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快速适应,所以,提高对赤松的栽培、培育,有助于推动我国林业更好的发展。但在栽培和种植过程中,赤松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影响着种植效益。对此,本文阐述了赤松病虫害的控制要点,并对赤松毛虫与赤松梢斑螟所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具体防治方法,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强赤松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成效。

  • 标签: 赤松 赤松毛虫 赤松梢斑螟 危害 防治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58岁。双下肢水肿伴尿中泡沫增多1月余。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病程,急性加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82×109/L)和百分比升高(38.9%),血清IgE升高(639.24 KU/L)。肾组织活检病理光镜呈急性间质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电镜符合足细胞,肾间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沉积。既往有颏下淋巴结肿大并行切除术,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及肾组织活检穿刺病理均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符合Kimura。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点滴3 d后口服泼尼松60 mg/d,治疗6周患者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

  • 标签: Kimura病 足细胞病 肾病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小残留(MRD)是评估白血疗效的重要参数之一,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和生存密切相关。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MRD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选择方面的代表性报道,从MRD角度总结了白血的诊疗新进展。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微小残留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艾滋属于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疾病,结核也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大致死疾病,当艾滋与结核合并后,在加重病情的同时会对机体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经流行病变研究发现,艾滋会因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而引发结核,因此,结核病患者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从而增加了艾滋合并结核,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因此,做好艾滋合并结核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要。本文针对艾滋合并结核病防治措施开展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防治 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1例坏死性结节样肉芽肿(necrotizing sarcoid granulomatosis,NSG)病例的病情演变进行讨论。患者男,29岁,2019年4月15日因“左侧胸痛2周”就诊于北京胸科医院,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CT引导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慢性肉芽肿性炎,临床考虑结核,2019年4月20日给予抗结核治疗。2019年5月20日,经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会诊,提示肺肉芽肿性疾病,需进一步结合临床,遂维持抗结核治疗。2019年7月8日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较前进展,同时患者出现双侧上眼睑肿痛,2019年7月29日眼眶增强磁共振提示泪腺炎,再次病理会诊,确诊为坏死性结节样肉芽肿,口服泼尼松龙治疗,治疗1个月眼睑肿痛好转后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龙,2019年9月20日患者眼睑肿痛复发,再次口服泼尼松龙并逐渐减量维持治疗,2020年1月7日,复查胸部CT、眼眶CT较前明显好转,建议低剂量泼尼松龙维持治疗6个月,定期复查胸部CT。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银屑是临床上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红斑鳞屑类疾病。本文通过查阅古代文献总结了银屑的病名:白疕、干癣、蛇虱、松皮癣,及其演变的原因。目前银屑的发病机制尚不明朗,本文通过查阅总结希望更加系统的对其机进行认识,并对临床的治疗的规范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中医 病名 病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