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潘纯 张伟 夏家安 刘宏 杜斌 邱海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南京 210009,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急诊科,福州 350025,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五楼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1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 10073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已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呼吸辅助治疗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ARDS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使用呼吸功能支持治疗而导致气管插管延迟,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了解创通气使用指征和禁忌,早期识别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适时终止创通气转为有创通气是目前临床医师亟需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创通气 高流量氧疗 有创机械通气 肺损伤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我们对比了常见的呼吸支持模式,包括 Nasal prong oxygen therapy(nPOT)和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结果显示,nPOT和 nIPPV 都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指标和通气能力。然而,nIPPV 在减轻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和降低气管插管率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支持模式对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模式
  • 简介:摘要为了减少插管和机械通气相关的不良反应,呼吸支持(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NR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不断增加。高频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IHFV)作为一种较新的通气方式,旨在将高频通气的功效与支持相结合。该文介绍NIHFV特别是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的基本原理,阐述其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支持 无创高频通气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正压呼吸机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 年6 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00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50 例采取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治疗;研究组50 例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PaCO2、PaO2、SpO2、SaO2、疗效。结果治疗前,组间心率、呼吸频率、PaCO2、PaO2、SpO2、SaO2 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结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无创正压呼吸机 急性呼吸衰竭 血氧指标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减少或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更好、更有效的创通气模式高频振荡通气结合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高频通气的优点,可以迅速改善氧合、有效清除二氧化碳,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创通气模式,国内外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已相继开展应用。本文对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无创高频通气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NIPPV组治疗72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辅助通气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两种呼吸支持治疗方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中,将随机选取7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RDS症状,为此需对其实施呼吸支持治疗。本次研究中选取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呼吸支持方法,并采取随机数字法将7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配为两组,分别使用HHHFNC及NCPAP,并比较不同呼吸支持方法下对RDS的疗效。结果:对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治疗指标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显示两种不同呼吸支持治疗方法下,HHHFNC组的开奶时间、有辅助通气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总用氧时间等指标均优于NCPAP(P<0.05)。同时,在并发症方面,HHHFNC组的鼻损伤、气漏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但在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颅内出血方面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NCPAP,HHHFNC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RDS时可以减少用氧时间,开奶时间用时更短,整体损伤明显更小。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护理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2月在我科收治的呼吸障碍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同时予舒适护理。结果在使用呼吸机给予患者舒适护理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呼吸障碍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了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时间区间: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择了6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有3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了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了无创通气治疗。对比2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消化道出血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低(P<0.05);患儿治疗期间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概率相比,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两组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中,采用呼吸支持治疗,在整体治疗效果上表现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以稳定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期间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经治疗患儿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道综合干预 无创通气 并发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1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34±9.58)h、(75.31±7.65)h、(12.15±1.78)d,发生肺损伤1例,脑出血1例,肺出血1例。结论: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血气分析,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救治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收集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呼吸救治COPD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呼吸衰竭 昏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医院中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呼吸衰竭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了更为优质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呼吸支持模式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DP ) 及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4 例 早产儿, 均需接受呼吸支持,其中 42 例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作为对照组,另 42 例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模式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 BDP 率与 生物学 指标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 BDP 率为 9.5% ,对照组的 BDP 率为 4.8% ,统计学意义( P>0.05 ); 出生后 3d , 观察组的 IL-6 ( 210.52±205.17 )、 IL-10 ( 1891.05±1841.25 )均高于对照组( 10.62±2.25 )、( 59.42±35.14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出生后 3d 的 TNF-α 水平方面,观察组( 12.30±7.28 )与对照组( 11.83±7.86 )比较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选用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可提高炎症介质水平,但不会降低 BDP 率。

  • 标签: 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呼吸支持治疗的方式及临床疗效,对整体临床疗效予以讨论。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n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支持治疗。针对2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评价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不同治疗方案的运用和比较,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呼吸支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且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中的护理方法,并经行总结。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呼吸衰竭且达到使用呼吸接标准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结果实验组治疗前体液PH值7.02±1.6血浆氧分压5.2±3.5血浆二氧化碳分压8.4±2.1;治疗后体液PH值7.29±1.3血浆氧分压10.2±3.1血浆二氧化碳分压5.9±1.3。对照组治疗前体液PH值7.09±1.3血浆氧分压6.0±2.1血浆二氧化碳分压8.5±1.8;治疗后体液PH值7.12±1.6血浆氧分压血浆9.0±1.1二氧化碳分压7.2±1.6。以上资料除照组组治疗前后统计学意义外,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中的护理方法在采用基本护理手段同时提供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和面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护理 临床研究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