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常规教育具体是指幼儿要能够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尤其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处于常规教育的关键阶段。为此,如何做好幼儿园小班日常活动常规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阐述幼儿园小班日常活动常规教育的相关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小班幼儿的持续健康成长。

  • 标签: 幼儿园 小班 常规 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得到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未来有着长足的发展,因此,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如何提升教学活动实效性,让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习活动中体会环境、学会知识、培养能力、全面发展,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指导原则作为出发点,从幼儿园实际领域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出发,提出教学活动设计优化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幼儿园 教学活动 方法策略
  • 简介:摘要: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在此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给他们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们教师必须先丰富幼儿的生活,再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宽松的谈话氛围;在日常谈话中、在阅读中时刻注意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孩子发展语言的黄金阶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诱导孩子想说、敢说、会说,充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 标签: 幼儿  语言能力
  • 简介:摘要: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扬,是每个国家的性格特征。将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引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道德品质,使其在体验传统的同时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从而使其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中体会到这种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从幼儿日常活动中挖掘民间传统的重要作用,对如何把民间传统的传承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简要的论述。

  • 标签: 日常活动 民族文化
  • 简介:摘要:随著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父母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儿童的健康成长必须幼儿阶段开始。而幼儿教师则担负着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协助幼儿更好的去探索这个世界。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户外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幼儿的体质和个性的养成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明确要将户外游戏渗透进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教育中,以此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 标签: 幼儿园 户外游戏 日常生活教育 有效结合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及方案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选择某医院康复医务室临床护理合格的40名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适当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治疗30分钟/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6周。采用 Berg平衡量表 (BBS)评估病人的平衡功能,改进 Barthel指标评价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行走量表(FAC)评价病人的行走能力,实验组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常规的康复方法比较,在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过程中,采用锻炼后的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运动再学习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论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脑瘫患儿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DL、GMF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并将其扩展到家庭护理当中,有助于减轻孩子家庭的经济负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语言表达能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幼儿期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语言上。本篇文章重点介绍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标签: 幼儿教育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协作式团队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在活动训练中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活动训练中采取协作式团队护理。比较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FIM)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上述2项评分在护理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实施协作式团队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功能独立性与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协作式团队护理 脑卒中 活动训练 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工作记忆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包括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及上肢机器人虚拟情境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工作记忆训练(主要包括活动记忆训练和回忆任务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分别采用连线测试A(TMT-A)、连线测试B(TMT-B)、额叶功能量表(FAB)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64(WCST-64)评估2组患者执行功能情况,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测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MT-A、TMT-B、FAB、WCST-64及FIM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观察组TMT-B评分[(205.47±38.88)分]、WCST-64测试结果、FAB评分[(12.43±2.27)分]及FIM评分[(78.17±12.62)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8周后发现观察组TMT-A评分[(92.95±26.70)分]、TMT-B评分[(174.13±32.03)分]、WCST-64测试结果、FAB评分[(14.26±2.45)分]及FIM评分[(88.30±13.46)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工作记忆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执行功能 工作记忆 脑卒中 上肢 日常生活活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日常姿势管理对混合型脑瘫儿童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后活动能力影响的重要性,规范其具体的实施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30名混合型脑瘫患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只在医院进行常规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而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外,增加培训家长在住院期间和日常生活中的姿势管理指导。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项)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和异常姿势改善情况。结果:15名观察组的患儿较对照组的患儿运动功能和异常姿势明显改善,各项分值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日常姿势管理对于混合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影响很大,科学正规的康复训练配合良好的日常姿势管理,能让混合型脑瘫患儿在获得和学习新的运动功能时进步更快。

  • 标签: 姿势管理 混合型脑性瘫痪 中西医综合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日常姿势管理对混合型脑瘫儿童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后活动能力影响的重要性,规范其具体的实施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30名混合型脑瘫患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只在医院进行常规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而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外,增加培训家长在住院期间和日常生活中的姿势管理指导。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项)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和异常姿势改善情况。结果:15名观察组的患儿较对照组的患儿运动功能和异常姿势明显改善,各项分值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日常姿势管理对于混合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影响很大,科学正规的康复训练配合良好的日常姿势管理,能让混合型脑瘫患儿在获得和学习新的运动功能时进步更快。

  • 标签: 姿势管理 混合型脑性瘫痪 中西医综合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探究对患者实施全程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4例脑卒中患者为例,时间为2021.01-2022.08之间,将84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2例)。应用常规康复措施给参照组,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全程管理。结果:通过对参照组和试验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观察组的整体掌握率为90.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提升全程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效果。

  • 标签: 活动能力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作式团队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11——2022.05期间收治的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0名,通过随机分组法平均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5名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协作式团队护理。对比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Barthel、FIM评分更高,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开展协作式团队护理工作,可提高其独立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建议普及。

  • 标签: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协作式团队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的急性脊髓炎病例为本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病例数为80例。根据1:1比例完成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评比2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不同。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品质团队,开展品管圈活动,以5.3.1打分法选定活动主题,制作流程图及查检表,分析可能造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的原因,绘制鱼骨图,制定科学、有效地改进措施并切实执行。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成功率为25%,开展后为65.6%,开展后明显高于开展前,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品管圈 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日常生活活动(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自行锻炼,实验组则增加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5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E)和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定上肢功能,另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其ADL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45.19±5.62)分和(71.55±6.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Brunnstrom分期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其疗效亦优于单纯的常规作业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动作分析 任务导向性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