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安全吸痰护理在ICU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共50例进行研究,并给予所有病人呼吸机治疗,期间采取安全吸痰护理措施。结果病人的治疗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均得到提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积极采取安全吸痰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 标签: 安全吸痰护理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项护理对行鼻饲的机械通气(MV)患者饮食返流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68例MV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予MV专项护理)、对照组(34例,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MV时间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机械通气期间,干预组的饮食返流率为11.8%(4/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3%(12/34)(P<0.05);此外,干预组的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中可能造成饮食返流的相关隐患,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合理调节体位、改进置管方法及鼻饲方式,准确掌握吸痰时机,可有效预防MV所致鼻饲返流的发生。

  • 标签: MV 鼻饲返流 专项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经验,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的的治疗效果。方法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固定,及时做好吸痰护理,保持气道湿化,配合辅助排痰的护理措施。结果机械通气52例,机械通气时间<3天的20例,>3天的32例,最短的2小时,最长的187小时,平均94小时,均无脱管、堵管的现象发生,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成活47例,死亡3例,放弃2例。结论规范合理的气道护理是确保有效机械通气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新生儿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ICU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镇静镇痛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护理。方法应用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以改善病人的通气和氧合,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结果应用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在临床上广泛成为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生命支持、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结论近几年机械通气技术迅速发展,国内外同行对机械通气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人工气道首选经口气管插管,现就医护配合、气道护理、呼吸机参数调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叙述如下。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随机选取100名机械通气鼻饲患儿,平均分配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儿发生脱管、堵管、误吸、肠胃并发症等情况的例数及概率,并调查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安全护理模式中的机械通气鼻饲患儿,共50例,其中出现脱管2例、堵管0例、误吸1例、肠胃并发症2例;传统护理模式的机械通气鼻饲患儿,共50例,出现脱管3例、堵管1例、误吸2例、肠胃并发症3例,两组患儿的脱管、堵管、误吸、肠胃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的对比结果示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患儿家属的满意调查结果示,观察组共50例,满意32例,一般13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64%;对照组共50例,满意21例,一般20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4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是提高鼻饲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可行方法。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鼻饲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常见呼吸急危重症,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的护理干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治愈率。方法收集应用不同方式的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资料,总结护理要点,对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护理对并发症和痊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护理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防止肺不张,为安全使用镇静和肌松剂提供通气保障,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呼吸机的正确使用,管路无漏气,根据病情需要正确调节通气模式,报警系统完好,根据血气指标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结论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早脱机恢复自主呼吸。

  • 标签: 机械通气报警处理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为探索ICU机械通气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模式,以Kolcaba的舒适护理理念和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为核心,优化常规护理内容,针对主要不良体验进行护理干预。通过重症监护体验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进行分析,该措施在改善患者“人际需要支持”、“治疗与病情信息”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AE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AECOPD患者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老年AECOPD患者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为挽救患者生命,维持有效通气,常常需要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术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使气道内分泌物及时有效排出,有利于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无创性机械通气患者174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数据优势明显,即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的围无创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使患者预后结局良性发展,值得临床扩散。

  • 标签: 护理干预 无创性机械通气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临床效果以及综合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就诊的7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所有患者给予镇痛镇静,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评价镇痛镇静前后患者疼痛评分、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对比两组镇痛镇静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1)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相似,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明显升高,跟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干预后常规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波动幅度大于综合组,P<0.05。(3)综合组镇痛镇静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临床效果确切,有良好镇痛镇静效果,辅以综合护理,可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镇痛镇静 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俯卧位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重症肺炎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体位引流选择俯卧位,改善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腹部听诊、呼吸道分泌物性质和量、胸部X线射片,同时将住院时间缩短了,效果显著。结论在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采用俯卧位进行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俯卧位 儿童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