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实际临床应用,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和综述。结果对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抗菌谱、抗菌作用强度、药动学特点以及临床应用范围等进行明确。结论罗红霉素主要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耳鼻喉科感染等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罗红霉素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罗红霉素眼用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PVA-124(聚乙烯醇)为主要基质制成眼用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含量,测定波长为482nm。结果罗红霉素线性范围为15~60mg/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00%,相对标准偏差(RSD)=1.91%,眼用凝胶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采用辅料少,工艺简单,适用于医院制剂。

  • 标签: 罗红霉素 眼用凝胶
  • 简介:患者男,25岁,战士。因脚气感染口服罗红霉素片0.2g,每日三次,3d后出现散在头发脱落,呈小斑片状,并范围逐渐扩大,无明显不适症状。经口服黄芪颗粒、活血通脉胶囊、阿塞松片、转移因子胶囊、甲状腺片等药物,外用达霖森搽剂等综合治疗,一月后脱落头发开始生长,半年后基本恢复。两年后因外伤感染再次使用罗红霉素,又出现头发脱落,从头顶向四周扩散,逐渐加重,头发大面积脱落,再次综合治疗,半年后长出新发。

  • 标签: 罗红霉素片 等综合治疗 头发脱落 脱发 活血通脉胶囊 转移因子胶囊
  • 简介:摘要罗红霉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是极其重要的,罗红霉素是一种对酸较为稳定的可口服的大环内脂类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来源于法国,相继在瑞士以及丹麦投放到市场中使用,罗红霉素的抗菌活性与红霉素是极为形似的,但是国红霉素的半衰期是极长的,而且血药的浓度也较高,吸收较好,维持的时间也较长。我国有许多的研究人员对于罗红霉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一定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 标签: 罗红霉素 药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罗红霉素片,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溶出度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优化。结果最佳处方中预胶化淀粉(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B),泊洛沙姆(C)分别为80mg,40mg,3mg,3批优化处方的样品,以及市售样品在标准介质中15分钟溶出度均大于85%。结论罗红霉素片优化处方合理,工艺简单,溶出行为与被仿样品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罗红霉素片 正交设计 处方工艺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方法:用C18枉,以磷酸盐缓冲液(pH6.O)-乙腈-72: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结果;进样浓度在0.5~4mg/ml范围内与主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9%;重复进样RSD=0.6%(n=5)。结论:本法用于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准确,可靠,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 标签: HPLC法 罗红霉素胶囊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大环内酯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2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予以口服罗红霉素治疗,实验组则在此用药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2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实验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联合应用氨茶碱及罗红霉素,可使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氨茶碱 罗红霉素 支气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实施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本院,且均患有支气管扩张,在2017.06.21至2018.06.30期间录共计录入75例,按照计算机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分组定名为参照组(n=38)、观察组(n=37),分别实施单纯罗红霉素治疗、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在数值上均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对比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时应用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方案,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氨茶碱 罗红霉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实施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本院,且均患有支气管扩张,在 2017.06.21至 2018.06.30期间录共计录入 75例,按照计算机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分组定名为参照组( n=38)、观察组( n=37),分别实施单纯罗红霉素治疗、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在数值上均优于参照组,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对比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时应用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方案,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氨茶碱 罗红霉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维A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70例,口服异维A酸胶丸和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67例,口服安体舒通片和罗红霉素;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结束时两组有效率差异非常显著性(X2=6.63,P<0.01)。结论异维A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痤疮疗效好。

  • 标签: 痤疮 寻常 异维A酸 罗红霉素
  • 简介:目的:建立了HPLc—ELsD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Luna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5%冰乙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至6.5)(700:300,v/v),柱温为35℃。以ELSD为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80℃,空气为载气,流速1.5mL·min^-1。结果:罗红霉素在50.02~200.1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回收率99.3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有效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

  • 标签: ELSD HPLC 罗红霉素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掌握罗红霉素的稳定性特点。方法:通过对罗红霉素分散片在不同湿度、温度和光线的条件下稳定性进行试验和研究,了解其随着时间等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与药物质量相关联的指标变化规律,为罗红霉素分散片上市后的生产、储存和确定有效期的提供重要依据。结果:三批罗红霉素分散片用于上市前模拟试验的包装,将0月、6月试验进行加速,与加速试验相比较,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未见显著变化。经12个月的长期试验考察,与0月相比较,试验要求的相关指标都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通过反复对比试验,试验考察的各项结果均没有体现明显的变化及趋势,药品稳定性良好,可将有效期暂时确定为2年。

  • 标签: 罗红霉素霉素分散片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罗红霉素制剂近红外定性模型的建立方法:利用 OPUS 扫描 52 个国检品种的罗红霉素制剂,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和定性鉴别模型的结果:用 BrookeMatrix-F 近红外光谱仪精确鉴别罗红霉素制剂的两种定性模型,区分不同的制剂。结论:该模型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罗红霉素制剂的鉴别,并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现场筛查。

  • 标签: 近红外 定性模型 罗红霉素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2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0例患者采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1000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做好统计分析。结果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的发生率虽然未出现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用药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最为显著,分别为85.9%和85.0%;同时,罗红霉素组64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59岁占比最多,而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则集中在15-59岁,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对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时,应将用药不良反应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同时,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 标签: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择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不良反应的患者 23例作为 A组,另选取同期发生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 23例患者作为 B组。对比 2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及分级情况。结果: 1级、 2级不良反应 2组无明显差异( P> 0.05), B组 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 A组,两者差异明显( P< 0.05)。 A组与 B组皮疹、肠胃不适、肝胆反应及中枢神经受损等不良反应症状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药物不良反应,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级程度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应加以重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发生的ADR报告5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ADR以胃肠系统损害多见。静脉滴注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可致少数严重ADR。结论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对胃肠与肝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严格静脉滴注的溶媒与溶解稀释程序,用药过程中高度警惕过敏反应,注重用药后的监测。

  • 标签: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维A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和追踪120例中度、重度痤疮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治疗痊愈32例,显效73例,好转15人,有效率达100%。结论异维A酸胶囊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重度痤疮临床疗效明显,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消失或明显减少。但对治疗前已形成的瘢痕无效。

  • 标签: 异维A酸 罗红霉素 中度 重度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