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大,被比喻为“不死的癌症”1。目前是第二代磺脲化合物中较安全有效的药物,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口服类药物2。目前其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在合成过程中,可能带入原料、中间体、副产物等杂质,故紫外分光光度法不能准确地测定含量。因此,选用专属性强的HPLC法,对其能进行有效分离,杂质也不干扰测定,故选用高效液相法。

  • 标签: 格列吡嗪口腔崩解片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控释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52例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前口服控释,3月后比较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用药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下降,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影响。结论控释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副反应少且服用方便。

  • 标签: 格列吡嗪控释片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 作者: 金诚①曲永利①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临床医学教育》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接受磺脲类和/或双胍类降血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W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吡格列酮能明显增加磺脲或胍类降血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代谢,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酮对2型糖尿病的血脂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门诊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组均予糖尿病饮食、适度运动,口服二甲双胍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酮,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PG、HbA1c)、血脂(TG、TC、HDL-C、LDL-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及血脂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酮均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但酮在降低血脂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血脂 干预
  • 简介: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在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给予酮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bA1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bA1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血脂,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TC(总胆固醇)及TG(甘油三酯)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C及TG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吡格列酮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酮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DN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酮治疗,观察组(n=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对照组(54.3%)(P<0.05);两组治疗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酮治疗DN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肾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厄贝沙坦 吡格列酮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司匹林肠溶联合氯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采用阿司匹林肠溶联合氯雷给予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单独阿司匹林肠溶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观察比较采用阿司匹林肠溶联合氯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肠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比较采用阿司匹林肠溶联合氯雷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阿司匹林肠溶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联合氯雷治疗后的全血粘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阿司匹林肠溶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联合氯雷治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频率以及持续疼痛时间,有效缓解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 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氯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抽取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氯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方法来治疗脑梗塞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方法来治疗脑梗塞患者。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有效例数为29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例数为21例,总有效率为7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研究组TC、TG、LDL-C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研究组HDL-C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可进行统计(P<0.05)。结论将氯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方法广泛应用临床上,可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使脑梗塞得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脑梗塞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汀和瑞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西汀组与瑞奈组,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9.2%,瑞奈组的总有效率为86.5%,西汀组略高于瑞奈组,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汀组的2hPG水平明显高于瑞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PG、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汀组治疗后的BMI明显低于瑞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汀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4%,瑞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5%,西汀组明显低于瑞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汀和瑞奈治疗的效果相当,西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体质指数,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初诊2型糖尿病 老年患者 西格列汀 瑞格列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耐药对初治结核和耐药肺结核的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对酰胺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酰胺耐药同时采用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一组,对酰胺耐不采用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二组,对其药物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一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分别为80.00%、85.00%及85.00%,其中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与对照二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酰胺在耐药方案中的地位,理论上酰胺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的细胞内结核菌有效,并且酰胺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可靠性不足。

  • 标签: 吡嗪酰胺耐药 肺结核 疗效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