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40年代,辅仁大学成立了人类学博物馆,随后创办了刊物《民俗志》,登载民俗研究相关论文,此外还开展过一系列相关活动,诸如设立民俗课程与研讨班、宣传动员、实地调查等。这段过去被忽略的重要历史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 标签: 北京辅仁大学 人类学博物馆 《民俗学志》
  • 简介: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民俗研究的主流是超越民俗传承的具体时空,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人群”在具体的时空坐落中对民间文化的创造与享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民俗界开始反思“传统研究范式”下民间文化存在的问题,强调从时空文化背景和语境中考察民俗,在田野调查中观察民俗生活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对民俗研究范式的转换进行学术梳理,将学术反思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研究理论进行探讨,从而使民俗研究符合实际,臻于完善。

  • 标签: 民俗学 研究范式 学术反思 转换
  • 简介:汉语佛经故事是在我国佛典经籍和口头传统中广泛存在的文化文本,自汉魏以来(约公元前1世纪)起,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佛经故事对我国历代儒学、知识分子思想和民间社会的影响远大于佛庙僧讲和佛教典藏,同时也成为我国与亚洲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国家的一种大众共享文化。20世纪以来,在现代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以佛经故事为对象的讨论,曾成为我国公共领域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进入21世纪,受到全球消费文化的市场强势逻辑的牵引,对佛经故事遗产的传承还无可回避地触及我国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包括我国文化传统的多元构成,我国高校宗教学教育的断层与重续,我国佛教寺庙和佛教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另一方面,佛经故事的哲学内涵、佛学人生智慧的用途、佛事仪式的成分和表演的传统等,受到不同政治经济力量的控制,正在成为文化演变与创新中具有复杂动力和特殊地位的叙事文本。在我国这一独特文明体中,在全球化下世界现代文化输出方式经历着激烈转型的时期,如何正确阅读和传承佛经故事原典,如何使之未来传承,是一个充满理论诱惑和实践挑战的学术课题,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教育建设有着迫切意义的现实问题。从民俗的角度开展对佛经故事的研究,可以使用故事类型学和数据库的方法,这有利于发挥民俗的长处。本文以《佛经故事》数据库为个案进行探索研究。

  • 标签: 佛经故事 民俗学 故事类型 数字化
  • 简介:田野作业是民俗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民俗的核心。当代,对于田野作业存在着多维阐释,就广义的田野而言,室内课堂也可以成为田野,通过设置课堂田野语境,课堂模拟田野情景等手段与方式,可以把田野作业纳入民俗课堂实训教学之中,而实施民俗课堂教学中的田野作业,具有邀请传承人进课堂、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课堂表演、活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元路径。

  • 标签: 民俗学 课堂教学 田野作业 路径
  • 简介: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爱沙尼亚语与比较民俗系(简称为塔尔图大学民俗系),自2011年起至今,在印度东北部地区,与印度民俗者和当地大学联合举办国际民俗学术讨论会和工作坊,并组织联合田野调查活动,研究方向有本地宗教、信仰叙事与民间口头叙事等。

  • 标签: 民俗学者 爱沙尼亚 大学 田野调查 印度 东北部地区
  • 简介:中国现代民俗兴起于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日渐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理念、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文化观、多学科交叉研究、本土研究与跨文化对话等方面。回顾上述学术传统,对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教育改革及中外文化交流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国现代民俗学 整体文化观 跨文化对话 民众教育
  • 简介:2014年6月5日至6日,由立陶宛文学与民俗研究所和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比较民俗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国际青年民俗者论坛在维尔纽斯举行。来自俄罗斯、印度、芬兰、瑞典、爱沙尼亚、立陶宛、匈牙利、保加利亚和中国等十多个欧亚国家的近二十名青年民俗者与硕博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并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民俗学者 青年 论坛 国际 纪要 材料
  • 简介:2014年11月1日,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办主办,《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与民俗学科建设圆桌恳谈会”在兰州召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世界宗教研究所叶涛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丁宏、王建民等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高丙中、陈岗龙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萧放、万建中教授,中山大学周大鸣、陈志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敖其教授以及西北各地区高校等50多位有关学科的各路老中青名流学者齐聚金城,在紧凑有序、共识有备而畅所欲言的会风中,以践行为依据、中国特色道路理论为目标,广开言路,简约而热烈地回顾了往昔,总结了经验,实事求是地为发展学科、建立中国学派各自讲述自己故事,达成共圆中国梦的认知共识。

  • 标签: 学科建设 民族学 人类学 民俗学 社会学 《西北民族研究》
  • 简介:民俗研究》常设学术前沿、民俗史论、民间文学、田野报告、学术评论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各种专题栏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凡来稿务请按照下列规范并提供下列内容:

  • 标签: 民俗研究 评价数据规范 专题栏目 新闻出版署 学术前沿 民间文学
  • 简介:本文以烟台市民俗博物馆为例,试论民俗博物馆在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探讨民俗文化繁荣背景下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创新之路。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传承 民俗文化 作用
  • 简介:民俗数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数学和数学教育的新视角,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研究者甚至将其作为基础性的教学手段之一。以非洲日常用品为素材,挖掘其中的几何变换思想,还需要对民俗数学进行必要的教育学转化。应深刻把握民俗数学的教育价值,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整合民俗数学。

  • 标签: 民俗数学 非洲文化 教育学转化
  • 简介:客家族群是台湾的第二大族群,拥有极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本文通过整理台湾客家族群的日常食俗和年节食俗,具体分析了咸菜和板这两种典型食物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弘扬并传承台湾客家饮食文化指明方向.

  • 标签: 台湾客家 饮食民俗 咸菜
  • 简介:本文在以往有关陈列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民俗类陈列的陈列语言的有关问题:一是对陈列语言的各种定义进行分析和界定,并提取出陈列语言的主要特征;二是总结民俗类陈列运用陈列语言的原则;三是具体阐述民俗类陈列运用陈列语言的层次。通过探讨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设计及解读民俗类陈列之陈列语言时应有其独特的标准和方法。

  • 标签: 民俗类陈列 陈列语言 原则 运用
  • 简介:<正>前不久,台湾陆军下士洪仲丘在退伍前被虐待致死一事在岛内引发民怨沸腾。马英九出席洪家于2013年8月4日举行的遗体告别式,当他上完香,想与洪仲丘的姐姐洪慈庸握手时,却"意外"地遭到拒绝。尴尬之下,马英九只能勉强将手搭在洪慈庸的手臂上,以示自己的"诚意"。

  • 标签: 台湾陆军 手搭 遗体告别 社交活动 社交礼仪 马援传
  • 简介:低部生活回到黑夜深喉,回到生命之初回到苍凉,回到隐秘,回到契合的缝隙用原始的手子宫的手,欲望的手,探寻的手抚摸来路与去路回到十三岁。古老的太阳,如永生的父亲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率性的入睡和醒来,仿佛初潮带来的永不再回的纯粹。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作者: 刘晓华刘维政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2-12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2期
  • 机构:刘晓华淤LIUXiao-hua曰刘维政于LIUWei-zheng(淤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延安716000;于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延安716000)(淤HistoryCultureandTourismSchoolofYan'anUniversity,Yan'an716000,China;于PublicAdministrationSchoolofYan'anUniversity,Yan'an716000,China)
  • 简介: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诗经》真实的再现了周代社会的生活、政治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从民俗的角度看,《诗经》是一幅反映周代民俗生活的画卷。《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从岁时节日、婚姻民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展示了周代的民间风俗。

  • 标签: 《诗经》 婚恋诗 民俗事项
  • 简介:一说到求救信号,人们就会条件反射想到“SOS”。许多人认为这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有人将其解释为“SaveOurSouls”(拯救我们的灵魂),也有人解释为“SaveOurShip”(救救我们的船),还有人推测是“SendOurSuccor”(速来援助),更有人理解为“SavingOfSoul”(救命)等。

  • 标签: SOS 救援 求救信号 条件反射 英文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