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73岁男患,因患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输用注射液,输用当晚出现尿频,次日晨起肉眼血尿。咳嗽、咳痰缓解后停药,停药当晚尿频改善,血尿消失。继续观察3天,排尿均正常,出院。该病例提醒我们今后应用时,除应关注常见不良反应外,还应注意尿频及血尿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氟罗沙星 尿频 血尿
  • 简介:目的制备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34为基质制备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为测定的标准曲线为C=9.674A+0.03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0%,相对标准偏差=1.63%,凝胶稳定性良好。结论本处方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制剂稳定性好。

  • 标签: 氟罗沙星 凝胶剂 制备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研究溶液光降解反应机理.方法:通过过氧化氢和咪唑对溶液光降解影响的试验和咪唑对培溶液光降解的影响的试验,推断溶液光降解的可能机理.结果:过氧化氢对星光降解有促进作用,咪唑对和培星光降解有抑制作用.结论:推断的光降解反应明显有自由基的参与;而C8-位的取代基是喹诺酮类药物光降解反应中自由基反应的关键基团.

  • 标签: 氟罗沙星溶液 光降解反应 反应机理 过氧化氢 咪唑
  • 简介:目的探讨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年至2006年12月国内公开报道的所致ADR4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致的ADR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等。结论临床应重视的ADR,注意合理用药。

  • 标签: 氟罗沙星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与加替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呼吸道感染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加替)各34例,分别静滴400mg,qd,加替400mg,qd,疗程均为7~14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2%和94.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0%和95.8%。结论与加替治疗呼吸道感染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氟罗沙星 加替沙星 呼吸道感染 疗效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环丙沙星、加替治疗肾盂肾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环丙、加替治疗急性肾盂肾炎158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盐酸加替注射液治疗、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所有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后作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加药敏各1次。结果环丙沙星组有效率92.59%;加替组有效率92.3%;组有效率98.07%。结论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疗效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环丙沙星 加替沙星 氟罗沙星 急性肾盂肾炎
  • 简介:目的:制备注射液,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与两性氨基酸酸成盐后制备注射液。并利用286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在1-6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为1.04%。结论:该制剂制备科学,疗效明显,含量测定快速、简便、准确。

  • 标签: 氟罗沙星 注射液 质量 抗菌药
  • 简介:患者男,68岁,因反复便血,便时肛门异物脱出7年,再发半月,于2005年3月21日以"环状混合痔"入院.入院前一月无用药史.入院后拟行手术治疗,化验检查:血常规WBC3.97×109/L,PLT250×109/L,HGB115g/L;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乙肝两对半HBsAb阳性,HAV-IgM阴性;抗-HCV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于3月23日行痔核环切术,术中无不良反应,患者青霉素过敏,手术后予0.4,1次/d静滴,氨甲苯酸0.2,1次/d静滴,用药后第4天患者诉尿液呈浓茶色,恶心呕吐,乏力,不欲进食.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炎 氟罗沙星 抗-HCV阴性 HAV-IGM 环状混合痔 肾功能正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氟沙星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接受氧氟沙星的治疗,设为氧氟沙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并接受治疗的5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组,调查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氧氟沙星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90.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氟沙星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药效 探讨
  • 简介:本文测定了培的抗菌谱,临床分离菌株的敏感性,小鼠感染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或肺炎杆菌的保护作用,急性毒性和致畸胎试验。其结果表明,培抗菌谱广和抗菌活性较强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的活性与诺氟沙星相似,明显比哌酯和吡哌酸强;对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活性,本品与诺氟沙星和依诺星相似,明显强于哌酯,吡

  • 标签: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临床分离菌株 抗菌活性 阳性细菌 急性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9年期间使用注射液而发生的45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较多,累及人体多个系统。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皮肤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医生关注注射液治疗作用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提高注射液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氟罗沙星 不良反应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以18名健康志愿者为受试对象,采用同体交叉试验方法,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各200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1.39±0.50)和(1.39±0.50)h,Cmax分别为(1.86±0.42)和(1.89±0.41)μg.mL-1,t1/2分别为(11.08±1.43)和(10.94±1.73)h,AUC0~48分别为(21.97±3.80)和(21.95±4.58)μg.h.mL-1,AUC0~∞分别为(23.42±3.93)和(23.39±4.74)μg.h.mL-1。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标签: 氟罗沙星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用HPLC法建立对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4.6mm,5μm),以三乙胺磷酸溶液(取三乙胺5ml与磷酸7ml,加水至1000ml)-乙腈(821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nm,按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1.0mg的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6%(N=6)。结论本方法灵敏、可靠、准确,适合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法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并与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比较。方法将经14C一尿素呼气试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为Hp感染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0例)患者口服400mg,1次/d,阿奇霉素500mg,1次/d,埃索美拉唑40mg,1次/d,共1周;B组(80例)患者口服克拉霉素500mg,2次/d,甲硝唑,400mg,2次/d,奥美拉唑20mg,2次/d,共1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4C一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了解Hp根除情况。结果Hp根除率A组和B组分别为90%(72/80)、80%(64/80),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奇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优于克拉霉素、甲硝唑、奥关拉唑三联疗法。

  • 标签: 氟罗沙星 阿奇霉素 埃索美拉唑 幽门螺杆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