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158例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探讨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158例临床疗效观察

高敏

高敏

(徐州市鼓楼区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了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治疗肾盂肾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158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所有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后作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加药敏各1次。结果:环丙沙星组有效率92.59%;加替沙星组有效率92.3%;氟罗沙星组有效率98.07%。结论:氟罗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疗效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急性肾盂肾炎

【中图分类号】R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39-01

急性肾盂肾炎是指肾盂粘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大肠杆菌的感染,另外还有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毒性休克。病程不超过6个月。感染途径有两种:上行性感染,细菌由输尿管进入肾盂,再侵入肾实质。70%的急性肾盂肾炎是源于此途径。血行性感染,细菌由血流进入肾小管,从肾小管侵入肾盂,约占30%,多为葡萄球菌感染。尿路梗阻和尿流停滞是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原因,单纯的肾盂肾炎很少见。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158例,比较三者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59例,诊断均符合《常规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患者均有寒战、发热(体温超过>38.0℃),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白细胞升高,尿培养检出致病菌,无肾囊肿肾盂改变和肾功能损害。其中,女136例,男2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是45.5±2.3岁。随机分为三组,环丙沙星组为A组54例、加替沙星组为B组52例、氟罗沙星组为C组52例,三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A组患者采用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每次200m,l静滴,1次/日。B组采用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每次0.2g,静滴,2次/日。C组采用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每次200m,l静滴,1次/日。三组均以7日为1疗程,且治疗过程中未用其它抗菌药物和可能损伤肝、肾重要脏器的药物。所有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后作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加药敏各1次。

1.3疗效标准:按照文献[2]拟定。治愈:治疗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阴性,追踪6个月无复发。近愈:治疗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阴性。好转:治疗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阳性(同一菌株)。未愈:治疗后症状无减轻,尿细菌培养阳性(同一菌株)。

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3种药物治疗效果:环丙沙星组治愈14例,近愈24例,好转12例,未愈4例,有效率92.59%;加替沙星治愈16例,近愈28例,好转4例,未愈4例,有效率92.3%;氟罗沙星组治愈30例,近愈17例,好转4例,未愈1例,有效率98.07%。可看出,氟罗沙星组的有效率最高。

2.23种药物不良反应比较:A组胃肠反应4例,皮肤反应4例;B组胃肠反应2例,皮肤反应2例;C组胃肠反应1例,表明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B组低。

3讨论

肾盂肾炎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直接引起肾小管、肾间质和肾实质的炎症。主要为非特殊性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最多(占60-80%),其次为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产碱杆菌、少数为绿脓杆菌;偶为真菌、原虫、衣原体或病毒感染。有报告一些肾盂肾炎。特别是慢性期病灶和肾疤痕组织中,存在某些病原体的抗原成分,有些还可寻到免疫复合物沉积,结合致病菌有抗体包裹以及肾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等事实,表明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中存在着免疫反应性损害。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病人出现发热、寒战、白细胞增多等症状,常有腰部酸痛和肾区叩痛,可出现排尿因难、尿频、尿急等膀胱和尿道的刺激症状。尿检查可显示脓尿、蛋白尿、管型尿和菌尿等,也可出现血尿。脓尿在泌尿系统不同部位发生感染时均可形成,但白细胞管型仅在肾小管内形成,提示病变累及肾脏,对肾盂肾炎的临床诊断有意义。急性肾盂肾炎病变呈灶状分布,肾小球通常较少受累,一般不出现高血压、氮质血症和肾功能障碍。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较好。绝大多数病人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于数天内消失,但尿中可持续有细菌存在,病情可复发。伴有尿路阻塞、糖尿病或免疫障碍的病人,病情常较严重,可发生败血症。如并发肾乳头坏死则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氟罗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如绿脓杆菌)和革兰阳性菌(如金色葡萄球菌)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而达到杀菌效果,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力强、消除半衰期长(10~20h)、可日用药1次等特点。对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属、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志贺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菌属、黏质沙雷氏菌、绿脓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嗜肺菌团菌、淋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溶血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亦具有中等抗菌作用。本组研究表明:环丙沙星组和加替沙星组相比,两组在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环丙沙星组与氟罗沙星组相比,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加替沙星组和氟罗沙星组相比,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三组治疗方案A组、B组及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92.3%及98.07%,氟罗沙星组疗效最好。氟罗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疗效快,防止复发及减轻肾损害,减轻尿路感染的复发,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

[1]张伟军,邹晓华,周云芳.氟罗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医药导报,2006,(06)

[2]陈学林.司帕沙星治疗重症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5).

[3]梁燕芳,孔令瑞,邓雪媚.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成本分析[J].广州医药,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