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四川彭山县一东汉室墓发现的《渡弱水》条形画像(图一),长20厘米,宽6.5厘米。画面上犬部份留白,只中部有二马;马鬃修剪整齐,马上各安坐一人。奇特之处在于此图不见马腹以下部份;据仔细观察原,其浮雕高4毫米左右,系用模版压制而成,马腹以下的缺失并非因漫涣造成,而是原本就未绘出,以大片留白形成马腹以下浸在水中的效果。笔者认为,此图所反映的内容为“渡弱水”.属汉代西千母崇拜的一个侧面.

  • 标签: 画像 砖室墓 汉代 东汉 留白 崇拜
  • 简介:汉代画像画像石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艺术遗产的一部分,全国各地出土甚多.其中山东、河南、四川画像画像成就最高,个性也最为鲜明.山东画像内涵深厚;南阳画像奇诡浪漫;四川画像则轻松灵动.认真研究、学习、借鉴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当今社会显得格外重要.

  • 标签: 汉代 画像砖画像石 深沉雄大
  • 简介:画像,是指运用模印、刻划、雕刻、彩绘等技法制作的图像,多用来嵌砌、装饰地面建筑及墓葬[1]。模印、刻划和雕刻技法主要用于砖面图像的轮廓及主体部分的塑造。古代匠人为使画像更具装饰性,常在砖面图像的轮廓及主体部分完成后对整个画面或细节施彩。不过,由于施彩的画像在地下埋藏太久,大部分彩绘都已脱落殆尽,仅个别上还存有少量颜色。

  • 标签: 汉代画像 东汉时期 画像砖 墓葬形制 画像石
  • 简介:<正>一、前言一九九○年三月,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盗掘古墓、贩卖出土文物的重大文物案件,截获了二十五块汉代画像空心和一批珍贵的出土文物。经了解,这批文物均出自河南省长葛县老城乡打绳赵村的古代墓葬中。该村位于长葛县城东北十二公里处,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带应是两汉时期的一个家族墓地。相传这一地点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兴修水利过程中经常有文物出土,很可能就与这一地区的古代墓葬群有关。这次出土的25块画像空心,从结构造型和图像花纹看,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空心砖造型精美,工艺别致,其形制有几种

  • 标签: 空心砖 汉代画像砖 变形 西王母 花纹图案 长条
  • 简介:<正>新都县文物管理所在新民乡梓潼村发现汉代墓葬群。该村在新都与新繁之间,距县城西北15公里。1987年6月文物普查时,我们对当地人称为七星墩的几座大型土丘进行了考察。发现它们东汉墓群,除去一座在50年代被挖平,其余六座土丘尚存。值得注意的是,这七座坟堆排列与天上北斗七星图形相同。其中一座被称为胡家墩已被破坏,仅见长2米,宽1.3米,深1.9米的墓坑。我们在墓坑里发现一批汉代纪年、画

  • 标签: 画像砖 新都 北斗七星 东汉墓 文物 墓葬
  • 简介:<正>高文先生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和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石》两书,汇集了四川境内出土的汉画像(含纪年、文字)、画像石拓片(照片)606幅,与目前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画像石较多的几个省区和已出版的汉画专著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地方特点:画像石,以众多汉阙画像和崖墓画像为全国罕见;画像,则以内容丰富而数量众多居全国之首。这六百余幅汉画作品,再现了四川境内1700多年以前的政治、军事、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的不同侧面,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大百科全书。

  • 标签: 四川汉代 汉画像砖 汉画像石 拓片 金石 石刻画像
  • 简介:战马萧萧未觉遥,眼前片片是谁烧?青砖昨夜多情甚,拉我梦魂回汉朝。

  • 标签: 诗词 文学 诗集 文学作品
  • 简介:汉代画像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汉代南阳郡影响而产生的许昌汉画像,大部分出土于许昌周边地区。自许昌博物馆建馆以来先后征集到汉画像2000余块,这些画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标签: 汉代画像砖 许昌市 赏析 馆藏 汉画像砖 中国美术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17
  • 简介:四川汉代画像艺术是动感十足的艺术,四川汉代画像主要是用浮雕表现的……其内容丰富多彩,但是在汉代的四川画像

  • 标签: 四川画像砖 意匠简论 画像砖装饰
  • 简介:<正>1986年6月,四川省博物馆派人到广汉、什邡一带调查征集文物。在什邡县皂角乡白果村马堆子发现一座东汉画像残墓,在此墓的废墟上采集到东汉完残画像和花纹四五十块。这座墓是1972年白果村村民在修建集体饲养场时挖出的。据当时在场的农民反映,此墓共出土车马四、五百块。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这个墓的平面画像和侧面花纹确实很多,

  • 标签: 画像砖 佛塔 四川汉代 佛教传入 菩提树 佛像
  • 简介:画中的人要做什么?我们先来看看车篷,从它的长度和宽度来看,估计可以载三个人以上。无论是篷的厚度还是轮的宽度,都说明它具备远行的条件。因此我们猜测,这个人可能是要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比如去外地做官,或者举家迁移。

  • 标签: 画像砖 秘密 长途旅行 宽度 个人
  • 简介:在四川汉代画像中,有一种以交媾为内容的画像,这种画像在成都平原上多有发现,其中以新都、彭州、德阳所发现的最具代表性。新都、彭州出土的画像画面相同,画面有两种。一种是:在一株茂密的大树下,一对男女正在交媾,其若有一人用手推男子的臀部,采桑女的竹筐抛在一旁。画面的左边为一男子,露出生殖器,树上有小鸟和猴子(见标题图)。

  • 标签: 汉代 高禖图 画像砖 民俗学
  • 简介:画像中呈现有大量的舞蹈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其中以袖舞的表现最为极至。如何能够将汉画像石中袖舞的舞蹈形象运用到古典舞课堂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运用动态形象理论,从汉画像的袖舞形态出发,尝试将袖舞从静态的二维空间转换为三维的立体空间,进而编创出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再由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最终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中国古典舞的课堂。在丰富古典舞创作的同时实现一条由理论研究到课堂实践的探索之路。

  • 标签: 动态形象 汉代袖舞 中国古典舞 课堂教学实践
  • 简介:画像汉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示了汉代人的世俗愿望。汉画像的题材和内容表现了汉代人对长寿、健康、子孙繁衍、平安吉祥的向往和对快乐、富贵等人生目标的追求。汉代人能够如此鲜明地把自己的欲望展示出来,显示出汉代社会思想开放和精神自由的程度,也表明汉代是汉民族心理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

  • 标签: 画像砖 汉代 世俗愿望
  • 简介:1999年12月3日上午,长治市郊区公安局将长治针漳村一盗墓者家中缉获的一批陶器交山西文物鉴定组作鉴定。器物皆已残缺破碎,可辨识的有力士俑2件、镇墓兽1件、陶马2件、仕女俑1件、武士俑1件,另有1块较完整的小型,面刻二女作站立状并持棒作捣练姿态图案。此画像被定为二级文物。……

  • 标签: 画像 盗墓 镇墓兽 器物 武士 陶器
  • 简介:《桑间野合》画像考释冯修齐1977年春,四川省新都县新农公社6大队11生产队(今新繁镇蓟家村11社)社员王某,在住宅旁“高堆子”的自留地挖土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画像残墓。他取出大量汉代花边和一些画像,并用这些来砌围墙。新繁镇文化站获悉后,于1...

  • 标签: 画像砖 野合 社会习俗 汉代社会 汉画像砖 采桑女
  • 简介:从美术考古的角度提出和讨论了四川汉代画像艺术中具有开创性质的几个问题,颇具新意:一是开创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镜框形"独幅画的画面形式,二是反映市井风情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出现,开辟了新的题材领域.此外,还提出中国写意绘画、木刻画肇端等看法.

  • 标签: 四川 汉代画像砖艺术
  • 简介:<正>1984年2月,襄樊市青山机械厂在襄阳城西虎头山的东北麓贾家冲筑路时,发现一座室墓。由于当地群众对雕刻有精美图案的墓出于好奇心,而没有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致使墓室后部的被揭掉。我处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赶至现场,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并追回部分墓,现将清理结果分述于下:

  • 标签: 画像砖 忍冬纹 襄樊市 供养人 铺地砖 文物
  • 简介: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汉代画像石和画像中的文章进行授课可以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汉代画像石、画像的绘画特点,为学生开展高效的美术创作提供引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推动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再加上汉代画像石、画像中内容丰富,其中不乏虎豹马鹿、亭台楼阁、花草植物,同时其中还蕴含着深入的情感渗透,使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喊道画石像和画像的魅力,推动初中美术教学创新和改革。下面本文将对初中美术教学中汉代画像石、画像纹样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一线初中美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汉代画石像 初中美术 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