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禁忌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门源汉族民间禁忌源自于汉族先民文化、佛教文化,并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汉族民间禁忌具有制约人的行为、维护和规范家庭、社会生活秩序的功能.

  • 标签: 门源 汉族 民间禁忌
  • 简介:乌兰恰特剧场,灯火通明,气派而豪华。呼和浩特残疾人联合会演出队正在这里演出。被安排在最后压轴的是一名年轻姑娘。她穿一件长长的水红色演出裙,像出水芙蓉,顾盼有情,楚楚动人。她深情甜美的歌声飞向大厅,大厅里立刻掌声雷动。

  • 标签: 《娜日莎和她的汉族妈妈》 郑达 蒋宝仙 中国 当代 儿童文学
  • 简介:今年阳历9月21日是中秋佳节。是夜,天涯共一明月,举国腾欢,万民同庆。此时也,《羊城晚报·晚会》上却有一篇题为《月饼与大光酥》的文章,血淋淋的大谈汉人杀蒙古人,汉人"以夷人的头颅来祭月"。这种不和谐音,"弦断有谁听"?且看——"话说元朝刚刚建立,政府强行命令每个汉族家庭必须无条件收养一个蒙古人,蒙古人不仅在汉人家中游手好闲,且负有监视汉人的责任。时近中秋,有人在社会上散布流言,谓过节一定要吃月饼,才可避免灾祸临头,就如端午节吃粽、重阳节登高一样。他们又与饼家联合,在月饼中放人一纸条,相约在中秋节一齐动手驱杀家中的蒙古人。中秋之夜,汉人吃月饼时,发现了饼中的纸条,他们或者将家中的蒙古人杀死,或者将他们驱逐出门。元朝政府见汉人如此齐心,既不敢追究事件,同时还撤消了要汉人收养蒙古人的规定。"这段引文,可议可弹之处不少。别的姑置不论,单挑汉人"驱杀蒙古人"一事来评说;因为它宣扬了一种"非我族类,必驱杀之"的错误的旧思想——大汉族主义。1汉人在中秋节之夜,在自己家中驱杀蒙古人于史无据。

  • 标签: 蒙古人 大汉族主义 汉人 月饼 中秋节 元朝政府
  • 简介: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这多般是指语言所记录的文化内容。如果转换一个角度,即从语言的结构形式上对文化作番审视,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本文以汉语为例,从文字结构,词的构成,句子组织这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目的在于揭示汉族语言文化的一些特点。一、汉字结构与汉族文化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留至今的表意文字。它的字形结构与表意作用关系密切。汉字的这一特点是

  • 标签: 结构形式 汉语 汉族文化 汉字结构 语言文化 表意文字
  • 简介:背景: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白癜风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中,其血清型有差异。目的:旨在评估可能导致中国汉族白癜风患者遗传易感性的HLA在Ⅰ和Ⅱ组位点的分布。方法:在中国汉族187例白癜风患者和273例对照组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分析HLA之Ⅰ和Ⅱ组等位基因频率。2×2列联表计算连锁不平衡。结果:2个位点的单倍型包括HLA-A25-B13、HLA-A25-B27、HLA-A25-Cw30602、HLA-A25-DQA130302、HLA-A25-DQA130601、HLA-A25-DQB130303、HLA-B13-Cw30602、HLA-B13-DQA130302、HLA-B13-DQA130601、HLA-B27-Cw30602、HLA-B27-DQA130302、HLA-B27-DQA130601、HLA-B27-DQB130303、HLA-B27-DQB130503、HLACw30602-DQA130302、HLA-Cw30602-DQA130601、HLA-Cw30602-DQB130303、HLA-Cw30602-...

  • 标签: 中国汉族 体型分析 患者体型
  • 简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作品能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光彩熠熠,必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加上汉族,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音乐历史上,我们清楚地看到汉族传统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但是,民间歌曲又是各个领域的基础。比如在戏曲中的南昆、北昆、川昆、湘昆、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弋阳腔、徽剧青阳腔等,其唱腔曲牌多源于民歌;又如说唱中的四川清音、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曲种,它们的唱腔是从民歌小曲加工而成;再如民族器乐曲中的曲牌音乐和戏曲中的曲牌音乐,也有不少是从民歌中筛选出来,经过历代艺人加工改编,使之器乐化而成。这些情况,说明民族音乐各领域之间有着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艺术特色——民族音乐风格。

  • 标签: 音型 曲调风格 汉族民歌 基本形态 增音 变化形式
  • 简介:<正>作为一位日本的社会人类学者,我一直非常关注着邻邦中国的民俗学研究动向,同时对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极有兴趣。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我对何彬的著作《江浙汉族丧葬文化》一书的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是中日学术交流的一项具体成果,同时也是我们理应努力去建设的面向21世纪的“国际民俗学”研究的一个尝试。本书作者何彬,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得到现任日本民俗学会理事长福田亚细男教授的指导,她当时对日本墓制民俗的实地调查,构成了本书最初的研究动机。何彬基于她在日本的调查经验,将日本民俗学的调查方法应用到了中国民俗的调查上。本书对有关事例的详细报告,正是运用这种调查方法所获得的,而这种调查方法,是日本民俗学数十年来在逐渐的积累与实践中所形成的。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就在于它将这种日本式的调查方法论灵活地运用到中国民俗学里。在学问妁历史上,仅在头脑里空想的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将不会留下什么影响,可基于精密的调查方法所记述的资料,将来则会被作为第一手的历史资料而保存下去。

  • 标签: 丧葬文化 中国民俗学 调查方法 民俗学者 日本 民俗学研究
  • 简介:本文对汉族的形成和稳定后的发展进行论述。认为,秦朝的统一,使过去的华夏族与吴、越、巴、蜀、楚人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在两汉期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它就是汉族。东汉以来从东北、北方和西北进入中原黄河流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的人口至北周时期,已经全部汉化而加入了汉族,就使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较之秦汉时期大为增长、分布面更为扩大。

  • 标签: 汉族 民族 人口 民族融合 古代史
  • 简介:黑垮将军,是云南省昭通地区汉族傩坛上的一个独特形象:他不但是傩祭中享祀的神灵,同时也是傩戏演出中格外引人注目的角色;此外,与昭通傩祭中众多神灵所不同的是,黑垮将军是由汉族端公所崇奉的“八蛮将军”演化而来的一位代表彝族神灵的形象,他产生于昭通傩祭的发展过程中。

  • 标签: 傩祭 端公戏 傩戏 傩坛 罗罗 对子戏
  • 简介: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

  • 标签: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 简介: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新疆境内,是新疆回族聚居地.汉族人口在昌吉地区占到75%多.昌吉的汉族历史上是在清时期大量从内地来到此地,主要是通过兵屯、民屯、犯屯三种形式.而当代的汉族移民方式更加多样化.他们与其它民族共同生活在一处,为开发边疆和建设边疆作出巨大贡献.

  • 标签: 汉族 来源 移民 昌吉地区
  • 简介:<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古代诗歌和诗论,是有共同规律的,但是由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它们的诗歌及其理论就必然呈现出特殊风貌。《论傣族诗歌》启迪了我们:可以用傣族的古代诗歌、诗论同汉族的古代诗歌、诗论作一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民族诗歌和诗论共同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傣族和汉族古代诗歌和诗论特殊风貌的把握。一诗歌起源于劳动,是劳动呼声与语言的结合。《论傣族诗歌》生动地描述了生活在森林中的傣族“古代人”,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产生最早的歌的情景。傣族“古代人”在呻吟、哀鸣、哭泣、欢笑、呼叫的劳动悲

  • 标签: 傣族 古代诗歌 古代诗论 叙事诗 汉族 叙事长诗
  • 简介:日本学者关尾史郎的《南凉政汉与徙民政策》一文(载《史学杂志》第89编第1号·1980)是近年来日本南北朝史研究中引人瞩目的一篇论文。本刊发表的是该文的第二部分。译文略去了图、表和部分注释。

  • 标签: 汉族人民 鲜卑族 金城郡 凉州 少数民族 郡县
  • 简介:本文从汉族秧歌舞蹈的视角,将民族民间的传统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为汉族秧歌舞蹈的三大现代审美意识特征,即秧歌舞蹈的现代步伐,秧歌舞蹈的审美变化和秧歌舞蹈的纯舞性,通过对三个特征的具体分析,探讨了没族秧歌舞蹈在纵向发展过程中,与现代艺术意识的融合,进而强调了对回到和重新发现人本身的寻根逆向追求的这一艺术的现代意义的理解,并由此得出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应走向世界,从纵向和横向的双方面共同汲

  • 标签: 秧歌舞蹈 现代审美意识 审美变化 纯舞性 汉族
  • 简介:报道了1997年皖北地区汉族女生生长发育的调查结果,调查指标为身高、体重和月经初潮。城乡学生初潮年龄分别为12.71岁和13.33岁,比较了来潮组和未来潮组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差异,并对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月经初期 身高 体重 汉族
  • 简介:本文描述了清初统治者吸收汉族文化的具体过程与途径,充分表明清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重视,使得清代皇室养成了学习汉族文化的传统.

  • 标签: 满族 统治者 汉族文化 清初 清代皇室
  • 简介:民族之间交互式的融合是中外民族关系中永久的主体。当今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的产生、发展、壮大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同周围的少数民族之间保持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关系。正是因为汉族中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成份存在,汉族的风俗、方言才如此复杂多变,汉文化才如此绚丽多彩。也正因为汉族同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在血缘上相互吸纳,地缘上交错杂居,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才如此坚不可破。

  • 标签: 唐朝 汉族 少数民族成份 民族关系 风俗习惯 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