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死亡法医分析。方法随机地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之间法医鉴定的颅脑损伤死亡事件40例,对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件作有关法医探讨分析。结果致死的主要因素于该组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件内,原发性颅脑损伤致死比例为50.00%(20/40)、继发性脑干损伤致死比例为32.50%(13/40)、颅脑损伤并发症死亡比例为17.50%(7/40)。生存的时间和死亡的关联由于颅脑损伤以后持续存活的时间的各异而引起其最终死亡的因素亦不全一致,往往存活的时间不超过0.5天则直接由于原发性颅脑损伤致死;存活时在0.5天至1周之内的则大部分由于继发性脑干损伤致死;存活的时间不超过1周,大部分并发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结论因为死亡的因素密切有关于病理的类型,所以,于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理学鉴定内,应该联合死者之实际一般资料、病理与实验室等检验,实施综合的推断研究,来整体系统地确定其死亡之主要因素,给案件鉴定提供出可靠真实之法律根据。

  • 标签: 颅脑损伤死亡 法医 病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在法医学领域中,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死亡时间的推断,这也是法医实践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死亡时间主要指自案件出现至尸体检验这一过程的时间,为能够向案件的侦查和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必须对死亡时间进行准确推断,从而对案件发生的时间、涉案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法医中几种推断死亡时间的手段进行分析,并探究各种死亡时间的具体推断策略。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推断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有了不同的认知,近年来,经常出现医疗纠纷,导致出现紧张的医患关系。在病人家属与医生之间出现的问题就是医疗纠纷,这也是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需要借助法律的手段,公平的进行评判。而法医鉴定就是使用专业的知识,提供出精确的数据,使用尸检的方式进行死因判定。

  • 标签: 法医病理鉴定 医疗纠纷尸检 重要性
  • 简介:摘要:法医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职业,需要对死者的死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因为其特殊性,使得其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法医通过病理尸检工作的展开,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临床治疗质量,对于一系列的事故发生也有着更加高效的判断方法,在更多的刑事案件以及处理工作中根据相关数据可以使得检查更加准确、高效。本文针对法医尸检对于死因分析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对于其意义和方法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尸检死因 意义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等应运而生。病理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疾病,就有了病理。不过,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受认识自然的哲学方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产生了不同的"病理"内涵。"Pathology"一词首见于16世纪的西方文献中,而"病理"这一词汇最早见于日本,而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在中文医学著作和教科书中,本文就目前所能收集的文献,对"病理"这一词汇进行追踪溯源。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对法医鉴定参与医疗纠纷尸检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同时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防范。 研究方法:对本司法鉴定中心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参与鉴定的60名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对其总结结果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在对结果进行总结后,发现其中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患者人数为12人次(20%),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患者人数为9人次(15%),由于心脑血管死亡的患者为14人次(23.3%),由于梗塞疾病死亡的患者为8人次(13.3%),由于感染性疾病死亡的患者有4人次(6.6%),由于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患者有3人次(5%),由于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患者有10人次(16.7%),全部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在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后能够发现在病理鉴定在参与医疗纠纷尸检工作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能够对解决病患纠纷做出相当的贡献。

  • 标签: 病理鉴定 医疗纠纷 尸检 重要性 常见问题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28例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8例患者年龄22~64岁,平均46.5岁。10例为常规体检发现,15例出现下腹不适或疼痛,3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超声检查均提示附件区不均匀包块,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升高。肿瘤直径8~32 cm,平均16.5 cm。单侧卵巢肿瘤26例,双侧卵巢肿瘤2例。以囊实性、多房为主,囊内为黏稠液体或胶冻样物,伴实性乳头状突起或实性质硬结节。镜下肿瘤均衬覆胃肠型上皮,18例以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为主,局灶示融合性浸润癌;10例以融合性浸润癌为主,其中2例局灶出现侵袭性间质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CK)7、CK20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阳性率分别为100.0%(28/28)、71.4%(20/28)和53.6%(15/28);配对盒基因(PAX)8和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SATB)2阳性率分别为14.3%(4/28)和10.7%(3/28)。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4卵巢癌分期标准,Ⅰ期21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1例。患者随访3~120个月,平均55个月,17例未见复发和转移(FIGO Ⅰ期16例,Ⅱ期1例);5例2年内复发(FIGO 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1例),其中4例5年内死亡(FIGO 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1例);6例失访(FIGO Ⅰ期5例,Ⅱ期1例)。结论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少见,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以融合性浸润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K7均为阳性,CK20、CDX2不同程度表达,SATB2和PAX-8多为阴性。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FIGO Ⅰ期预后良好,Ⅲ和Ⅳ期预后差,应注意与卵巢转移性黏液性肿瘤鉴别。

  • 标签: 卵巢肿瘤 腺癌,黏液 肿瘤转移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Amsterdam胎盘病理诊断共识的制定规范了胎盘诊断术语,该标准将胎盘病理分为母体血管灌注不良、胎儿血管灌注不良及感染-炎性病变。本文梳理了胎儿灌注部分病理诊断的相关文献,内容包括脐带病变、胎儿大血管栓塞性疾病及终末绒毛的缺血缺氧性病变,以帮助理解此类病变,提高胎盘病理诊断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形态学以及经典的免疫组化仍是骨来源肿瘤诊断的基石,但以二代测序为基础的分子病理的蓬勃发展已改进了目前的诊断技术。同时,分子病理也进一步为骨来源肿瘤的治疗策略提供线索,用于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基于分子异常的新病种的文献报道不断涌现,让肿瘤的分类从形态学向分子生物学转换。目前,骨肿瘤可以简单分为简单核型和复杂核型两类,前者包括了特殊异位、基因点突变、特殊基因扩增等,而后者往往缺乏特定的变异。本文基于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5版)新的骨肿瘤分类,对骨肿瘤的分子病理更新进行归类和总结。新的基因型的发现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甚至可以为后续的内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其中以巨细胞来源的骨的肿瘤的H3F3A p.G34W、软骨母细胞瘤的H3F3B p.K36M、软骨肉瘤的IDH1/2突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USP6重排等成为近年来骨肿瘤分子病理革新的标志。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学诊断在识别良性或恶性病因所致浆膜腔积液的检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部位和分期,并借助辅助检查指导临床的精准治疗。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标本,没有公认一致的报告系统。为规范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诊断,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细胞病理组,经过反复讨论,对浆膜腔积液样本的送检、保存、制作、评估、辅助检查的应用及报告形式等形成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21例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LELC中,发生于涎腺8例、胃5例、肺6例、乳腺1例、宫颈1例。HE染色显微镜下形态相似,在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中见散在分布低分化或未分化的癌细胞,呈巢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63、p40,间质反应性淋巴细胞表达CD8、CD20。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6/21)阳性。结论LELC是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大部分与EB病毒感染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标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中应用的一种常见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示大有帮助。本文笔者对目标教学方法在高职病例学教学当中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中简要阐述目标教学的应用价值,并提出高职病例学教学当中,目标教学的具体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15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病理改变。结果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女性多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51~77岁),3例有吸烟史。通常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样、分叶状结节,大体示灰白、灰褐色的实性结节或局灶可见微囊样改变,多界清但无包膜,最大径0.4~2.5 cm(平均1.0 cm)。镜下可见腺腔型、乳头型及平坦型结构,细胞组成多样,可见数量不等的基底细胞、黏液细胞、纤毛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少数肿瘤可无黏液和/或纤毛细胞,部分肿瘤伴基底细胞增生或鳞化,免疫组织化学p63、p40、细胞角蛋白5/6显示连续的基底细胞层是其重要诊断依据。基因检测示BRA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均未见突变。随访1~4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腺瘤是一种良性的肺外周肿瘤,由于认识不足,影像及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明确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诊断对于外科处理非常关键,必要时可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

  • 标签: 肺肿瘤 腺瘤 诊断 鉴别 分子诊断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细支气管腺瘤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特征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某院尸检材料为研究对象,所有观察标本均使用常规HE染色方法进行处理,其中肺组织再采用组织化学法、网状纤维、P A 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超薄切片及染色,最后使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组织标本进行观察。记过:经过本次观察研究发现,尸检对象的高热症状都为首发,在此基础上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有应用,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肺泡以及病灶出血等现象。患者全身表现出中毒性改变,肺部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群集的病毒样颗粒。结论:严重性呼吸综合征会造成全身多情损伤,肺部免疫系统受损最为严重,容易发生肺部广泛性实变,导致患者出现窘迫性呼吸困难,免疫功能急速下降,最后致人死亡。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临床病理学 尸检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0例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腺瘤样瘤与生殖系统的腺瘤样瘤组织学形态相似,部分病例可见包膜,多数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分界不清,可呈腺管样、管囊状、血管瘤样、小梁状及实性排列,常见印戒细胞样细胞;个别病例出现不典型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波形蛋白、CK5/6、calretinin、WT1和D2-40均呈阳性,CD34、癌胚抗原和ERG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1%~5%。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异表现。经FISH检测均不存在p16基因缺失。结论肾上腺腺瘤样瘤发病罕见,确诊依靠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可帮助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肉瘤(PAIS)的病理形态、基因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确诊的3例PAIS,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2、50、60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气喘;影像学示低密度充盈缺损,拟诊为血栓或栓塞性疾病、黏液瘤可能。大体上肿瘤主体位于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内,延伸至心房、心室,小灶区侵犯周围肺实质;组织学示梭形细胞肉瘤,黏液背景中的肿瘤细胞形态类似于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可见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及灶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缺乏特异性标志物,肿瘤细胞波形蛋白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S-100蛋白、结蛋白、Fli-1、CD3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ERG不同程度阳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例均显示MDM2扩增,2例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扩增。随访:1例分别于18、32、42个月出现胰腺+脾脏、胃体及肝脏转移,2例术后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PAIS是起自弹性肺动脉内膜的恶性间叶性肿瘤,形态学未见明确分化特征,基因检测发现MDM2、EGFR扩增。该肿瘤预后极差,手术彻底切除是短期缓解的唯一有效治疗方式,放化疗的作用尚有争议。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鉴别 基因测定 肺动脉内膜肉瘤
  • 简介:摘要:在教育领域中,高职学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的课程教学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们自身的综合性能力的形成。传统的病理知识和教育方法在现如今的时代发展中,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这个时代中的教育发展需求了。因此本文特意围绕着高职教育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为医学专业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 标签: 课程教学 优化设计 高职病理学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研究以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中,专业多样性不断提升。病理是医学专业的重点学科,需要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材架构进行重组,改良教学手段和方式,培养出能够与新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近些年来,我国病理教学不断做出一定的改革,积极进行尝试,本文就病理本科教学改革展开了研究与探索,旨在为病理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病理学 本科 教学改革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