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肝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效果,并分析其对甲肝疫苗免疫学的影响。方法 将抽取的甲肝易感者按照科学随机原则划分为两组,对之分别予以国内A、B两厂家甲肝疫苗接种,其中,对部分接种者对侧上臂同时予以麻疹疫苗接种,在初次接种时间满1年后对所有受试者加强一剂甲肝疫苗,每次完成接种操作后,分别于24h、48h、72h细致观察受试者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在接种满1.5年后对受试者血清标本中的抗-HAV予以检测。结果 。对受试者接种甲肝与麻疹疫苗后,未产生显著副反应。B厂家苗联合免疫组抗-HAV几何平均滴度(GMT)较之于单纯甲肝疫苗接种组更高,在A厂家苗族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甲肝减毒活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不会降低甲肝疫苗免疫学效果,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甲肝减毒活疫苗 麻疹减毒活疫苗 联合免疫
  • 简介: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疾病,是亚洲和西太区引起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因。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的主要措施,当前我国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使用。由于疫苗供应、受种者主客观选择等原因,会面临这两种疫苗序贯接种的需求,但当前缺乏相关实施依据。本文收集国内外研究证据,梳理了当前乙脑疫苗使用现状及序贯接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在无法满足同一类型乙脑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下的序贯接种建议,以期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 序贯接种
  • 简介:摘要:在进行疫苗生产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技术的支撑条件,并且对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追踪和管理,才能保证疫苗在使用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在进行灭活疫苗研发的过程中,病毒的变异会对疫苗的应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想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对相关技术进行完善和优化,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生产体系,并且通过临床试验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疫苗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病毒灭活疫苗生产工艺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病毒 灭活疫苗 生产 工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水痘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例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儿童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另选取同期65例未接受疫苗接种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水痘感染率、病程、疗程、脱痂时间和出疹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儿童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能够提升儿童水痘控制效果和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水痘减毒活疫苗 水痘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研制出了上百种疫苗,我国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当前我国普遍接种的是新冠灭活疫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具有研发时间段,能够快速实现批量生产的优势,但是由于在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因此,对研制的环境要求较高,尤其要重视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

  • 标签: 新冠疫苗 生产车间 暖通空调系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水痘感染预防控制中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在本院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幼儿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未接种疫苗的幼儿为对照组,对比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水痘感染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6.67%(P

  • 标签: 水痘感染 水痘减毒活疫苗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将社区儿童的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儿童100例为观察组,同期未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水痘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红肿、肿胀、发热、出疹、过敏)、临床指标(出疹时间、脱痂时间、病程时间、疗程时间)。结果:观察组儿童在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后,水痘发生率,出疹时间、脱痂时间、病程时间、疗程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 预防控制水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预防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12月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50例适龄儿童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未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的50例适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随访5年,统计随访期间的水痘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5年期间,观察组的水痘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痘患儿的出疹时间、结痂时间、病程时间和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儿童中仅有2例出现发热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0%。结论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发生的最有效、最经济途径,即便是在接种疫苗后依然发生水痘,患儿的病情也相对较轻、康复速度更快,且接种水痘的安全性高。

  • 标签: 预防接种 水痘减毒活疫苗 水痘 防控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轮状疫苗)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 MMR)同时免疫与单独免疫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差异。方法选择出生后未接种过轮状疫苗和MMR疫苗的8~9月龄儿童共1 752人,分为研究组(轮状疫苗和MMR疫苗)652人、对照组1(轮状疫苗)723人、对照组2(MMR疫苗)377人。观察接种后30 d内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在免疫前及免疫后35~42 d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抗体浓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间的轮状、麻疹、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免疫后的轮状、麻疹、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均高于免疫前。研究组腮腺炎病毒抗体浓度高于对照组2(P<0.05),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免疫后的腮腺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均高于免疫前。1 752名婴幼儿受试者中,发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54%(27/1 752),腹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63%(11/1 752),同时未观察到其他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结论单独接种及同时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轮状疫苗 麻腮风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
  • 作者: 赵志敏 黄梦婧 李梦哲 邓瑶 王文 张磊亮 赵平 谭文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卫健委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呼和浩特 010010,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453003,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 250000,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生物医学防护教研室 上海市医学生物防护重点实验室 200433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可表达产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CHIKV DNA疫苗与CHIKV181/clone25减毒活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应答与保护效果。方法C57BL/6n小鼠分别用CHIKV DNA疫苗20 μg以肌肉注射加电转的形式免疫2次,CHIKV181/clone25减毒活疫苗105 PFU以皮下注射的形式免疫2次,阴性对照以50 μLPBS皮下注射免疫2次,在每次免疫后的第14 d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在末次免疫后第4周进行CHIKV Ross攻毒实验。结果CHIKV DNA疫苗免疫后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特异性抗体反应均高于CHIKV 181/clone25减毒活疫苗。在CHIKV Ross致死性攻击后,DNA疫苗与CHIKV181/clone25减毒活疫苗均可保护小鼠免于死亡。结论DNA疫苗20 μg与CHIKV181/clone25减毒活疫苗105 PFU均可有效预防小鼠CHIKV感染,但DNA疫苗诱导更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

  • 标签: 基孔肯雅热病毒 DNA疫苗 减毒活疫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不同时间间隔的人群体内产生中和抗体水平的变化,评价疫苗在人群产生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11月底至2021年1月期间接种两针剂免疫后,全程参与采样检测的50名疾控中心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第6、8、10月和加强针免疫后7天共四个时间点收集血清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和抗体,通过测定吸光度A值,计算阳性率和抑制率。结果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程序后第6、8、10月和加强针免疫后7天的阳性率分别为76%(38/50)、68%(34/50)、30%(15/50)和100%(50/50);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8.80%、49.86%、34.60和95.55%。方差结果显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程序的不同时间段平均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6.00,P<0.001)。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程序后第6、8、10月人群的平均抑制率逐渐降低,接种加强针后出现明显升高(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两针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会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但体内一直存在免疫记忆,增加疫苗加强针再次刺激,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将会显著上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中和抗体 抑制率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99例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小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99例因各种原因暂时未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小儿作为对照组,为期6个月随访,记录两组小儿水痘感染发生率,并观察研究者小儿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仅有1例小儿感染水痘,占总人数1.01%,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水痘减毒活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医院1 280名医院工作人员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疫苗后不良反应与抗体水平,为疫苗接种提供研究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广州某三级医院的1 280名医院工作人员接受北京生物或者科兴中维2家企业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和完成2剂次接种后14 d、6个月后新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IgM 2种抗体结果。1 280人中新冠疫苗接种后14 d自愿检测抗体者有375人(A组),接种6个月后自愿检测者有238人(B组),接种14 d后与6个月后均有检测抗体者123人(C组)。其中男469人、女811人,疫苗接种年龄段为18~59岁,分为18~38岁(低年龄组)与39~59岁(高年龄组)。分别统计分析A组、B组、C组内性别之间以及高、低年龄组之间产生的IgG和IgM 2种抗体水平,并且比较C组2种抗体在接种后14 d与6个月时的变化。数据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2 428人次接种信息,监测不良反应信息27条,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27/2 428),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8%(19/2 428),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42/2 428)。A组阳转率IgG为92.0%(345/375),IgM为45.6%(171/375);抗体S/CO值IgG为14.90(5.80,31.70),IgM为0.88(0.30,2.98)。B组阳转率IgG为49.5%(118/238),IgM为0.8%(2/238);抗体S/CO值IgG为0.99(0.35,3.01),IgM为3.00(0.20,0.07)。C组接种14 d后IgG抗体S/CO值为14.80(6.98,29.60),接种6个月后为0.95(0.29,2.80);接种14 d后IgM抗体S/CO值为0.89(0.30,2.94),接种6个月后为0.03(0.02,0.07)。B组接种6个月后IgG抗体以及C组接种14 d后IgM抗体S/CO值男性均显著低于女性(均P<0.05),其他各组接种后14 d或6个月后IgG和IgM 2种抗体均于性别、高低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中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高、低年龄组,接种新冠疫苗6个月后IgG、IgM 2种抗体S/CO值均较接种14 d后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北京生物和科兴中维2家企业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在该医院工作人员中的应用,取得了近期的预期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产生了免疫抗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中国健康成人、儿童和婴幼儿中服用的安全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河北省疫苗临床研究基地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临床试验设计,纳入受试者为18岁以上成年人40名,2~6周岁儿童40名,6~12周龄婴儿120名,共计200名。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剂量共分为5个阶段组。每组按照2∶1∶1的比例分别口服我国国产的六价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安慰剂1或者安慰剂2。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疫苗接种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结果成年人中,试验组、安慰剂1组和安慰剂2组分别有5例(5/20)、1例(1/10)和1例(1/10)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儿童中,试验组、安慰剂1组和安慰剂2组分别有8例(8/20)、5例(5/10)和3例(3/10)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婴儿中,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有16例(16/20)、13例(13/20)和11例(11/20)发生不良反应;安慰剂1组和安慰剂2组分别有15例(15/30)和18例(18/30)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0,P=0.287)。不良反应主要以1级为主,成人组和儿童组受试者未发生3级不良反应,但在婴儿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各有1例受试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应用于成年人、2~6周岁儿童和6~12周龄婴儿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轮状病毒 疫苗 安全性 不良反应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应急接种医疗保障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某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市民1000名,采集时间2021年12月1日/2022年1月30日(开始/结束),观察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00名市民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3例,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0.3%。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较为安全,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增加应急接种医疗保障措施,可进一步确保接种市民的安全。

  • 标签: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处理。方法:选取我院从2021年2月8日-2021年12月31日52142例新冠疫苗接种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者接种后24小时内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种后24小时内有患者出现恶心、发热、注射部位肿痛、头晕等,其中恶心患者601例,占比为1.15%;恶心伴呕吐7例,占比0.01%;发热患者630例,占比为1.21%;注射部位肿痛178例,占比为0.34%;头晕212例,占比为0.41%;口唇发麻30例,占比为0.06%;胸闷、心悸26例,占比0.05%;腹泻7例,占比0.01%;注射侧上肢皮疹5例,占比0.01%;无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轻症较多,如恶心、发热、注射部位肿痛、头晕等,多数接种者以发热、恶心为主,但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此应根据不同不良反应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及治疗方案,以此消除不良反应。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不良反应 恶心 发热 注射部位肿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毒种的传代遗传稳定性,确保毒种能在传代过程中稳定遗传。方法将建立的主种子批传代扩增制备新的工作种子批,用于规模化生产各血清型原液。原液传代至疫苗代次后第6代(P6)。对各血清型工作种子批、2批原液及P6,按照企业自建标准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通则规定的鉴别试验、病毒滴度测定、无菌检查、支原体检查、外源因子检查及遗传稳定性研究等方法进行检定。提取样品总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定单核苷酸多态性及注释。分析传代过程中病毒滴度的变化及各血清型VP7、NSP4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工作种子批、原液及P6的支原体、无菌和外源因子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各血清型工作种子批和P6病毒滴度在6.4~8.1 lg荧光转化灶/ml,原液病毒滴度在7.8~9.0 lg荧光转化灶/ml。G1—G4、G8血清型各样品VP7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G9血清型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各血清型样品NSP4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9.8%,且氨基酸突变位点均不在NSP4肠毒素活性区。结论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生产用毒种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传代稳定性 多态性,单核苷酸